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或不伴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1例确诊为DM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伴发CHD分为DM组(A组,n=20),DM CHD组(B组,n=31),另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组);各组均测定血浆蛋白C系统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含量及活性、蛋白S(PS)含量,vW因子(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心血管疾病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A、B两组患者PC活性、vWF及PAI-1水平均较C组增高(P<0·05),但A、B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PC含量较C组增高(P=0·041);3组间TM和PS含量差异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栓前状态涉及蛋白C系统、内皮及纤溶系统异常,主要表现为PC活性、vWF及PAI-1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蛋白C(PC)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及其对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根据Gensini评分随机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组(<20分组)、中度组(20~40分组)、重度组(>40分组)各2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对照组患者20例。分别比较各组间外周血血浆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活性的差异及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T-Ⅲ活性指标中,轻度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较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活性指标中,轻、中、重度组患者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AT-Ⅲ活性呈负相关(r=-0.764,P<0.05),与PC活性呈负相关(r=-0.756,P<0.05)。结论:血浆抗凝血酶Ⅲ、血浆蛋白C活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凝血-抗凝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 C (PC)活性、抗凝血酶(AT)在糖尿病性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 DN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 DM 患者 TM、PC、AT、TAT。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4组:无并发症组(UAE<12 mg/ 24h)30例;A:正常白蛋白尿组(UAE 12~30 mg/24 h)20例。B:微量白蛋白尿组(UAE 30~300 mg/24 h)20例;C:大量白蛋白尿组(UAE>300 mg/24 h)20例。结果(1)DM 各组血浆 PC、TAT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T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在 DM 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与 PC、 TAT 水平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407、0.312,P 均<0.01),AT 与病程呈非常显著负相关(β=-0.369,P< 0.01)。(2)DM 各组血浆 TM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余下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UAE 与 TM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β分别=0.321,P<0.01)。结论(1)DM 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浆 TM、PC、AT、TAT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M 凝血功能变化。 (2)TM 是早期诊断 DN 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 DN 的发生和发展,与 UAE 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DN。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是否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和冠心病分组,A组糖尿病无冠心病组[DM(+),CHD(-)];B组无糖尿病有冠心病组[DM(-),CHD(+)];C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D组健康对照组[DM(-),CHD(-)],均测定血浆hs-CRP、血浆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o)、甘油三脂(T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和HOMA-IR指数.结果A组和B组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冠心病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平均h8-CRP均较对照组高.[C组为(4.01±1.89)mg/dl,D组为(0.18±0.12)mg/dl,均P<0.01;C组平均hs-CRP水平高于第B组P<0.01].在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冠心病,血浆hs-CRP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浆胰岛素(INS)、HOMA-IR指数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无冠心病的患者与冠心病无糖尿病的患者具有相似的hs-CRP水平,而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者较冠心病无糖尿病者有较高的hs-CRP水平.由于血浆hs-CRP,空腹胰岛素和HOMA-IR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炎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同时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含量变化和血浆蛋白C(Protein C,PC),蛋白S(Protein S,PS)活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918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三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18例为AM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290例为UA组,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10例为SA组,1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D-二聚体、Fg、PC、PS检测。结果 AMI组、UA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SA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D-二聚体、Fg含量明显高于UA组,PC、PS活性明显低于UA组(P0.01);SA组D-二聚体、Fg含量和PC、PS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Fg含量升高及PC、PS活性降低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2 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T2DM 合并CHD患者35 例(T2DM+CHD 组),单纯T2DM 患者37 例(单纯T2DM组),门诊健康体检者35 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RBP4 的水平,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 的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T2DM合并CHD组血清RBP4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DM+CHD 组患者血清RBP4 与hs-CRP 呈正相关(r= 0.342,P<0.05).