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作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中的应用实践.方法 采用作业流程重组中"系统性重新组合"的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住院患者静脉药物配置时限作为研究观察指标;重组前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同期住院患者静脉药物配置时限作为对照指标,分别统计两组住院患者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静脉药物平均每天配置时间及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住院患者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静脉药物平均每天配置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U值分别为3.89、9.83,P<0.01),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BPR可明显缩短静脉药物配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成本,满足了患者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在病区药物配送模式转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作业流程重组中"系统性重新整合"(Systematic Redesign)的方法,对病区药物配送工作流程进行重组。将重组后住院患者药物配送时限作为研究观测指标,重组前同期住院患者药物配送时限作为对照指标,分别统计两组住院患者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药物平均每天配送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住院患者长期医嘱及临时医嘱药物平均每天配送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u值分别为13.77、18.82,P均<0.01)。结论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对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药物配送流程进行重组,使作业流程简化,可明显缩短药物配送时间,对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入院处护送病人住院流程转变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从门诊经过入院处护送住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中"系统性重新整合"的方法,对传统的入院处护送病人住院流程和服务环节进行重组,应用重组后的流程护送病人住院;而对照组则沿袭传统护送病人住院的流程.均以护送病人住院所需的时间、患者满意度为研究监测指标,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送病人住院所需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业流程重组在入院处护送病人住院流程转变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达到缩短护送病人住院所需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对提高效益及医院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住院患者院内检查护送过程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作业流程重组理论中"系统性重新整合"的方法,对住院患者院内检查的护送流程和服务环节进行重组,应用重组后的流程护送住院患者进行院内检查,分别随机选取心电图检查患者126例,X线片检查患者130例,头颅CT检查患者128例为观察组,以护送检查所需时限、患者满意率为研究监测指标,并分别与流程重组前的112例心电图检查、112例X线片检查和120例CT检查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流程重组后,心电图检查、X线片检查、头颅cT检查所需时限明显缩短,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4.55、12.26、13.57,X2值分别为17.37、14.65、10.75,P<0.01).结论 作业流程重组在住院患者院内检查护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达到缩短护送检查所需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的目的,对提高效益及医院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包括班次重组、工作流程重组、质量管理流程重组等。比较流程重组前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及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作业流程重组后器械清洗和灭菌包缺陷发生率较重组前低,每周用于器械清洁消毒的平均工作时数较重组前缩短,临床科室和科内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的满意度较重组前提高,重组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工作流程重组在提高供应室器械清洁消毒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山西白求恩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职工作员人员23名, 分为管理前(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和管理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 管理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 管理后实施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 对两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管理质量、物品合格率及不良事件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管理后, 操作规范性、专业理论知识、消毒清洗及灭菌包装等得分高于管理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管理前相比, 管理后工作人员在安全识别水平、环境管理、风险防范意识、回收发放质量及服务质量方面得分显著提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管理后, 分类清洗、物品消毒、灭菌等合格率高于管理前;漏放化学指示卡、记录缺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采取精细化作业流程重组护理管理模式, 可以强化工作人员专业素养水平及工作质量, 提高消毒供应室物品消毒灭菌率,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下收下送是中心供应室开展的优质服务项目,本院共计有20多个科室使用的一次性物品均由中心供应室发送,供应室每天工作量非常大。临床各科室当月计划下月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种类、数量,提前将计划单送到供应室。供应室的库管人员安排每月几号送物品到哪个科室。供应室工作人员设计了物品下送时间安排表,从2009年使用至今效果良好,现将设计和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表格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刘春花 《家庭护士》2009,7(7):610-611
介绍中心供应室对一次性医疗用品流程的规范化措施,包括把好采购关、严格掌握验收标准、加强供应室储存室的规范化、无菌发放室的管理、加强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发放、使用、回收环节、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废弃物回收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医院供应室工作流程.方法 通过对有关医院供应室感染控制相关资料的调查采集,确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医学文献检索数据库(MEDLINE)等相关的医学网站检索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价,以系统的方法建立医院供应室感染控制各项工作流程.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对比:器械清洗隐血监测P<0.01;无菌物品的管理情况P<0.05;手、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P<0.05;2组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P<0.05.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建立医院供应室感染控制流程,为医院供应室提供了科学的、系统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普通外科常见手术病种的住院流程进行重组 ,缩短平均住院日 ,增加住院患者人数 ,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增加医院医疗业务收入。方法 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病房住院手术患者分为干预手术病种与非干预手术病种两组 ,对 2 0 0 0年 1~ 9月与 2 0 0 1年 1~ 9月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出院人数、医疗业务收入、平均住院费用进行对比评价及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出院人数均有增长 ,平均住院日均有缩短 ,医院医疗业务收入有所增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平均住院费用虽有所降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平均住院费用较 2 0 0 0年增高。结论 作业流程重组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增加住院患者人数、增加医院医疗业务收入有效。单纯缩短平均住院日并不能完全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1.
