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宫颈机能不全(CIC)是孕中期宫颈无痛性扩张致反复妊娠中晚期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1%~2%[1]。尽管围产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早产仍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2]。有研究表明极早产婴儿,即28周前出生的婴儿,其报告的死亡率约为50%[3],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CIC,尽可能延长妊娠孕周,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的治疗和康复成本。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CIC的唯一手术术式[4],宫颈环扎术可分为预防性环扎术及紧急环扎术,紧急环扎的成功率低于预防性环扎,其在妊娠28周前分娩率更高[5]。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足月双胎妊娠呈现最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胎龄。研究设计:对美国1995—1997年66443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妊娠至少达到孕37周,按照胎龄为孕37周、孕38周、孕39周及孕≥40周分组。计算各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胎龄对于双胎A和B的独立影响。结果:孕≥40周新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双胎A:OR3.47(95%CI2.29~5.38);双胎B:OR2.52(95%CI1.75~3.67)]。孕≥40周组双胎A和B新生儿发病率也增加[Apgar评分≤3;A和B OR分别为1.88(95%CI1.18~3.02)及1.74(95%CI,1.21~2.52)]。孕38周和孕39周组…  相似文献   

3.
<正>早产是全球性难题,且早产严重危害了新生儿的健康,包括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1]。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但不满37周胎儿娩出。近年来双胎妊娠呈上升趋势,故双胎早产发生率同样呈上升趋势[2],并且早产发生率高于单胎妊娠。目前临床上运用较多的预测双胎早产的方法主要包括检测胎儿纤维连接蛋白以及超声测量宫颈长度[3],但效能并不高,尤其对于中孕期孕妇。子宫宫颈前角(anterior cervical angle,ACA)指宫颈内口和宫颈外口之间的连线与宫颈内口和子宫前壁下段连线之间的角度[4],  相似文献   

4.
葛嘉美  蒋琰瑛 《浙江医学》2003,25(7):429-430
双胎妊娠高危因素较多 ,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病死率亦高 ,积极防治孕期并发症 ,延长双胎妊娠的孕周 ,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间70例双胎妊娠早产和足月产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70例双胎妊娠中 ,孕<37周分娩者30例为早产组 ,早产发生率42.9 % ;孕≥37周分娩者40例为足月组 ,足月妊娠率57.1 %。1.2两组围生儿情况早产组围生儿数60例 ,发生死胎2例 ,死产1例 ,新生儿死亡11例 (畸形2例 ) ,围生儿死亡率23.3 % ,其中孕期<35周的围生儿死亡率高达56.3% ;足月产组围生儿数80例 ,新生儿…  相似文献   