结论 血清RBP4 和hs-CRP 水平密切相关,与T2DM合并CHD 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检测34例糖尿病患者血浆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抗原和活性及抗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因子,vWF)含量,对其中9例进行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糖尿病患者PC活性和vW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伴微血管病变者PC活性高于不伴者,ATⅢ抗原和活性增高见于后者,前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C活性与vWF及血清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5579,0.6712),与ATⅢ活性呈负相关(r=-0.5394)。治疗后PC活性和vWF含量均降低,ATⅢ抗原和活性无明显变化。提示糖尿病患者血浆抗凝活性受损,并与微血管病变及病情轻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及抗凝血因子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A)、蛋白S活性(PS:A),对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血管病变和伴发血管病变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vWF、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血管病变组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病,变组vWF、PC:A、PS:A异常分布率分别为91.4%、85.0%、45.5%,vWF含量与PC:A呈负相关(r=-0.741,P〈0.05),与PS:A呈负相关(r=-0.765,P〈0.05),PC:A与PS:A含量呈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血浆vWF、PC:A、PS:A检测在糖尿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cute PTE)患者凝血纤溶系统部分抗凝、促凝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人选60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大面积急性PIE 10例,非大面积急性FTE 50例;4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凝固试验定量检测法测定三组的血浆蛋白C(PC)、血浆蛋白S(PS)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栓调节蛋白(TM).结果 PC、PS活性:急性大面积急性FTE组分别为(69.5±21.7)%、(69.1±14.4)%;非大面积组为(93.1±18.8)%、(83.3±18.9)%,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5.5±27.7)%、(112.4±28.6)%(P均<0.01);大面积组PC、PS活性显著低于非大面积组(PC:P<0.01,PS:P<0.05).TM含量: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组分别为(19.7±10.2)ng/mL,非大面积组为(16.6±10.0)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5±4.3)ng/mL(P<0.01);大面积和非大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PC、PS阳性率分别为20.0%、26.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5%(P<0.05),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依次为4.75(1.16-19.3)、6.9(1.75-27.2).结论 血浆PC、PS活性减低容易发生肺栓塞,PC、PS活性减低的程度与栓塞病情程度有正相关性;血浆TM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各种因素引起肺血管内皮损伤是发生FTE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38例正常人和125例2型DM患者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根据24h尿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两组:无并发症组(UAE<30mg/24h)45例;尿蛋白组(UAE>30mmg/24h)80例.结果 DM无蛋白尿和蛋白尿组血浆PC水平分别为124.1±10.7%和171.5±36.5%,与正常对照组血浆PC水平102.3±17.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DM无蛋白尿和蛋白尿组AT-Ⅲ活性分别为79.4±29.4%和40.6±13.2%,与正常对照组(95.4±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PC、AT-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DM凝血功能变化,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血浆蛋白C(protein C,PC)活性的改变以及PC、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和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抗原含量的改变,探讨ALI/ARDS对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分ALI/ARDS组(24例)和健康对照组(1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测定两组静脉血血浆PC、TM、PAI-1的抗原含量,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C活性。对ALI/ARDS患者进行APACHE I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将ALI/ARDS患者依据脏器衰竭的数目和预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LI/ARDS组PC活性和PC抗原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5);TM、PAI-1抗原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LI/ARDS组血浆PC活性分别与APACHE II评分和MODS评分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ALI/ARDS组PAI-1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存在着正相关性(前者P<0.01,后者P<0.05)。ALI/ARDS组PC、TM的抗原含量与两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单纯呼吸衰竭亚组血浆PC活性显著高于MODS亚组(P<0.01);两亚组间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存活亚组和病死亚组间血浆PC活性,PC、TM、PAI-1的抗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LI/ARDS患者存在着全身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改变,即促凝血活性增加和纤溶活性降低;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血栓前状态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栓前状态(PTS)指标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和90例2型DM患者血栓前状态指标:Von willebrand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γ-颗粒膜蛋白(GMP-140),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结果:①DM各组血浆PC、TAT、VW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t-PA水平、AT-Ⅲ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在DM无并发症时即出现上述改变(P<0.01);②血浆PAI、TM、GMP-140水平在正常白蛋白尿组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均<0.05).结论:①DM在无并发症时,即存在PTS;②PC、TAT、VWF、t-PA、AT-Ⅲ活性检测有助于PTS诊断;③PAI、TM、GMP-140是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DN.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高血压病、心肌硬化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C(PC)、纤维结合蛋白(Fn),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高血压患者血浆PC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Fn、FDP却显著性升高。