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检测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探讨两者在肝硬化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和血清白蛋白浓度进行检测,血清胆碱酯酶以速率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以溴甲酚绿法(BCG)在全自动分析仪上测定。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蛋白与胆碱酯酶比值(Alb/CHE)分析优于常规肝功能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白蛋白水平测定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邓伟  赫军  陈泛野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4):562-564,56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血清胆碱酯酶评估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1996 至2005年间肝硬化患者72例,对其进行门奇静脉断流术66例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60例(A组),丙型肝炎后肝硬化4例(B组),酒精性肝硬化2例(C组).另取同期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D组).[结果]随着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的下降,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也出现降低,A~D组分别为(3 460±835) U/L (ALB≥35 g/L)、(2 730±920) U/L(ALB 30~35 g/L)、(2 190±866) U/L(ALB 25~30 g/L)、(2 134±672) U/L(ALB<25 g/L),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血清胆碱酯酶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胆碱酯酶也出现相应的降低,其中 Child C 级组与 Child B 级组、Child B级组与 Child A 级组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 Child A 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样手术前肝功能评估为Child B级,手术后肝功能分级分别为Child B级、ChildC 级的患者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肝功能分级为 Child C 级患者无论手术前为 Child A 级、Child B 级还是Child C 级,手术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并发症的患者术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的患者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统计学差别呈显著性(P<0.05).接受手术的66名患者中,有5人术后出现肝昏迷,一例严重者死亡,术前血清胆碱酯酶均低于1 900 U/L.[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活性与慢性肝病肝脏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手段之一.通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来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弥补传统的Child 分级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患者血尿酸(BUA)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50人(A组),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史分两亚组;同时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再分为两亚组。以非脑梗死病人50人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其BUA、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①A组年龄、TC、TG与B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BUA[(346.56±99.16)μmol/L]明显高于B组[(324.71±69.20)μmol/L3(P〈0.05);②有高血压病史亚组和有糖尿病史亚组BuA,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A组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④BuA水平在〈300μmol/L和300-399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与B组中患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而BUA在400-500μmol/L和〉500μmol/L两水平段时,A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UA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普蕾  杨静婷  恽文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328-2329,2332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脂肪酶(LPL)水平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价PD患者认知能力,分为无认知障碍、轻度认知障碍与重度认知障碍,检测不同PD患者血清U吃水平和血脂代谢产物水平,分析LPL水平与认知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与90名健康体检者相关检测指标水平对照。【结果】无认知障碍的PD患者血清LPL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认知障碍的PD患者血清LPL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性下降(P〈0.05);轻度认知障碍与重度认知障碍患者LP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间血脂代谢产物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LPL水平的降低可能与PD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化疗时肿瘤标志物CEA、CA199的影响。【方法】检测并比较结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及化疗后不同时相CEA、CA199水平。【结果】术前CEA为(26.42±21.3)ng/L,CA199(153.58±125.47)ng/mL,手术后CEA(3.27±1.25)ng/L,CA199(17.88±9.35)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化疗组CEA为(3.05±1.77)ng/L,CA199(15.69±7.25)ng/mL,单纯手术组CEA(4.23±0.57)ng/L,CA199(22.65±5.43)ng/mL,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根治术是降低结肠癌CEA及CA199的主要因素,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CEA及CA199水平,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脂水平。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两组,38例血清抗-HCV抗体阳性患者为HCV感染组,52例血清HBsAg阳性携带者为HBV感染组。结果:(1)HBV感染组和HCV感染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3.91±3.75)mmol/L;(3.54±3.94)mmol/L]均比正常对照组低,存在显著差异(P〈O.05);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25±0.35)mmol/L;(1.44±0.4)mmol/L]均比正常对照组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O.05)。(2)HCV感染组的总胆固醇比HBV感染组的低(P〈O.05),比甘油三脂的水平要高(P〈O.05)。(3)HDL-CH、LDL-CH浓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患者依其感染病毒的不同而血脂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判断预后.方法 选取420例确诊为慢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变化依病情的轻重而表现出高低.肝硬化存活组57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为(2 826.4±918.5)U /L;死亡组46例,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为(1 312±427.2) U /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越低,其病情越严重,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水平低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血清胆碱酯酶能比较敏感而特异性反应出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因此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病情预测及其预后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3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86例肝硬化患者和100例健康人外周血血小板情况,比较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组PLT、MPV较正常组减少而PDw增加,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A、B、C级患者的PLT均小于对照组(P〈0.05),B、C级又小于A级(P〈0.05);肝硬化B、C级患者的MPV均小于健康对照组和A级(P〈0.05),对照组与A级之间无差异(P〉0.05);肝硬化B、C级PDW均大于对照组和A级组(P〈0.05),对照组与肝硬化A级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随着肝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改变,血小板参数检查可作为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活力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265例,选取同期与本院健康体检人员200例进行胆碱酯酶测定。