5.
早产预测和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早产是指妊娠满 2 8周至不足 3 7周 (1 96~ 2 5 8日 )之间终止者。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 5 %~ 1 5 % ,75 %以上的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1] 。存活的早产儿常合并严重的疾病 ,如 :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肠炎、颅脑发育异常、视力或听力缺陷等 ,使小儿所在家庭乃至全社会负担增加[2 ] 。因此 ,早期预测早产 ,诊断早产 ,从而更好地防治早产 ,是降低围生儿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早产的诊断及近年来预测早产的各项指标作一综述。1 早产的诊断目前 ,文献对早产的诊断标准差别不大 ,主要是 :孕周在 2 8~ 3 7周 ;宫缩存在 1h以上 ,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6.
俞黎铭  胡文胜 《浙江医学》2017,39(12):1028-1030
目的对220例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率、早产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早产组和足月组的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以及早产组不同孕周发生早产率及其原因。结果220例双胎妊娠产妇发生早产率为60.45%(133/220),其中在孕28~31+6周发生早产率为4.54%,在32~33+6周为10.91%,在34~36+6周为4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在不同孕周期间单绒双胎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18%、6.82%、25.91%,明显高于双绒双胎(均P<0.05)。3组早产产妇早产原因,如胎膜早破、单绒毛膜性、宫内感染、宫颈功能不全、早产临产、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ICP、肝功能损害、前置胎盘及胎儿窘迫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早产组与足月组在高龄、产前肥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并发症发生率及绒毛膜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年龄、产前肥胖、受孕方式、伴有并发症及单绒毛膜性是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不同孕周早产的主要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单胎妊娠和活产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和早产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82例和活产单胎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单胎和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和早产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本研究中双胎妊娠的早产率为39.02%(32/82),单胎妊娠的早产率为5.83%(7/120),双胎妊娠的早产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同时双胎妊娠中女性双胎妊娠、男性双胎妊娠和异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39.29%(11/28)、40.00%(12/30)、37.50%(9/24),单胎妊娠中女性双胎妊娠、男性双胎妊娠和异性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分别为4.76%(2/42)、6.98%(3/43)、5.71%(2/35),双胎妊娠的各早产比率均显著高于单胎妊娠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双胎妊娠产妇的分娩孕周在34~39周,平均为36.58周,单胎妊娠产妇的分娩孕周在37~41周,平均为39.21周,单胎妊娠产妇的分娩孕周明显高于活产双胎妊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单胎妊娠和活产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和早产指标对比中显示单胎妊娠的分娩孕周明显高于双胎妊娠,双胎妊娠的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产科双胎妊娠的分娩中起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寻求降低双胎妊娠新生儿的窒息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方法 对37例双胎妊娠及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孕周愈小,双胎妊娠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愈高。双胎妊娠经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窒息率1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其中又以经阴道助产组为最高。结论 积极预防早产,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双胎妊娠新生窒息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金杭美  胡文胜 《浙江医学》1997,19(3):155-156
双胎妊娠不仅流产率及早产率比单胎妊娠高,其围产儿死亡率亦是单胎妊娠的5~6倍。一旦发生一胎死于宫内是产科一个十分重要的并发症。鉴于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原因和发生的时间不同,临床上处理亦不相同。现将我院1985年1月~1994年12月所收治的23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资料和方法 23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的孕妇,年龄24~35岁。同期双胎分娩604例,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占同期双胎妊娠的3.6%。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发生于孕29~40周不等,平均孕周35±3.0周。 23例中自觉一侧胎动消失或减少16例,检查一侧胎心音听不到21例。作B超检查20例,除均未见胎心  相似文献   

10.
早产是围产医学的重要课题 ,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5%~ 1 5%,75%以上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 [1] 。本文着重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新生儿的影响及早产的防治 ,以期加强认识 ,降低早产发生率。1 资料与方法   1 995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我院住院产妇5531例 ,发生早产 2 57例 (早产组 ) ,其中初产妇 2 2 9例 ,经产妇 2 8例。双胎妊娠 1 0例 ,死产 2例。按 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足月产 2 57例 (对照组 ) ,其中初产妇 2 33例 ,经产妇 2 4例 ,双胎妊娠 5例 ,死产 2例。就两组的病因、新生儿窒息率、新…  相似文献   

