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脑膜炎奈瑟氏菌(NM)及乳糖发酵奈瑟氏菌(NL)的研究发现,NL的带菌感染具有可以产生抗A群NM的抗体,而且NL可以在机体长期存活并对机体不致病的特点。为了解我区NL及NM的带菌状况,从而为流行病研究所拟用NL制备活菌苗预防A群菌流行的可能性提供菌利,我们于1981年3月~1985年11月在永宁县开展了NL及NM带菌状况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强调淋病奈瑟氏菌(淋球菌)培养在诊断女性慢性淋病中的价值.方法:把曾经用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多形核白细胞外见G-双球菌为依据,诊断为慢性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的培养鉴定.结果:40例标本中淋球菌检出19株(47.5%),其它奈瑟氏菌检出5株(12.5%),莫拉氏菌属的菌检出9株(22.5%),有7例标本无菌生长.结论: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多形核白细胞外见G-双球菌不能做为诊断女性慢性淋病的依据,应选用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淋病奈瑟氏菌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 脑膜炎奈瑟氏菌群,早有许多不同分类报告,直至1950年国际微生物学会命名委员会才将该菌分成A、B、C、D四个群。目前国外报告除A、B、C、D四群以外,尚有X、Y、Z、29E、135等群。近年国内各地相继发现了除A、B、C、D四群以外的新群。为了摸清脑膜炎奈瑟氏菌在我地区的分布和发病的关系,1976年11月—77年5月,在本地区进行了脑膜炎带菌调查。检出脑膜炎双球菌360株,从住院病人分离出2株,共计362株。经鉴定,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傅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2,9(8):586-587
脑膜炎奈瑟氏菌(N-meningitidis)又称脑膜炎球菌.本菌能产生内毒素,仅存在于人体中.主要引起人类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02年3月锦州铁路中心医院实验室从1例爆发型脑脊髓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到1株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  相似文献   

5.
201株淋病奈瑟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病奈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本院分离的淋病奈瑟菌201株,对其进行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及头胞噻吩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 201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菌(PPNG)80株,检出率为39.8%.药敏试验:青霉素、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壮观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9.2%、76.1%、12.9%、1.0%、0%、3.5%、3.5%.PPNG菌株多重耐药占97.5%.结论淋病奈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开展常规的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流脑主要由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基于NM的脂多糖(LPS)是该种细菌细胞表面的一种主要成份,可以引起局部或全身施瓦茨曼反应。我们利  相似文献   

7.
奈瑟氏菌属细菌为上呼吸道正常寄居菌,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由于病毒感染等其它原因造成局部病理变化时,则可引起此类细菌的感染和继发性感染,也称之为条件致病菌。我院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经多次痰培养为此类菌,占分离菌类90%以上或纯培养,并未分离出其它致病菌作为判断感染标准,为此特向临床提供参考报告。现将我院近三年由该类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连续三次痰培养均未检出其它致病菌,标本检出奈瑟氏菌属其中某一种菌占分离菌数90%以上或纯培养,将其菌种保留分析。2标本分离…  相似文献   

8.
奈瑟氏菌为常寄生于正常人鼻咽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从送检的慢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咽拭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奈瑟氏菌。其中分离出12株β—溶血性奈瑟氏菌,它们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分析原因与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及临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自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部分泌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后,以无菌咽拭子蘸取咽部分泌物,立即送检。1.2 培养基 标本直接接种于羊血琼脂平板培养基,35℃培养24小时。1.3 药敏纸片 选用浙江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所生产的药敏纸片。经标准菌株鉴定合格后使用。2…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本国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很高。95%以上的病例是感染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NM)引起的。该病的流行及其菌苗预防除了与NM的血清群有关外,还与它的血清型有密切关系.尽管本国流脑发病率很高,但过去并不清楚它的流行茵型。脂多糖(LPS)是NM细胞壁外膜复合物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NM所引起的严重的内毒素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急性腹膜炎浓汁中分离出淋病奈瑟氏菌,能引起临床重视.方法涂片检查及用淋球菌检测试剂盒取腹腔脓汁进行检测.结果六例急腹症女性患者,均检出淋病奈瑟氏菌.结论急腹症不容忽视,临床应多方面检查以免延误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系病儿经母体产道感染。如果不及时诊断、治疗,炎症会涉及整个眼部,甚至失明。淋病性眼结膜炎早期治疗比较方便,一般该菌对青霉素较为敏感。因此,早期进行实验室快速诊断十分重要。本院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奈瑟氏菌、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乎板培养分离,使用APl-NH鉴定系统快速鉴定,使用APlNH系统做药敏试验。在1997年从新生儿眼结膜炎分泌物中分离到7株淋病奈瑟氏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青岛地区流行的406株淋病奈瑟氏菌进行青霉素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MIC)。结果,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者(MIC<0.06mg/L)99株,占24.5%;中度敏感(MIC在0.125~0.5mg/L)238株,占58.5%;总敏感率为83.0%。耐药(MIC≥1mg/L)者69株,占17.0%;在耐药菌株中有23株MIC≥16mg/L,且这23株耐药菌的β-内酰胺酶试验均为阳性。表明耐青霉素株在青岛地区流行的淋病奈瑟氏菌中占有较大比例,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贺爱民  陈文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814-3815
目的:通过对4例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患者的分离培养、分群及药敏分析,提高我们对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的检测水平,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先后分离出的4株脑膜炎奈瑟氏菌的鉴定、分群及药敏分析。结果:青霉素S2/4;头孢曲松S4/4;环丙沙星S2/4;复方新诺明S0/4。结论: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者首先头孢曲松预防流脑。  相似文献   