供应室是医院的2级库房,其物资管理涉及到全院相关的无菌物品和自身运转中的物品消耗。为提高物资管理效益及节约成本,2006年5月我科把流程理论用于物资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对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及器械处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消毒供应室16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2—7月期间采用常规消毒质量控制管理模式为对照组,2018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采用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模式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对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及器械处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器械处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作业流程重组联合细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室管理中可显著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提高器械处理合格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流程重组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与效益,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外科和综合病房各2个,调查分析在优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现存的护理服务流程缺陷,应用流程重组的理念和方法,对护理服务流程进行重组,比较流程实施前后的运行情况。结果流程重组后患者入院接待评估时间缩短,患者打铃次数较前减少,基础护理前的准备时间缩短,患者上午补液时间较以前提前,护士用于护理文件书写的时间减少,责任护士用于健康宣教的时间较以前增多。护理质量较以前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评分较以前均有显著提高,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服务流程的不断改进与重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进手术前用物准备工作流程的效果.[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7月的手术备物作为传统流程组,分析该流程组备物存在的问题有:器械班护士日均加班时数多、手术物品准备的完善率低、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低.针对此问题,将术前备物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术前备物由器械班护士一人负责变为由器械班护士与手术护士共同负责,将2008年8月-2008年12月的手术备物作为改进流程组,比较两组日均手术例数、器械班护士日均加班时数、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改进流程组日均加班时数少于传统组,手术物品准备完好率和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流程组.[结论]改进后的手术前用物准备工作流程减少了器械班护士的加班时数,提高了器械班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008年10月在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根据院前急救流程救治的62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53例非流程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ISS、AIS及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6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23%;对照组53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11.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在现场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置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急诊至确定性治疗科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环节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批量烧伤患者的接诊流程再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应用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理论,重新设计接诊流程模式,从而提高批量烧伤患者收治效率和质量.方法 白1997年始,采用自行设计的批量烧伤收治情况调查表对每批次患者接诊进行跟踪调查.2006年开始进行批量烧伤患者流程再造.对流程再造前后的接诊时间、专科有效抢救开展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度等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5年与2006-2008年,接诊时间、专科有效抢救开展时间、家属及单位的满意度、平均每例患者参与救治医务人员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造的接诊流程更科学、快捷,提高了批量烧伤患者的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7.
门诊护理流程再造及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门诊护理流程再造对门诊患者就诊时间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10月(即流程再造前)1150例为对照组,2006年1月~10月(即流程再造后)1150例为研究组.研究组应用六西格玛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步骤对现行门诊护理流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与再造;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和满意度.结果:门诊护理流程再造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患者就诊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对门诊护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患者的就诊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批烧伤患者组织抢救及护理流程的构建,提高烧伤早期救治成功率。方法构建成批烧伤患者护理标准流程,于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于10批89例烧伤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中,并与2006年10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11批81例患者进行比较,包括入院处置时间、得到专科有效救治时间、患方满意度等。结果 2008-2011年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在入院处置时间、得到专科有效救治时间较2006-2008年收治的伤员明显缩短,家属满意度则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制定护理标准流程使成批烧伤救治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成批烧伤患者早期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医院消毒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模式是将医院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到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由有经验和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来完成,我院供应室于2006年12月开始由原来的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模式转变,充分利用消毒供应室的卫生资源,对复用器械进行统筹管理,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各生产环节质控小组,制订工作流程和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结果实施环节质量控制前后供应室物品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和无菌物品存发质量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O.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章制度的落实和制订各项质量标准,做好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是提高质量管理的关键;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觉履行职责,进行各级质量监控是保证供应室物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