高血压病组与心肌硬化型冠心病组、心绞痛型冠心病组比较,Fn极显著性升高,FDP也显著高于心绞痛型冠心病组。被检测的两型冠心病组患者血浆的PC活性、Fn含量均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三组中仅心绞痛型冠心病组Fg含量显著性高于正常对照组,而FDP含量又显著低于高血压病组。这对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和发生机制以及临床防治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确诊的85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hs-CRP浓度。85例患者按照血管病变支数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n=31)、双支血管病变组(n=26)及三支血管病变组(n=28),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排除冠心病的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浆hs-CRP浓度。结果:冠心病患者各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在冠心病各亚组中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浓度高于正常人,但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冠心病(CHD)、糖尿病(DM)和对照四个组,分别检测hs-CRP及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五项血小板参数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M+CHD)组hs-CRP、MPV、PCT、P-LCR和PDW水平显著高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数量显著低于CHD、DM和对照组(P〈0.01)。PLT计数: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降低趋势,hs-CRP、MPV、PCT、P-LCR、PDW水平:对照组〈DM组〈CHD组〈(DM+CHD)组,呈升高趋势。hs-CRP与PLT呈负相关(r=-0.725,P〈0.05),与MPV(r=0.801,P〈0.01),PCT(r=0.747,P〈0.05),P-LCR(r=0.713,P〈0.05),PDW(r=0.72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hs-CRP及血小板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显著相关性,hs-CRP及血小板参数是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观察和评价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糖代谢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NC组)35例,将冠心病患者(CHD组)98例按OGTT结果分为3个亚组,即单纯冠心病亚组(CHD)33例、冠心病糖调节异常亚组(CHD+IGR)37例和冠心病并糖尿病亚组(CHD+DM)28例,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及各亚组之间唾液皮质醇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冠心病组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8:00、0:00)与NC组比较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皮质醇(16:00)、超敏C反应蛋白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各亚组唾液皮质醇水平(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IGR亚组及CHD+DM亚组高于单纯CHD组(P<0.05),CHD+DM亚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CHD+IGR亚组及单纯CHD组(P<0.05),0:00、16:00唾液皮质醇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8:00唾液皮质醇水平与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27,P<0.05;r=0.215,P<0.05),0:00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皮质醇节律异常,可能与炎性反应、免疫有关,亦可能为本病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份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DM),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2DM+CHD),单纯冠心病组(CHD).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对象空腹t-PA和PAI-1水平.结果 T2DM+CHD与CHD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1),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T2DM+CHD与T2DM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5),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纤溶活性的改变有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Ⅲ型前胶原(PCⅢ)质量浓度的变化及二者间的相关性。观察IPF患者BALF和血浆中蛋白C(PC)、蛋白S(PS)及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的变化,探讨PC系统内各成分质量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正常对照16例,IPF患者16例。IPF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行支气管镜检查后取BALF并同时抽血留取血浆,其余8例对照仅留取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BALF及血浆TAT、PC、PS、TM质量浓度及BALF中PCⅢ质量浓度。结果IPF组BALF中PCⅢ和TM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S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血浆中TA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PF组BALF中PCⅢ质量浓度与TAT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r=0.52,P<0.05)。结论IPF患者存在血液的高凝状态。IPF患者肺内凝血活性的升高,与肺内胶原代谢的活动性及肺纤维化的形成相关。IPF患者存在PC及PS质量浓度的下降及TM质量浓度的升高,提示PC途径作用的减弱与凝血活性的升高及肺纤维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 (C RP)与冠心病 (CHD)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 5 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证实为CHD患者的血浆CRP浓度 ,在CHD组中 ,单支病变 2 1例 ,双支以上病变 2 9例。稳定型心绞痛2 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2 8例。结果 CHD组C RP浓度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 RP水平比稳定型心绞痛组有显著增高 (P <0 0 5 )。CHD组中 ,双支以上病变组C RP水平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C RP浓度与冠心病 (CHD)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浆蛋白C(PC)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在糖尿病肾病(DN)各期的水平,探讨其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8例正常人和125例2型DM患者蛋白C活性(PC)、抗凝血酶Ⅲ(AT-Ⅲ)。根据24h尿蛋白排泄(UAE)将患者分为两组:无并发症组(UAE〈30mg/24h)45例;尿蛋白组(UAE〉30mmg/24h)80例。结果DM无蛋白尿和蛋白尿组血浆PC水平分别为124.1±10.7%和171.5±36.5%,与正常对照组血浆PC水平102.3±17.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DM无蛋白尿和蛋白尿组AT-Ⅲ活性分别为79.4±29.4%和40.6±13.2%,与正常对照组(95.4±6.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M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PC、AT-Ⅲ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DM凝血功能变化,并能反映DN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