14.
淋病奈瑟氏菌于1879年Neisseria首先发现,1885年Bumm氏证实为淋病的病原体,主要引起成年人泌尿生殖系的化脓性病变。我院于1994年检出一例婴儿泪囊感染淋病奈瑟氏菌的病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淋病奈瑟氏菌培养方法的改进董海新,张晓鹏,杨翠兰,张会(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近年来,国内淋病的发病率日渐上升。临床细菌室对淋病奈瑟氏菌的培养大多采用上海市医化所生产的淋病奈瑟氏菌培养基,但是配方中的多粘菌素B难以购买且不易保存,为此,我们摸索出一种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菌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K-B法检测临床分离到的40株淋病奈瑟菌对8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用煮沸法提取细菌的DNA,用PCR法检测随机抽取其中20株分离株的TEM、tetM、ermF和mefA基因。结果: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明显,对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高达92.5%;TEM、tetM基因的检出率均为75.0%,ermF和mefA基因未检出;本组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表型与TEM基因密切相关(Kappa=0.733,P<0.01)。结论: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淋病是性传播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淋病奈瑟氏菌是引起淋病的病原菌.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膀胱炎、关节炎等;引起女性的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炎、附件炎;新生儿经产道可引起淋病性眼结膜炎.随着公共场所的增加,淋病奈瑟氏菌感染的途径越来越多,危害也越来越大,所以淋病奈瑟氏菌的鉴定以及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对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将临床分离到淋病奈瑟氏菌的286例标本,提出生化鉴定并对药敏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淋病奈瑟菌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 ,为了给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我们从附属医院门诊病人中分离出172株淋病奈瑟菌 ,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收集附属医院门诊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的标本 473份 ,其中男性尿道分泌物 317份 ,女性阴道分泌物15 6份。1.2 材料 淋病奈瑟菌培养基 (上海市医学化学试剂厂 ) ,药敏纸片均为标准品 (浙江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方法 无菌采集尿道或阴道分泌物立即接种淋病奈瑟菌培养基上 ,在 5 %~ 10 %CO2 下孵育 2 4~ 48h ,挑取凸起、圆形…  相似文献   

19.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淋病奈瑟氏菌及临床应用覃桂明(广西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桂林市541004)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淋病奈瑟氏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自1985年美国Saik等首先报道以来,就以简单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20.
奈瑟氏菌的最终鉴定依赖于糖分解试验。传统的糖分解试验采用胱氨酸胰蛋白陈琼脂(CTA)。但许多实验室难以从CTA上获得满意结果,而且需要培养24h或更长时间。作者对糖分解试验进行改良,经和另外4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较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23株淋病奈瑟氏菌,为本室从临床标本分离所得。1.2 培养基1.2.1 传统的和改良的CTA培养基,均按Morello等方法制备。1.2.2 改良氧化—发酵培养基(MOF),基本上按Knapp和Holmes方法制备。眎蛋白陈2.0g,NaCl 5.0g,K_2HPO_43.0g,琼脂 3.0g,酚红8.5mg,蒸馏水900ml。pH7.3。121℃15min灭菌。加入滤过除菌的20%糖溶液,终浓度1.0%。1.2.3 改良氧化—发酵斜面培养基(M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