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议色诊     
中医之色诊,指医生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法。面部皮肤的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如《内经》所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故面部肤色之荣枯,反映脏腑精气之盛衰及邪气之所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异常面色可预测疾病的发生,推断其病位,判断其疾病的轻重,确定其预后。一、五色皆有常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即指人体精神、气血、  相似文献   

2.
色诊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是中医临床进行辨证论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程序。《景岳全书》在色诊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本文就《景岳全书》色诊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临床辨证时对面色、舌色、便色、月经血色、吐乳、痘疹等的色诊独到之处作一简单的论述。在总结色诊的基础上,以期促使色诊与现代光子学技术的结合与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色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辨证内容极其丰富,仅察色辨病即独具特色,不但开创了后世色诊之先河,而且历代医家习用不衰c略析之,以飨同道。l#面色1.l面赤面赤可并见于表里,亦可缘于实热,虚寒。论中云“面色反有热色”(23条),“面色缘缘正赤”(48条),即外邪佛郁在表,伴发热恶寒等表证。其治法或以佳麻各半汤小发其汗,或“解之熏之”,以透表邪c“面合色赤”(206条)则与此存异.合者,满面通赤也,乃无形邪热郁于阳明之经,故以清解里热为法c又“少阴病……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317荣),‘”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366条)之…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查阅与中医面色诊法、健康风险评估相关的理论研究及资料,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分析其在亚健康风险评估、常规患病风险评估及重大疾病风险评估中的运用,并对目前运用面部色诊信息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色诊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色及色诊的概念、常色、病色的特点、五色诊法的应用等内容进行初步探讨,阐述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色诊中的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明确了光子学技术促使色诊向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研究发展方向,为中医诊断学提供了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以促进中医药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色诊     
一、色诊的来历1.色诊的理论依据中国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里曾经记载过:“色,颜气也”。色,就是指脸色,就是指颜面的气色。《康熙字典》里也说:“色,颜气也”,我们心里的任何活动都反映在脸上。  相似文献   

7.
试论《伤寒论》中的色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中医面色诊方面的客观化研究近况,探讨了现代客观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面色诊客观化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地阐述了中医色及色诊的基本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以及目前中医色诊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进展,探讨了光子学技术在中医色诊中的应用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光子学技术促使色诊技术向微量化、自动化和快速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医诊断的新手段、新方法和新仪器,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探求新的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中医藏象理论在色诊中的应用,从色见于外,脏应于内;色以察其外,脉以知其内等方面分析中医色诊的理论渊源;从面部色诊分属脏腑、依色诊判断脏腑精气盛衰、凭色诊推知脏腑病性病位、用色诊进行脏腑辨病辨证和据色诊推断脏腑重症危症等方面阐述了中医色诊的临床应用及“察外以知内”的实用价值,从而提出了藏象学说奠定了中医色诊的理论基础,而“色脉相合”是其根本原理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近20年来中医面部色诊客观化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该研究领域中常用的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探讨了该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中医色诊客观化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阐述色诊的色部定位方法、医学图像分析技术的新进展、色诊客观化实验所使用仪器设备和实验结果,提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色诊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而知之谓之神,<金匮要略>作为杂病辨治之书,望色而诊,内容丰富,现浅述如下. 望面:"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其时者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脏腑经络>).上2条前条从黄、白、微赤、青、黑、赤诸色分述其所属病症分别为脾虚停饮,血虚不荣,血虚虚阳上浮,血脉凝涩,肾虚劳损,风火上扰,脾虚湿郁,水饮上泛等;后条指出春时肝旺应脉弦色青,若非其时而有其色脉,均属非常之象.  相似文献   

15.
王昌利  杨景亮 《中药材》1992,15(7):36-37
本文应用LGS型色诊仪,从色泽上进行鉴别中药材品种,制订中药炮制饮片的标准,评价中药材的质量等级等初步实验,其结果证明LGS型色诊仪可作为目前中药质量管理方面标准化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进行传统中医色诊的客观化研究,本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中医色诊定量系统。方法: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一个标准光源环境的图像采集装置,软件对采集的中医色诊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出与人体五脏对应色部区域的色度值。结果:系统研制完成后,采集并处理了100例中医色诊图像。结论:试验结果验证了系统在中医色诊客观化研究中的有效性,可作为中医色诊客观化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姚荷生论色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由于“色为气血之所荣 ,面为气血之所凑 ,气血变幻 ,色即应之 ,色之最著 ,莫显于面” ,加上面部诊察之方便 ,经验之丰富 ,故望面色在色诊上几乎取得了代表地位 ,成为临床诊察重点之一。然面部色诊古人论述虽多 ,但如何既提纲挈领地掌握而又切合实际地运用 ,却并非易事。我省中医泰斗姚荷生先生 ,生前曾从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角度 ,对面部色诊的运用方法 ,提出过较为系统的见解。下面即是笔者在师从于先生之际 ,根据先师有关的文稿和作者随师所学 ,就其该方面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所作的初步总结。1 察色…  相似文献   

18.
面部色诊法中的全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面部色诊法早在《内经》时代就已确立,《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色微诊,可以目察。”它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诊病方法,在中医诊断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该诊法的关键在于观不同色泽出现于面之何部,诊相应脏腑身形之疾患,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的特点。这种通过局部反映整体,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不仅与现代全息生物学的理论相一致,揭示了局部和整体的全息关系,同时也是现存中医学中最完善的全息诊断方法之一,值得重视和研究。笔者试就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色诊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9):1292-1295
  相似文献   

20.
面部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颜面、五官气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它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定性、定位以及预后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具有相当重要的诊断意义,因而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千金翼方》云:“上医察色,次医听声,下医脉候……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可见面部色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1色诊之色泽、色位和色调面部皮肤之色调和色泽可以反映出内脏的功能和气血之盛衰。笔者认为在望面色时,不仅要观察色调之青、红、黄、白、黑,尤须分辨色泽之明晦、泽夭、浮沉、聚散和色位之上下、内外等差异。因为辨别色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