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的正,负链,结果显示,肝组织中HCVRNA正,负链的检出率分别为54.8%和35.7%,HCVRNA的正链和负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同时阳性的患者分别占45.2%和31.0%,血清HCVRNA和抗HCV阴性埂肝组织中HCVRNA的检出率仍有51.3%,肝组织HCVRNA与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4.
5.
6.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抗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学标物。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温套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由通常的三温度循环改为二温度循环,节省时间,并可用2个恒温水浴锅聚代PCR扩增仪,结果与经典法测定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应用巢式PCR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HCV—R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否与丙型肝炎病毒有关,应用巢式PCR技术和ELISA检测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50例除外肝病患者血清中HCV—RNA及抗HCV抗体和乙肝二对半。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中,乙肝二对半阳性37例(92.5%),抗HCV阳性8例(20%),HCV—RNA阳性13例(32.5%),HCV总感染率为35.0%(14例);对照组分别为16例(40.0%),2例(4.0%)及3例(6.0%)。在3例HBV—M阴性PHC患者中,HCV—RNA阳性2例。结论:在我国PHC的发生不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还与丙型肝炎病毒有关。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最初由Mullis等于1985年首先建立,是一种在体外模拟自然DNA复制过程,用聚合酶催化物扩增核酸分子的新技术。PCR技术以其快速、简便、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农业和法医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分型法对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单独HCVⅡ型感染为60%(30/50);单独Ⅲ型感染6%(3/50);感染为Ⅱ+Ⅲ型10%(5/50),Ⅱ+Ⅳ型为16%(8/50),Ⅱ+Ⅰ+Ⅲ型为4%(2/50);Ⅰ ̄Ⅳ型均阴性的病例4%(2/50)。表明湖南地区肝细胞癌患者的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并存在Ⅱ型与其它型的混合感染;少数病例可能系 相似文献
11.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对HCV抗体阳性的献血员88例同时检测PCR与ATL。结果;ALT增高组PCR90%阳性,而ALT正常组PCR仅51.7%阳性。说明肝细胞损伤与HCV基因在体内存在有密切关系,PCR的检测有助于对病情与疗铲的了解及献血员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13.
用RT-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5’NCR)序列,246例肝炎患者中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阳性者45例,阳性率18.3%(45/246),凡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其中24例测到抗-HCV,阳性重叠率53.3%(24/45),和RT-PCR法检测HCV RNA,能在抗-HCV转阳以前检出HCV RNA,更早地确诊丙型肝 相似文献
14.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具有高度保守性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5'端非编码区引物对,扩增10例输血后肝炎血清,8例(80%)阳性。并将逆转录与第一轮PCR结合连续进行,使操作简便有效。间接证明了HCV上海株与世界若干地区HCV株5'端非编码区核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15.
用套式RT—PCR法检测肝细胞癌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人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方法 用RT-PCR法常规检测HCC组织和部分患者因清HCV,再以巢工地HCV阳性标本中5种HCV基因型进行鉴别。地多数标本中HBsAg和HBVDNA也进行了免疫互助 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HCV组织中HCV阳性率为50%,与HBV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重叠感染率34%。在10例血清HCV一HCC患者中,3例HCC冰冻组织检出HCV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PCR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在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 ,HCV )感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用FQ PCR检测 3 15份怀疑HCV感染的临床血清标本 ,并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LISA)检测抗HCV ,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水平 ,了解样本中HCV RNA含量与抗HCV及ALT的相关性。结果 3 15份标本中有 2 2 5份HCV RNA含量高于 80拷贝·ml-1,2 5 0份抗HCV阳性 ,14 5例ALT异常 ,HCV RNA含量与抗HCV阳性率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 .682 ,P =0 .0 0 2 ) ;HCV RNA含量与ALT异常率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r =0 .92 3 ,P =0 .0 3 2 )。结论 FQ PCR技术检测HCV RNA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慢性肝炎病人血清,肝细胞肝癌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5‘非编码区变异情况。方法:收集10例慢性肝炎病人及4例肝细胞肝癌病人血清和肝细胞肝癌组织,检测抗HCV抗体阳性,进行HCV5’非编码区RNA的逆转录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序列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8.
肝癌和癌旁组织中HCV—RNA及其负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研究采用ELISA法,对肝癌患者的血清检测HCV—Ab,用Nested-PCR法对患者的血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HCV-RNA和HCV-RNA负链,探讨肝细胞癌中是否存在HCV-RNA及其复制状态。对照组血清检测HCV-Ab、HCV-RNA1/17阳性。肝癌组16/31 HCV-RNA阳性;癌旁组织15例测到HCV-RNA负链,癌组织只有6例测到负链。结论:血清中抗HCV检测不能完全反映肝内是否曾有HCV感染情况。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能检出HCV-RNA,说明肝癌组织中感染着丙型肝炎病毒。肝癌组织中确实存在HCV-RNA负链,说明HCV-RNA能在肝组织内不断地自我复制。 相似文献
19.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42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RNA,对18例HCVRNA阳性标本用HCV非结构区-5(NS5区)型特异性引物进一步做了PCR分型。 相似文献
20.
原位PCR检测肝外胆管癌组织内HCV RNA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5 1例肝外胆管癌来自解放军总医院 ,常规石蜡包埋。引物位于 5′端非编码区。外引物 :上游引物 ,5′GGC GACACTCCACCATAGATC3′ ,下游引物 ,5′GGTGCACG GTCTACGAGACCT3′。内引物 :上游引物 ,5′CTGTGAG GAACTACTGTCTTC3′ ,下游引物 ,5′CCCTATCAGGCAGTACCACAA 3′。探针 :5′ACACCGGAATTGCCAGGACGACCGGGTCCTTTCTTG3′,生物素标记。原位PCR基因扩增仪为AmpGeneSyst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