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腕关节镜、小切口手术及传统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患者111例,其中33例采用腕关节镜治疗,40例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38例采用传统松解手术治疗。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随访,记录两点辨别觉、握力和捏力、VAS评分、Levine评分和Kelly疗效评定情况。结果:①腕关节镜组和小切口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恢复工作时间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三组的两点辨别觉、握力和捏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个月时,腕关节镜组和小切口组的VAS评分、Levine评分和Kelly疗效评定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传统手术组的瘢痕长度和瘢痕触痛发生率显著高于腕关节镜组和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小切口手术和传统松解术均可有效治疗腕管综合征;传统松解术后发生瘢痕增生和瘢痕触痛的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腕关节镜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 检索 CNKI、Wanfang、VIP、CBM、Pubmed、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年4月,根据纳入和排 除标准,收集腕关节镜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照试验及回顾性研究,2名研究人员独立对检索到 的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和数据提取,使用 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1040例患者, 其中腕关节镜组49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543例。分析结果显示:在 Gartland-Werley评分、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 发生率、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方面,腕关节镜组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均 P< 0.05);在DASH 评分、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度屈曲方面,腕关节镜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腕关节镜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改善腕关节功能、提高腕关节活动度、降低不良 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腕关节镜辅助下远尺桡韧带解剖重建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初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腕关节镜辅助下远尺桡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10例慢性DRUJ不稳定患者。平均年龄23岁,男4例,女6例。给予腕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半腱肌腱行下尺桡关节内韧带解剖重建,术后采用改良Mayo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及手术结果满意情况。结果术前平均(67.2±1.3)分,术后平均(94.3±1.5)分,在治疗前后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患者均对手术结果满意。结论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关节内韧带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定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应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对患有慢性腕关节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腕关节炎疾病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采用常规开放腕关节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和术后腕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慢性腕关节炎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腕关节手术的围术期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对患有慢性腕关节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评估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腕关节镜治疗的26例病人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措施,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康复良好,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6.1%.结论:加强腕关节镜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提高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应用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13例,包括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22~ 63岁,平均46.2岁.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应用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以及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尺骨截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或骨不连.X线检查测得尺骨变异值术前(3.1±1.5)mm,术后(-0.3±0.6)mnm.患者术后疼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VAS评分术前(7.6±1.2)分,术后(3.1±1.6)分.3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例明显缓解,3例有缓解,但不明显.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61.2±16.3)分,术后(86.5±9.8)分.13例患者优3例、良7例、可3例、差0例.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腕关节镜技术结合尺骨短缩截骨术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首推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治疗彻底以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镜外科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技术。本文报道了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20例共30个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疗效满意。文章并就腕关节镜的诊断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滑膜切除术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地位、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的优点、尤其是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光学和机械科学的发展,医用器械设备不断更新,关节镜设备日益精良,关节镜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日益取得进展.关节镜是内镜的一种,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内镜.由于关节本身结构复杂,而且种类繁多.在关节镜外科,发展最快的是膝关节镜.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光学和机械科学的发展,医用器械设备不断更新,关节镜设备日益精良,关节镜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日益取得进展.关节镜是内镜的一种,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内镜.由于关节本身结构复杂,而且种类繁多.在关节镜外科,发展最快的是膝关节镜.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光学和机械科学的发展,医用器械设备不断更新,关节镜设备日益精良,关节镜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日益取得进展.关节镜是内镜的一种,但它是一种特殊的内镜.由于关节本身结构复杂,而且种类繁多.在关节镜外科,发展最快的是膝关节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管结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08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术296例、传统手术治疗31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的结石残留率、术后远期疗效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胆管结石中应用胆道镜能达到诊断、治疗的双重作用,可及时发现病变部位、程度,可做出正确处理;配合器械取石可显著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当代医学》2016,(21):47-48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4例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12例。A组患者采用清创术治疗,B组应用镜下修复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入选患者治疗后进行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掌屈、背伸以及尺偏活动度,显著大于治疗前(P<0.05)。A组优良率为91.67%,B组优良率为91.67%,2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显著低于B组的25.00%(P<0.05)。结论腕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式治疗TFCC损伤效果理想,应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80例痛风性腕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和对照组(腕关节镜手术治疗),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SUA、TC、TG、HDL和LDL)、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氧化应激指标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丙二醛和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UA、TC、TG、HDL和L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U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LDL水平相比治疗前降低,HDL上升,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HDL和LDL水平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IL-6、TNF-α、8-OHdG、丙二醛和3-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IL-6、TNF-α、8-OHdG、丙二醛和3-N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关节镜手术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腕关节炎疗效显著,并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20例作为对照组,疗效评价采用疼痛标尺计分评价及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计分,比较两组术后9个月疗效。结果术后9个月,治疗组疼痛评分为1.82±1.5904,腕关节功能评分为5.88±4.5536,均优于对照组(3.0±1.5218,10.5±6.1095),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采用腕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具有复位好、术后恢复快、功能好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5年1月,采用在腕关节镜监视下辅助复位,AO加压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舟骨骨折14例。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3.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术后13周。3例有轻度腕痛(21.4%),2例病人伤侧握力较健侧降低(14.3%)。结论应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创伤小,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内损伤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雄文  黎庆初 《微创医学》2008,3(2):137-139
随着膝关节内损伤的治疗由传统向微创观念的转变,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最近20年,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内损伤的诊治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手术适应证广泛,尤其是在膝关节疾病的诊治上获得突破,现膝关节镜技术已是较为成熟的技术.本文就关节镜技术在膝关节内损伤的应用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关节内骨折(桡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分采用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随访20.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对患肢腕部进行疼痛评分,疼痛不明显者10例,轻度疼痛者9例,中度疼痛者1例;腕关节功能评定优7例,良9例,一般4例,优良率80.0%.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Wristore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尤其对于桡骨远端关节内严重骨折的治疗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腕舟骨新鲜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30例腕舟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所有患者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骨骼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上肢功能障碍及腕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经比较,治疗后患者临床愈合及影像学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比较,治疗后患者疼痛、上肢功能障碍及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腕舟骨新鲜骨折患者,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后,患者的骨骼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疼痛情况得以明显好转,上肢功能障碍明显缓解,且腕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手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并评估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2011年腕关节镜治疗的26例病人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措施,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采用Green-O’Brien功能评定方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康复良好,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6.1%。结论:加强腕关节镜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提高疗效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手术及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对象,按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41例)接受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对照组(45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比2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Sarmiento评分变化情况,末次随访时改良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量、改良Sarmiento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发生关节面不平整及(创伤性)关节炎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相近的近期骨折复位效果,但在骨折愈合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上更具有优势,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