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共47例患者进行MRI检查,其中良性前列腺增生29例,前列腺癌18例。检查方法包括常规T1WI、T2WI、DWI和脂肪抑制成像。所有病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观察前列腺大小、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及肿瘤侵犯情况,对DWI、ADC数据行定量分析。结果 MRI显示1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于外周带13例,表现为T2WI外周带内结节状、片状异常低信号区;8例位于中央带或移行带。DW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度为81.07%、特异度为78.01%、准确率为80.11%。结论联合应用DWI成像方法可以提高MR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前列腺疾病患者5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Ca组和BPH组。对所有患者均行MR常规扫描和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序列动态增强扫描、DWI及DKI扫描。由2名医师测量两组病灶DKI的各参数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2名医师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对两组各参数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绘制各参数的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 2名观察者测得两组各参数值一致性良好(ICC均>0.75)。PCa组平均扩散峰度值、平行扩散峰度值、垂直扩散峰度值高于BPH组(P均<0.01);PCa组平均扩散系数、平行扩散系数、垂直扩散系数值低于BPH组(P均<0.01)。ROC分析显示各参数诊断PCa和BPH的曲线下面积均>0.90。结论 DKI各参数可为临床鉴别诊断PCa和BPH提供更多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脏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了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肾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志愿者和40例不同肾脏疾病[单侧肾动脉狭窄(RAS)15例,双侧RAS 10例,单侧肾盂积水5例,双侧弥漫性慢性肾病10例]患者行DWI检查,为了研究肾脏DWI检查的可重复性,对10例正常志愿者间隔一天后按照相同的序列和参数行第二次DWI检查,分别测量低b值(b1=0 s/mm2、b2=500 s/mm2)和高b值(b1=0 s/mm2、b2=800 s/mm2)DWI图像的肾脏ADClow和ADChigh值,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法分析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结果①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次扫描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很好,低b值(0、5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135mm2/s[95%CI:(-0.0357~0.0087)×10-3 mm2/s],相关系数r=0.897.高b值(0、8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385 mm2/s[95%CI:(-0.0579~0.0191)×10-3 mm2/s],相关系数r=0.773.②肾脏ADClow值明显高于ADChigh值(t=21.462,P<0.001).③对照组、肾动脉狭窄组、肾积水组和慢性肾病组肾脏ADClow分别为(2.82±0.020)×10-3,(2.42±0.031)×10-3,(2.41±0.063)×10-3和(2.31±0.037)×10-3 mm2/s;ADChigh分别为(2.36±0.022)×10-3,(2.10±0.032)×10-3,(2.15±0.061)×10-3和(1.98±0.043)×10-3 mm2/s,三个疾病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肾脏DWI可以用来评价肾脏疾病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maga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WBMRIDWI)对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淋巴结病变患者21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淋巴瘤5例,肺癌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WBMRIDWI检查,原始图像经后处理获得3DMIP图像并翻转显示。分别计数淋巴结病变个数,测量ADC值。结果 WBMRIDWI清楚显示淋巴结病变,良性和恶性淋巴结病变均呈高信号。淋巴瘤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的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MRIDWI对淋巴结的显示较敏感,可作为探测全身良、恶性淋巴结病变的一种快速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评价乳腺癌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腋窝转移性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范围。方法应用1.5T MRI自带体部线圈对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18例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行多b值DWI扫描,进行后处理,记录ADC值,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并测量其大小。所有淋巴结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8例乳腺癌患者共31枚转移性腋窝淋巴结中,除2枚b值=2 000 s/mm2时未获得ADC图(短径分别为9.3 mm和9.9 mm)外,其余均成功获得ADC图。当b值分别为500、800、1 000、1 500和2 000 s/mm2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DC均值依次为(1.18±0.30)×10-3mm2/s、(0.95±0.27)×10-3mm2/s、(0.79±0.27)×10-3mm2/s、(0.61±0.25)×10-3 mm2/s和(0.52±0.17)×10-3 mm2/s;95%可信区间依次为(1.02~1.33)×10-3 mm2/s、(0.81~1.09)×10-3 mm2/s、(0.65~0.92)×10-3 mm2/s、(0.49~0.74)×10-3 mm2/s和(0.43~0.61)×10-3 mm2/s。在31枚腋窝转移性淋巴结中,形状为球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者分别为18枚(58.1%,18/31),7枚(22.6%,7/31)和6枚(19.4%,6/31);转移性淋巴结短径均值为15.2 mm(9.3~28.1 mm)。结论 DWI可有效显示腋窝转移性淋巴结,有助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物方面的价值. 方法患者28人,良性8人,恶性20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DWI采用两组序列(分别为扩散敏感系数b=0,1000s/mm2,和b=30,300,1100s/mm2),并计算ADC值. 结果在b=1000-0s/mm2 时,正常腺体的ADC值[(1.75±0.54)×10-3mm2/s]与良性肿物的ADC值[(1.53±0.34)×10-3mm2/s]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正常腺体与恶性肿物的ADC值[(1.22±0.28)×10-3mm2/s]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物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300,30s/mm2 时,三者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在b=1100,300s/mm2 时,良恶性肿物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1.35×10-3mm2/s,即<1.35为恶性,>1.35为良性,诊断的敏感性为69.6%,特异性为75.0%. 结论 DWI图像(尽量选择TE时间与肿瘤的T2相近的序列)有助于检出病变,可作为常规检查序列之一.大b值差的ADC值能够鉴别良恶性乳腺肿瘤.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正常外周带结构差异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5例BPH患者,DTI成像采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记录BPH和正常外周带(PZ)的FA值和平均ADC值,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外周带和BPH的FA值分别为0.16±0.03和0.23±0.04(P〈0.05),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mm^2和(1.37±0.27)×10^-3mm^2/s(P〈0.05)。PZ区和BPH区的纤维方向、形态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DTI能评估BPH和PZ的结构差异,可作为BPH术前评估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1.
