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伤寒和副伤寒是古老的疾病,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较重,在一些地区常以暴发形式发生,往往表现出不明原因发热,在发热症状监测中需要排除该病。因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需要快速、灵敏的方法进行确诊和鉴别患者是否罹患该病。TUBEX是一种快速的半定量血清检测方法,所需材料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伤寒、副伤寒的临床实验室诊断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分离、生化鉴定及血清学试验。细菌分离培养可能由于被检者用过抗菌药物 ,结果有时成阴性 ,或者由于检查过程复杂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此时 ,血清学试验往往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 。传统肥达反应具有不需特殊设备、成本低、特异性强等优点 ,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抗原抗体结合及凝集沉淀缓慢 ,往往需经 2 0h后才能观察结果 ,距临床快速诊断要求相差甚远。本研究采用微波、离心等方法处理抗原抗体反应体系 ,旨在改进肥达反应条件 ,以其达到快速、敏感诊断伤寒、副伤寒的目的。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伤寒、副伤寒的实验方法,缩短实验时间,提前发出实验报告,尽早对伤寒、副伤寒的鉴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在每10ml各种诊断菌液内各加入20.0g/L美兰溶液5μl,按Widal方法稀释血清和滴加菌液,充分摇匀,37℃水浴10min,放微型振荡器震荡5min,从稀释倍数低至高的试验管开始用500r/min以下的速度离心5min,按传统的肥达氏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和报告结果。结果:在93例实验对照的994管凝集管中,快速法有503管凝集,原法有491管凝集,两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共有157管存在凝集程度的差异,其中快速法粗于原法的有115管(73.25%),原法粗于快速法的有42管(26.75%),快速法较原法敏感。两法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改进后的伤寒、副伤寒实验方法,具有凝集结果明显,方法敏感度较高,实验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我院 1995年 5月~ 1999年 10月共收治伤寒、副伤寒 12 7例 ,其中误诊 37例 ,误诊率为 2 9 13% ,现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7例中男 2 3例 ,女 14例 ,年龄 16~ 6 7岁 ,平均 39 5岁 ,其中伤寒 2 5例 ,副伤寒甲 7例 ,副伤寒乙 5例 ,均得到病原学最后确诊。1 2 临床表现 37例中具备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消化道症状 6项者仅2例 ,具备上诉 5项者 3例 ,具备上诉 4项者 5例 ,具备 3项者 6例 ,仅有持续发热和相对缓脉 9例 ,仅有持续中高热 1项者 11例 ,另 1例只表现为持续低热。上述 6大… 相似文献
6.
7.
我院自1990年元月以来在收治伤寒及副伤寒病例中,有22例以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上消化道出血、胆石症等入院治疗,后经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现对其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病人中,男17例,女5例.男:女=3.4:1.7~13岁儿童9例,占40.9%.27~32岁成人3例,占13.6%;60岁以上老人10例,占45.5%。年龄最小7岁,最大用岁。患者发热19例,其中儿童9人,体温在39~40℃波动;成人3例,体温38~39.5℃;老人7例,体温抓5~40.1℃,精留热5例,3例不发热。1.2临床表现22例病人均表现精神、食欲差,有发… 相似文献
8.
163例伤寒,副伤寒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常遇不典型伤寒、副伤寒,有的甚至以并发症为主诉而就诊。我院1988年1月至1994年12月共收冶伤寒、副伤寒163例,其中出现并发症103例(63%),误诊2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遇到某些伤寒、副伤寒患者以肺部症状而就诊,而临床医生往往忽视伤寒、副伤寒的肺部合并症,未能早期诊治,从而延长了病 相似文献
10.
《医学动物防制》2017,(10)
目的了解贵州省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诊断能力,为全省伤寒、副伤寒诊断及报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9-2013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资料,确定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在每个高发地区随机抽取医院,然后在每个医院抽取医护人员、实验室。对医护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掌握情况及医院实验室诊断条件展开调查。结果共抽取医护人员215人,最高分85分,最低分30分,平均(66.67±12.54)分,不同学历(F=24.06,P0.01)、不同卫生技术职称(F=12.14,P0.01)、不同医院等级(F=66.56,P0.01)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28家医院实验室,其中有11家没有开展检验工作,占39.29%;在17家开展检验的实验室中,不能进行伤寒、副伤寒病原培养的有7家(占41.18%),不能开展肥达氏反应的有6家(占35.29%)。结论高发地区医院医护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得分偏低,实验室伤寒、副伤寒检验工作不完善,两个方面的不足影响了医护人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随着菌株变异而临床表现不典型 ,早期诊断困难。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 ,敏感药物增多 ,其肠出血、肠穿孔发生率明显下降。本资料收集 1999年 2月 19日至 2 0 0 0年 11月 2 0日我科收治 110例伤寒、副伤寒病人 ,具体情况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10例病人中男性 10 4例 ,女性 6例。部队干战 96例 ,学生 7例 ,儿童 7例 ,地方病人5例。年龄 7.5~ 38a ,平均 2 2 .75a ,以青壮年为主。病员主要来自贵阳地区某部队。全年散在发病 ,主要集中在 6~ 10mo。1.2 症状体征 入科前热程 1~ 2 8d ,平均 14.5d ,发热… 相似文献
13.
朱继英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7,20(1):23-24
伤寒、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率在法定甲、乙类传染病中属前7位,但近几年该病的临床特征越来越不典型,为了更好地认识该病及进行有效的防治,笔就我院1998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216例伤寒、副伤寒患的首诊临床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旨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肥达反应对伤寒、副伤寒临床诊断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集了 110例 1999年 2月 19日至 2 0 0 0年11月 2 0日我科收治的沙门菌属感染病例 ,以细菌学培养阳性 5 7例进行肥达反应的动态观察作对比 ,探讨肥达反应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7例伤寒、副伤寒病例中 ,男性 5 1例 ,女性 6例 ,年龄 7~ 38a ,平均 2 2 .5a。部队干部战士 4 3例 ,学生 7例 ,儿童 2例 ,地方病人 5例。1.2 临床表现 有持续中度以上发热超过 3d、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体征。1.3 检测方法 对 5 7例细菌学培养阳性者按病程第 1wk~ 6wk进行肥达反应… 相似文献
15.
100例耐药伤寒实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本地1991年因水源污染而导致伤寒暴发流行后,近几年来确诊为伤寒的住院病人随机抽样100例(其中血培养8例,大,小便培养72 例,)做全面的实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人群感染率高,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呈多系统多脏器损伤,白细胞总数不低,对首选药物氯霉素全部耐药。 相似文献
16.
18.
由于沙门菌感染日趋增多 ,而伤寒副伤寒发病减少 ,耐药伤寒的相对增多 ,加上有效抗生素的及时应用 ,致使伤寒副伤寒的误诊率有上升的趋势。我院自 1993~ 2 0 0 0年以来住院治疗 2 2例伤寒副伤寒病人 ,其中 12例首诊误诊为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炎及肾盂肾炎、小儿腹泻病 ,感染性贫血等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男 4例 ,女 8例 ,年龄 4~ 14岁 5例 ,15~ 5 5岁 7例。均为急性发热起病 ,在入院前发热已 2~ 14天 ,畏寒 3例 ,大部分无畏寒寒战。 12例均为不规则发热 ,稽留热型少见 ,相对缓脉在 12例中均无记录。玫瑰疹 1例 ;另 1例男儿 ,1… 相似文献
19.
伤寒抗体在伤寒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血培养或肥达氏反应都不能对伤寒作出早期诊断,本文通过对48例确诊伤寒的患者进行伤寒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结果分析,得出伤寒抗体在伤寒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