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将真蓝(true blue)混悬液注入出生后7、14、28d大鼠眼球内,经过一定时间后,视神经内的轴突和少突胶质细胞被荧光标记。荧光强度在视神经眼球端强于视神经交叉端;出生后14~28d的幼鼠荧光标记明显强于出生后7d的幼鼠;不同年龄组的动物荧光标记普遍在注射荧光染料后的第5d显著增强。本研究表明,荧光染料可被视网膜的节细胞吸收,经轴突输送,然后,横向扩散到少突胶质细胞,扩散的通路可能是朗氏结旁区的轴胶连接。  相似文献   

2.
刘苹  彭锡嘉  叶剑  袁容娣 《重庆医学》2003,32(3):330-331
目的:探讨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条件,为研究视神经损伤修复及少突胶质细胞相关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新生大鼠视神经取材,以DMEM/F12为基础的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进行组织块培养,并用少突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C鉴定细胞。结果:培养第3天,视神经周围出现少突胶质细胞生长,呈圆形或梭形,10d左右基本铺满盖玻片。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该细胞为阳性细胞,纯度较高。结论:采用视神经组织并用化学限定性培养基能成功获取体外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较传统方法有获得细胞量大、纯度高、操作简便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少突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相互作用时神经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 用分离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分别作用于培养的PC12细胞,于小同时相点在观察PC12细胞突起变化,同时检测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 对照组有少量^45Ca通过细胞膜流入PC12细胞内,当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加入后很快就出现细胞内钙显著增高,但在加入4h后,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碎片处理后其细胞内钙较处理10min有显著下降,但即使在处理后12h仍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钙通道阻滞剂尼莫通对少突胶质细胞引起的细胞内钙增加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尼莫通亦不能阻止少突胶质细胞引起的PC12细胞突起回缩及塌陷。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作用于PC12细胞时引起的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能与突起的塌陷有关。  相似文献   

4.
廖宇  刘金华 《医学综述》2008,14(7):967-969
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作为神经细胞的一种辅助成分,不仅对神经元起支持和营养作用,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及损伤修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视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影响视神经的再生和髓鞘的形成。现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在视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黄蔚  惠延年  吕荣  王琳  马吉献 《医学争鸣》2001,22(6):481-485
目的 观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对视神经挤压伤的反应。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计算机辅助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视神经连续纵向切片,定量分析挤压伤后大鼠神神经细胞反应。结果 挤压伤后,视神经轴突标志物NF-160,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直接机械损伤区活力降低并在其后数周内保持低表达,3wk时损伤近端神经段GFAP的光密度为正常的1.7倍。在实验观察的3wk时损伤近端神经段GFAP的光密度为正常的1.7倍,在实验观察的3wk期间挤压伤区近端的NF-160染色明显高于远端。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从位于胶质瘢痕和远端之间的损伤区消失可能是视网膜节细胞轴突不能伸长通过损伤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在体外培养的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的表达.方法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少突胶质细胞进行原位杂交,检测Nogo-A mRNA表达.结果原位杂交显示少突胶质细胞胞质中均呈现浓淡不一的淡黄色着色,细胞核不着色.结论原位杂交结果从基因水平证明,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能合成可以合成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视神经慢性受压后视神经胶质细胞的病理改变,探讨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相互作用,为慢性视神经损伤的修复研究提供基础。方法:30只成年家猫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压迫1周组、压迫2周组、压迫4周组和压迫8周组(n=5)。后4组利用球囊植入法建立慢性视神经损伤模型。各组动物灌注固定,取视神经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碳酸酐酶Ⅱ(CAⅡ)和ED-1的表达变化。结果:电镜下正常视神经髓鞘结构完整,各髓板清晰、排列紧密;受压2周后见轻微脱髓鞘;4周后出现板层分离、髓鞘泡状解离,并可见变性的胶质细胞;8周后髓鞘崩解更为明显,大部分髓鞘明显变薄,并可见凋亡小体形成。免疫组化染色在受压2周后无明显改变;4周后视神经MBP染色出现排列紊乱,有缺失现象;8周后染色缺失更为明显。受压4周后视神经压迫区出现CAⅡ染色紊乱,有缺失现象;8周后更为明显。非压迫区在受压8周后CAⅡ染色仍基本正常。受压4周后视神经直接受压区GFAP染色强度下降,损伤区近侧端染色强度增加;至8周时更为明显。正常视神经内可见散在的ED-1染色阳性细胞;受压4周后损伤区周围ED-1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增多;8周后更为明显。结论:视神经慢性受压后损伤区出现胶质细胞变性和坏死,损伤区周围出现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提示胶质细胞改变参与了慢性视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纳洛酮(naloxon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少突胶质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共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用LPS(1μg·mL-1)刺激小胶质细胞,随后用0.1μM纳洛酮进行干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计数少突胶质细胞.结果 仅用0.1μM纳洛酮处理细胞,细胞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而当小胶质细胞被LPS激活后,与之共培养的大量的少突胶质细胞死亡(P<0.01);小胶质细胞被LPS激活,给予0.1μM纳洛酮处理后,少突胶质细胞的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纳洛酮能够抑制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引起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IE)患者致痫灶脑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的表达,探讨IE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致痫灶切除术”的30例IE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Mgp mRNA的转录水平,以Western blot检测OMgp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IE患者致痫灶脑组织与正常对照组OMgp mRNA的转录水平为(0.722±0.485vs 1.529±0.908,P<0.01),OMgp蛋白表达为(0.895±0.167 vs 1.285±0.160,P<0.01).结论 IE患者致痫灶中,OMgp表达明显降低,可能是IE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少突胶质细胞几乎不含神经细丝和糖原颗粒,但含有大量的微管。他们的突起和分支均较少。其主要功能是参与形成和维持髓鞘,其细胞有髓磷脂组成,含20%脂质和80%的蛋白质。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主要由它形成,它是除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之外大脑中第三种重要的细胞类型。少突胶质细胞将突起发出至神经轴突,将他们与周围的细胞质隔绝,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有重要影响。通过少突胶质细胞的研究对解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厌神经干细胞移植、神经损伤后修复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一种快速原代培养、分离、纯化视神经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方法 对P2期小鼠的视神经进行组织块原代培养,振荡法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培养的星形细胞纯度高,GFAP染色显示98%阳性。