3.0T MR 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系统扩散加权成像所得ADC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病例,其外周带病理正常者18例(第一组),炎症13例(第二组),癌23例(第三组),每一例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六区,并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各个外周带区域归类为正常组、炎症组及癌组。测量各分区的ADC值(b值=800s/mm2),对三个不同病理组进行方差分析。癌与非癌组之间进行ROC分析。结果正常组、炎症组、癌组ADC值依次降低,分别为(1.55±0.25)×10-3mm2/s、(1.40±0.23)×10-3mm2/s和(1.07±0.30)×10-3mm2/s,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17×10-3mm2/s时,癌和非癌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61.3%,特异性为84.5%,准确性为80.0%。结论3.0T扩散加权成像可见前列腺外周带癌区、炎症区及正常区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鉴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MRI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常规MRI表现、MR波谱(MRS)代谢特征及其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表现。方法对9例行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常规MR表现及其在MRS和DWI上的表现,测量中央腺体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ho+Cre)/Cit,CC/C]比值、中央腺体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CC/C值平均为1.04±0.28,范围为0.65~1.45;中央腺体ADC值平均为(1.48±0.18)×10-3mm2/s,范围为(1.16~1.67)×10-3mm2/s;最小ADC值平均为(1.15±0.10)×10-3mm2/s,范围为(0.99~1.25)×10-3mm2/s。结论 MRS和DWI对于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外周带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标准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所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量化诊断效能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40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非癌20例,外周带癌20例, 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侧外周带归为非癌区或癌区,获得外周带各分区内的最小ADC值.判断诊断效能采用ROC分析.结果 癌区ADC值平均(0.98±0.30)×10-3 mm2/s,非癌区ADC值平均(1.59±0.29)×10-3 mm2/s.根据ROC分析,ADC值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24×10-3 mm2/s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8%、92.42%、86.73%;只考虑获得较大特异性可选择临界值≤1.04×10-3 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6.56%、96.95%和86.26%,只考虑获得较大敏感性可选择临界值<1.69×10-3 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63%、37.07%和58.82%.结论 可选择分区内最小ADC值≤1.24×10-3 mm2/s作为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标准.当分区内最小ADC值介于(1.04~1.24)×10-3 mm2/s之间时,有可能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PET/CT和PET/MR在诊断宫颈癌原发灶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分别行PET/CT和PET/MR检查并进行评价。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及配对χ2检验分别评价PET/CT和PET/MR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及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两者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者评价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及诊断自信度的差异。结果 PET/MR分期与金标准的诊断一致性显著高于PET/CT,二者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02);PET/CT和PET/MR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P>0.05);二者对转移淋巴结的可见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诊断自信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PET/CT和PET/MR对检出宫颈癌原发灶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PET/MR对宫颈癌分期及判定淋巴结转移有更大的诊断优势,PET/MR有望在综合评价宫颈恶性病变进展中成为替代PET/CT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最大短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81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将有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按淋巴结的最大短径分组,分别以5 mm和6 mm为标准。分析以5 mm和6 mm为标准的2组间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的差异性。结果 当以5 mm为标准时,两组OS、DMFS、LR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当以6 mm为标准时,OS和DMF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P<0.001;DMFS:P=0.001),LRF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0)。多因素分析显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OS、DMFS、LRFS均不是鼻咽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以≥6 mm为诊断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姜林  张旭辉 《磁共振成像》2016,7(11):851-855
目的探讨CT指数及MR成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2011年9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就诊的56例宫颈癌初诊患者,都进行CT指数及MRI成像检测与对比,并且进行了病理分析。结果在56例患者中,手术病理判断为淋巴结转移38例,转移阳性率为67.9%。CT检测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淋巴结多为原型、中心有坏死、多合并存在包膜外侵,并且大小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MRI DWI图像显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ADC值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而eADC值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P0.05)。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CT与MR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7.4%和100.0%,特异性都为100.0%,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可导致CT影像图特征的变化与MR成像参数的改变,CT指数及MRI成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都是非常敏感与特异的检测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直肠癌淋巴结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80例经肠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WI图像;DWI多b值扫描,b=0、20、30、50、600、800、1000 s/mm~2;通过工作站分析软件后处理,基于多b值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A、B两组(转移/非转移淋巴结组),回顾性分析不同b值下淋巴结检出率;测量大小不同淋巴结,多b值ADC图的淋巴结检出率;测量A、B两组淋巴结多b值ADC值,测量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随b值增加(0~1000 s/mm~2),淋巴结检出率递减;DWI图像淋巴结信噪比递增。(2)直径8 mm以上淋巴结,多b值DWI图像检出率一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A组与B组淋巴结ADC有统计学差异。(4)当ADC值为0.98×10~(-3)mm~2/s时,诊断转移淋巴结敏感度为63.7%、特异度为93.2%。结论高场强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鉴别直肠癌淋巴结性质,具有中等敏感性、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