结果对照组CHE活性(6625±989)U/L、急性肝炎组(4235±895)U/L、慢性肝炎组3500±970U/L、重型肝炎组(2800±825)U/L、肝硬化组(1100±258)U/L。对照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对照组与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与肝硬化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胆碱酯酶活力随着疾病的加重,肝脏纤维化的加重,胆碱酯酶活力进一步降低,与疾病程度成正比,说明测定胆碱酯酶活力对了解肝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肝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可以把检测胆碱酯酶活力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按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分成A、B、C三级,并将患者按级分组,同时分别检测丁酰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并作相关性检验;血清白蛋白用溴甲酚绿法检测,丁酰胆碱酯酶用酶连续监测法检测,设立对照30例。结果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逐渐降低,其降低幅度依次为C级>B级>A级,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酰胆碱酯酶活性与白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酰胆碱酯酶活性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灵敏指标,且有不受输血和血浆蛋白影响的优点,对于监测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阎昱升  胡成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887-888,892
[目的]监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IL-2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发作期组)、哮喘缓解期患者30例(缓解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并比较血清IL-25、ECP的水平.[结果]发作期组血清IL-25水平(51.91±9.05)ng/L显著高于缓解期组(28.09±6.96)ng/L及对照组(26.24±5.12)n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血清ECP水平(18.95±8.97)μg/L,显著高于缓解期组(4.47±2.01) μg/L及对照组(2.01±1.47) μg/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与ECP之间呈正相关(r=0.682,P〈0.01).[结论]哮喘成人血清IL-25及ECP水平能反应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且两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存在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13和脂联素(APN)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EH患者32例和健康人3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apelin-13和APN水平.[结果] ①EH患者血清apelin-13和APN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7.61±6.52)pg/mL vs (29.58±15.19)pg/mL (197.55±54.48)μg/L vs (248.29±35.32)μg/L,均(P〈0.01)] ②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血清apelin-13与收缩压呈显著负相关(r=-4.616,P〈0.01),与APN呈正相关(r=2.480,P〈0.05).[结论] EH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降低,并与APN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王明达  邹文武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16-2318
[目的]评估血清乳酸(LAC)监测对危重病人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本院ICU病房的资料完整的危重症患者作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东芝TBA-120FR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LAC.78例患者按不同的LAC结果分成4组(即血乳酸正常组、血乳酸轻度增高组、血乳酸中度增高组和血乳酸高度增高组),并结合APACHE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硬化伴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酸化肠道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变化,探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水平的关系,寻找减少肠道氨吸收的有效方法,达到降低血氨的目的。方法测定195例肝硬化患者(包括单纯性肝硬化患者100例、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肝硬化伴便秘患者43例)、5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113例单纯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及80名正常对照者的空腹血氨水平。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研究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或(和)便秘患者酸化肠道治疗前、后的血氨水平变化。结果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组血氨水平为(67.71±30.31)μmol/L,高于单纯性肝硬化组[(45.81±28.78)μmol/L]、单纯性消化道出血组[(24.85±10.79)μmol/L]和正常对照组[(22.42±7.93)μmol/L](P<0.05)。肝硬化伴便秘组血氨水平为(95.53±42.61)μmol/L,高于单纯性肝硬化组、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组和单纯性肠梗阻组[(24.90±11.02)μmol/L](P<0.05)。单纯性肝硬化组血氨水平高于单纯性消化道出血、单纯性肠梗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单纯性消化道出血、单纯性肠梗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或(和)便秘组治疗前血氨水平为(83.28±37.93)μmol/L,明显高于经酸化肠道治疗后的血氨水平[(50.89±19.58)μmol/L](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与血氨水平关系密切;阻止消化道出血、酸化肠道及使用抗生素可抑制肠道中氨的产生和吸收,从而降低血氨水平,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抗肝纤维化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传统方法治疗;B组41例,给予传统方法+恩替卡韦治疗;C组47例,给予传统方法+恩替卡韦+扶正化淤胶囊治疗。扶正化淤胶囊治疗24周,其他3组患者治疗观察48周。观察肺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Child.Pugh评分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改变效果。结果治疗后C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A、B组比较[透明质酸(HA):(152.3±72.3)μg/L、(212.3±86.9)μg/L、(325.6±153.1)μg/L,F=30.18,P〈0.01];[层粘连蛋白(LN):(104.7±23.9)μg/L、(139.9±28.9)μg/L、(127.7.4-76.0)μg/L,F=36.99,P〈0.01];(Ⅲ型前胶原(PcⅢ):(167.8±61.4)μg/L、(207.5±78.1)μg/L、(263.1±113.2)μg/L,F=30.34,P〈0.01)]和Child—Pugh评分(6.94±1.31、7.53±1.24、8.77±1.36,F=14.45,P〈0.01)下降均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组患者肝功能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8±41)U/L、(147±96)U/L、(75±19)U/L,F=16.82,P〈0.01];[白蛋白(ALB):(38.1±1.7)g/L、(26.5±3.5)g/L、(35.4±1.8)g/L,F=4.69,P〈0.01];[总胆红素(TBil):(31.9±12.7)μmol/L、(85.2±58.3)μmol/L、(46.1±17.8)μmol/L,F=15.10,P〈0.01]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76±24)%、(57±12)%、(73±18)%,F=79.26,P〈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快速抑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同时应用扶正化淤胶囊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和棍高廉者的向洁蛋白含骨.  相似文献   

16.