结论 组织块原代培养,振荡法分离纯化视神经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细胞的损伤小、纯度高,是快速得到该细胞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纤连蛋白(FN)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表达,探讨视神经与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 50只SD大鼠按出生后天数分成5组,取视神经和坐骨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LN和FN表达。结果 LN和FN在坐骨神经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视神经,出生后7d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LN和FN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再生模型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正常大鼠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超微结构,了解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吻合段超微结构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方法 建立视神经-坐骨神经吻合模型,第15,30,45及60天取出吻合段神经组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正常大鼠坐骨神经纤维较视神经纤维明显增粗,吻合15d,神经细胞明显变性、水肿及坏死,吻合30,45及60d,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逐渐恢复。结论 坐骨神经移植有可能支持视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 vivo dynamic blood flow features of posterior optic nerve head (ONH) in rat model of 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rNAION). Methods rNA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Rose Bengal and argon green laser in Sprague-Dawley rats. Fundus photography an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optic disc in morphology in 90 days and in blood perfusion in 3 hours after the induction of diseas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success of modeling. The dynamic blood flow kinetics of posterior ONH in rNAION were measured by Laser Doppler Flowmetry (LDF) on the day 3, 7, 14, 21, and 40 after the disease induction. One-way ANOVA, Student’s t-test and Bonferroni adjustment were used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of kinetic measurements of blood flow. Results Optic disc edema and subsequent resolu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 disc pallor were observed in rNAION. FFA showed that the optic disc was hypofluorescence in the early phase and hyperfluorescence in the late phase. Histological studies suggested edema and loosened tissues of ONH, loss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 optic nerve substance and gliosis. Compared to the naive rats, the blood flow kinetics of posterior ONH in rNAION significant reduced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modeling (F=175.06, P<0.0001). The reductions were specifically remarkable in 14 days after the disease induction (All P<0.01). Conclusions Continuous blood perfusion reduction was found in rNAION, with significant alteration in 14 days after disease induction. Our results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in rNA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视神经挫伤的原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全身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冲击3d,并加用血管扩张剂及神经营养剂,经筛窦视神经管减压术后3个月观察。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视力无提高2例,无光感~0.06患者13例,无光感~0.1患者4例,无光感~0.3患者5例,无光感~0.6患者1例。结论视神经挫伤应早期及时药物联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tic nerve impairment using MRI histogram texture analy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optic neurit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神经胶质瘤(optic nerve glioma)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16例视神经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7例;年龄2~53岁;视神经胶质瘤位于右侧8例,左侧4例,双侧4例;有视力下降者15例,视野缺损者12例;眼底改变者7例。伴头痛者4例;眼痛者2例;眼突者1例;颅压升高者2例;性早熟者1例。16例患者CT和MRI检查结果均显示阳性改变。16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有3例术后辅以放疗。术后有8例失明,7例视力下降,1例死亡。病理诊断:视神经星形细胞瘤14例,视神经胶质母细胞瘤1例,1例未做病理学检查。结论视神经胶质瘤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多为良性,有自限性;成年发病者多为恶性,可引起眼部及颅内不同症状和体征。宜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等。预后与肿瘤累及范围及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1.5T磁共振STIR序列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3月至2011年12月对6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1.5T磁共振检查(MRI),磁共振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WI、脂肪抑制序列短T1反转恢复成像(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等,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MRI表现。结果 MRI检查在常规(FSE)T1WI序列中显示病灶31例(44.9%),(FSE)T2WI序列中能显示56例(81.2%)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病灶,STIR序列能检出病灶69例(100.0%),病变以STIR序列上表现最明显。结论 MRI能有效显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病变部位及范围,其STIR序列可以准确诊断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后, 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 将大鼠腓总神经切断,将其远端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24个月后,再次手术暴露并将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大鼠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神经细胞;并取腓总神经远段、腓总神经近段中部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正常腓总神经作对照。【结果】 模型鼠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略细;脊髓L3-6节段双侧灰质前角和双侧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均以手术侧为少;腓总神经近段与正常腓总神经比较无差异、未见华勒氏变迹象。【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再生神经纤维不支持因腓总神经近段溃变轴突退缩形成生长锥引导所致,来源于胫神经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