11.
在临产前的胎膜破裂,称胎膜早破(PROM),是围产期影响母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见妊娠并发症。发生在妊娠满37周后是足月胎膜早破(tPROM)。发生在妊娠满37周之前是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即28~37周),发生率约3%,30%-40%的早产与pPROM有关。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们就对胎膜早破发生的病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尽管有许多因素与胎膜早破相关,但是至今有关胎膜早破确切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的诱发原因、预测与治疗效果。方法:对92例早产及先兆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2.43%,胎膜早破、双胎导致的早产分别占70%和45%,使用盐酸利托君与硫酸镁可延长孕周,给予营养治疗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结论:预测早产的可能性,积极处理先兆早产,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祁蕊   《中国医学工程》2010,(3):152-152
双胎输血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一个合并症,发病率5%-38%,围产期死亡率达70%。系双胎妊娠胎儿及新生儿在围生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本院诊断的双胎输血综合症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韦瑞敏  冯上琼 《中外医疗》2009,28(34):58-58
目的为了解双胎妊娠与单胎妊娠分娩孕周状况,为提高双胎妊娠围生保健质量提供资料。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活产双胎产妇病历67份和活产单胎病历129份,按双胎与单胎妊娠分娩孕周分类统计分析,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双胎妊娠产妇早产率34.33%,单胎产妇早产率占3.10%,双胎妊娠早产率高于单胎,差异非常显著(χ2=36.19,P〈0.005);活产男性双胎妊娠、女性双胎妊娠、异性双胎妊娠早产率分别为37.04%,31.82%,37.50%。双胎产妇分娩孕周为(36.45±2.80),单胎产妇孕周为(38.82±1.64),双胎分娩产妇孕周均值短了2周多,差异非常显著(t值7.43,P值〈0.001)。结论双胎分娩产妇孕周均值短,早产率高,宜采取各种措施延长双胎分娩孕周,降低早产率,确保双胎婴儿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双胎妊娠并发症及预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双胎妊娠和5364例单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单胎和双胎妊娠新生儿及孕妇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宫颈长度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早产率。结果:5469例孕妇中,单胎妊娠5364例(98.08%),双胎妊娠105例(1.92%),双胎妊娠剖宫产率(78.1%)、低体重儿出生率(42.9%)、围产死亡率(10.5%)及新生儿死亡率(2.9%)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分别为30.1%、4.0%、3.9%、0.2%)(P均〈0.05),双胎妊娠早产率(42.9%)、产后出血率(22.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21.9%)、胎膜早破(20.9%)、妊娠合并贫血(18.1%)亦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分别为4.6%、1.9%、9.2%、10.1%、8.1%)(P均〈0.05)。38例双胎孕妇22~24周宫颈长度为(3.48±0.64)cm,孕34周前自发早产率为13.2%,宫颈长度预测双胎自发早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93.9%、66.7%和97.0%。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率高,并发症多,对母体影响较大;孕22-24周宫颈长度可以作为预测双胎妊娠自发早产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双胎妊娠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7周)和足月组(≥37周),单因素分析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所建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双胎妊娠孕产妇1 783例,早产组856例,足月组927例,早产发生率为48%。早产原因中医源性早产占43%,胎膜早破占29%,自发性早产占28%。早产组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双胎发育不一致、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异常、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比例均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双胎发育不一致、不规律产检、单绒毛膜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及瘢痕子宫是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验证该模型诊断效能较高。结论:双胎妊娠早产的发生与多种母体和胎儿的危险因素有关,其发生率高,可根据危险因素的数量初步筛选双胎妊娠发生早产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双胎之一胎死宫内母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在我院分娩的13例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的发生率占双胎的4.17%.单卵双胎6例,双卵双胎7例,胎儿死因中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4例.母儿结局:晚期流产2例,早产6例,足月产5例.围生儿中小于胎龄儿2例,死亡2例.孕产妇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胎于妊娠12~34周死亡者或单卵双胎者,其存活胎婴儿病率增加.TTTS导致的一胎死宫内者,另一胎婴儿丢失率显著增加.孕34周前终止妊娠者围生儿死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后对母体的凝血功能影响不大.胎婴儿不良结局可能与双胎类型、胎死宫内的原因、一胎死宫内的时间及终止妊娠的孕周有关.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早产是影响围产儿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双胎妊娠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对预防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预防措施尚无相关指南,早产的预防与治疗是预防双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唯一方法。本研究就使用孕酮、子宫颈环扎术、宫缩抑制剂、子宫颈托、卧床休息等方法预防自发性早产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为相关适应证的双胎妊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并发症较高,常见的并发症有晚期妊娠中毒症、产后出血、早产等。而早产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000克以下之早产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本文仅就我院1960~1967,1973~1977年13年中双胎妊娠及其围产儿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为进一步减少双胎妊娠早产,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资料和方法一、发生率 13年中我院共收治178例多胎妊娠,除1例为3胎妊娠外,余177例为双胎妊娠,同期我院妊娠总数为16,174  相似文献   

20.
双胎妊娠1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双胎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新生儿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8例双胎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发生率为1.87%,双胎妊娠胎膜早破发生率30.95%,早产发生率63.10%,剖宫产率80.95%,新生儿窒息率7.44%,新生儿体重平均(2.35±1.05)kg,平均分娩孕周(35.7±3.5)周.结论:双胎妊娠胎膜早破、早产多发,应加强围产期高危监护,实行孕期住院保胎,分娩方式应结合孕周、胎方位、胎儿体重等因素选择,对改善双胎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