邹文武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39-194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6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86例患者分成三组.A组:UAER<20 μg/min,共38例;B组:UAER 20~200 μg/min,共28例;C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DN)肾病血清脑利钠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DN病变程度的关系及强化血糖治疗后二者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DN 88例,按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Umalb)及血清肌酐分为正常蛋白尿组(SDM组,Umalb〈30 mg,28例),早期肾病组(EDM组,30 mg300 mg,Cr〉110 μmol/L,14例).另选健康成人28例作为对照组(NC组),应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BNP,用HT-Ⅱ型酶联法检测Hcy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EDM组,CDM组,CRF组BNP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42,P〈0.05),Cr(r=0.56,P〈0.05)呈明显正相关.EDM组,CDM组,CRF组Hcy明显高于SDM组及NC组(P〈0.05),且与Umalb(r=0.28,P〈0.05),Cr(r=0.46,P〈0.05)呈明显正相关.强化血糖控制后BN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N患者BNP和Hcy水平显著升高,血清BNP和Hcy水平对预测DN的发生发展,病程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晏峰  徐伟珍  揭伟霞  任振唤 《检验医学》2013,(12):1073-107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检测275例肝硬化患者及241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ACE活性和CRP水平。肝硬化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96例)、B级(118例)和C级(61例)。以ACE活性〉65U/L、CRP〉10mg/L为阳性判断值,比较2组之间的阳性率。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低CRP(≤10mg/L)组(306例)和高CRP(〉10mg/L)组(210例),比较2组患病率;将275例肝硬化患者分为高ACE(/〉65U/L)组(158例)和低ACE(〈65U/L)组(117例),比较2组CRP水平。血清ACE活性与CRP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B、C3级ACE活性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肝硬化组A、B、C3级ACE活性及CRP水平依次增高(P均〈0.01)。以ACE活性〉65u/L为阳性判断值,肝硬化组阳性率为74.5%,对照组为5.4%;以CRP〉10mg/L为阳性判断值,肝硬化组阳性率为68.7%,对照组为8.7%。高CRP组中肝硬化患病率为90.0%(189/210),低CRP组中肝硬化患病率为28.1%(86/306),前者患病率是后者的3.2倍;以低CRP组为参照组,高CRP组肝硬化患病风险的优势比(OR)=7.937[95%可信区间(CI):6.132—10.530,P〈0.01]。高ACE组血清CRP水平[28.6(14.8~86.3)mg/L]明显高于低ACE组[15.5(4.3~42.7)mg/L](P〈0.01)。血清ACE活性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468,P〈0.01)。结论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ACE和CRP的变化。炎症和高ACE状态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年男性高脂血症患者伴发高同型半胱氨酸(Hcy )血症、高铁蛋白(Ferr )血症、高尿酸(U A )血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本院40~60岁男性高脂血症患者和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经检查无肾病及近期未服用影响 Hcy、Ferr和UA代谢的药物,分别测定其体内 Hcy、Ferr及UA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组Hcy(15.83±5.79μmol/L)、Ferr(330±74ng/mL)、UA(380±90μmol/L)水平均高于血脂正常组 Hcy(8.58±4.26μmol/L)、Ferr(241±87ng/mL)、UA(325±86μmol/L)水平,且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②高脂血症组高 Hcy血症发病率(21.3%)、高Ferr血症发病率(21.6%)、高UA血症发病率(36.5%)均高于血脂正常组高Hcy血症发病率(10.2%)、高Ferr血症发病率(8.1%)、高UA血症发病率(16.8%),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P<0.01)。③不同年龄段之间对比:在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50~60年龄段 Hcy水平均高于40~49年龄段( P<0.01),而高Hcy血症发病率在两个年龄段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Ferr水平、高Ferr血症发病率、UA水平和高UA血症发病率两个年龄段之间均没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中年男性高脂血症者较之血脂正常者有较高的高 Hcy血症、高Ferr血症和高UA血症发病率,且Hcy与Ferr及UA水平也较高。监测这一特殊人群的 Hcy与Ferr及UA水平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内皮脂肪酶(EL)和脂联素(APN)水平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EH患者68例和健康人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EL和APN的水平。【结果】EH患者血清E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409.11±35.35)μg/Lvs(319.78+17.31)μg/L(P〈O.01)];而APN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5.13土0.59)mg/Lvs(8.36土0.30)mg/L(P〈O.01)];②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H患者血清EL水平与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r-0.380,P-0.002);与APN水平呈负相关(r:平升高;②EH患者EL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而与-0.282,P-0.025)。【结论】①EH患者血清EL水APN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