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院分别于2004年9月及2005年1月成功为2例患者施行了序贯式双肺移植术。现将肺移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体外循环(CPB)在序贯式双肺移植中应用经验。方法 对4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行CPB下序贯式双肺移植手术。CPB选用Medtronic全肝素涂层抗血浆渗漏膜肺及肝素涂层管道、变温器、离心泵头,封闭式循环。维持ACT时间200~250s。CPB方式采用常温转流。结果 4例患者中有3例顺利脱离CPB,转流时间为101~165min;1例因术后低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应用体外膜式氧合器氧合(ECMO),历经67h,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转机时机、容量控制、流量调节和管路选用是CPB在双肺移植中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序贯复合组织移植(SCTA)对先前实质器官移植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取WKY大鼠左肺原位移植到F344大鼠,应用Cuff技术分别吻合左肺动脉、左肺静脉及主支气管。术后对F344大鼠应用环孢素(CsA)5 mg/kg隔日皮下注射,共10 d;以呼吸频率检测移植左肺功能。肺移植后第11天,取Brown Norway大鼠腹部3 cm×3 cm肌皮瓣原位移植至F344大鼠,皮瓣吻合血管为股动脉和股静脉,皮瓣移植后停止应用免疫抑制剂。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CTA)10 d后,取移植皮瓣和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排斥反应。结果大鼠肺移植手术成功率90%,CTA手术成功率100%,SCTA成功率90%。移植肺的呼吸频率从移植10 d后(应用免疫抑制剂10 d)的(61±10)次/min增加到移植20 d后(停用免疫抑制剂10 d)的(75±15)次/min。移植肺显示出典型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包括血管周围及肺组织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自体移植腹壁皮瓣病理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CTA术后皮瓣显示典型血管周围及皮瓣内弥漫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SCTA大鼠模型的建立对于实质器官移植后CTA及二次移植免疫抑制方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探讨提高脑梗死患者出院康复治疗的质量及有效护理途径,提升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204例脑梗死患者,按其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序贯式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依从性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并将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出院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康复训练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序贯式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院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7.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病因不明、罕见的慢性肺部疾病。人群发病率约0.36%,近年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62%[1-2],考虑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一般以男性多见,男女比率约2.1:1~2.7:1[2]。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内充满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 schiff,PAS)反应阳性的蛋白样物质,含有大量脂质。全肺灌洗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下序贯式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护理,观察组应用风险评估下序贯式综合性康复训练。比较2组病人干预1个月后运动恐惧感、运动依从性、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3个月后生活质量及再次入院率。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运动依从率、运动恐惧评分和6MWD、LVEF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运动依从率和6MWD、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QO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再次入院率为0.00%(0/28),低于对照组的17.86%(5/28)(P<0.05)。结论:风险评估下序贯式综合性康复训练方案可有效缓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锻炼过程中的恐惧情绪,促进康复训练运动依从性,改善心脏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再次入院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序贯移植方案在高龄不孕症患者冷冻胚胎解冻移植中的应用,比较序贯移植、移植2枚卵裂胚、移植2枚囊胚3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为高龄不孕患者在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中的胚胎选择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的150例高龄不孕患者(年龄≥35岁)作为研究对象,按移植胚胎种类分为A组(序贯移植n=30)、B组(移植2枚卵裂胚n=60)和C组(移植2枚囊胚n=60)。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抗缪勒管激素(AMH)、基础性激素、转化日内膜厚度、优质胚胎移植比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AMH、优质胚胎移植比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5、1.581、0.589、2.987、0.456,P>0.05)。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2、6.569,P<0.05)。结论:序贯周期在高龄不孕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中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结局,可成为高龄不孕患者解冻移植的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多项指标对比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与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与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各28例为研究对象,总计56例。将行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记为对照组,行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1天(A1)以及术后2天(A2)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氨基酸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浓度以及桥血管使用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结果行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组(观察组)在A1、A2时刻的cTnI、CK-MB、NT-proBNP低于行非序贯式不停跳冠脉搭桥患者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在桥血管使用数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序贯式OPCABG术对心肌损伤的程度小于非序贯式OPCABG,并且序贯式OPCABG术桥血管使用少,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尤其对于主动粥样斑块较多,桥血管缺乏,基础状态较差的病人优于非序贯式OPCABG,极大地增加了OPCABG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全球营养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标准营养评定后的序贯营养治疗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2例),分别按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及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序贯营养治疗策略进行营养管理,观察患者主观感受、一般住院指标和营养状况指标。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饥饿感和口渴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疼痛VAS评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46.9%vs. 75.0%,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C反应蛋白(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质量下降率均低于对照组[(1.79±0.39)%vs.(3.48±0.44)%,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的ALB、PA、...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17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年龄41~77岁。其中三支血管病变占62.6%。一条静脉搭2~7支桥,人均搭桥4.0支。术后早期死亡率1.2%。文中着重介绍了大隐静脉序贯式主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5.
牛希玲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82-283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分析讨论.方法 选择8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出窗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有创-无创序贯式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几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于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例,我国已经有多例报道,但对双肺移植治疗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报告不多。我院于2002年4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1名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行同种异体双肺移植术,患者存活41天,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序贯性应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通过对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以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方式行有创性机械通气,同时进行抗感染、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治疗,待肺部感染明显控制时,为"肺部感染控制窗"(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Window,PIC-Window,PIC窗)出现[1],此时及时拔除气管插管,改用经口/鼻面罩DuoPAP模式,相当于BiPAP模式,以后渐减PSV水平直至脱离呼吸机。观察病例的感染,通气及氧合指标,记录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时间,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及VAP的发生情况。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用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可显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总通气时间和住ICU的时间明显缩短。护理的过程中要逐渐进行护理流程的转变;优质高效的护理是有创与无创成功转换并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笔者以序贯式综合疗法治疗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42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病例资料近5年来,笔者对52例 NHL 进行序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