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儿科细菌性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儿科尿路感染患儿尿液分离的致病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细菌耐药监测软件“WHONET-4”进行统计和分析,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共收集致病菌425株,大肠埃希菌241株(56.7%)、奇异变形杆菌44株(10.3%)、肺炎克雷白菌38株(8.9%)、葡萄球菌41株(9.6%)、粪肠球菌29株(6.8%)、屎肠球菌17株(4%)是主要菌种。大肠埃希菌在尿路感染中所占比例下降较明显,其他细菌的比例尤其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上升较快。所有菌株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氨曲南、丁胺卡那、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但其耐药性已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结论应加强对儿科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2.
梁晓国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4)
尿路感染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但是由于人们长期滥用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l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及其耐药性逐年上升,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采用细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90例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尿液检查,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尿路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执行标准对我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及ESBLs的确诊试验。结果92株大肠埃希菌分离到产ESBLs菌株22株,ESBLs检出率为23.9%;38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到产ESBLs菌株12株,ESBLs栓出率为31.6%;12株奇异变形杆菌分离到产ESBLs菌株1株,ESBLs检出率为8.3%。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类一、二、三代的耐药率为97.1%-100%;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喹诺酮类、磺胺类的耐药率为68.6%-77.1%;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小于31.4%;对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我院尿培养分离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检出菌的64.8%;肺炎克雷伯菌次之,占26.8%;奇异变形杆菌为8.4%。且产ESBLs菌多呈多重耐药。碳青酶烯类应作为治疗产ESBLs菌株的首选药物。建议临床根据感染菌株的耐药表型及实验室报告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佟智颖 《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2):3-5
目的 观察细菌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新趋势,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对426份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246株(57.75%),粪肠球菌47株(11.03%),葡萄球菌35株(8.22%),肺炎克雷白杆菌34株(7.98%),屎肠球菌20株(4、69%),铜绿假单胞杆菌18株(4.23%),奇异变形杆菌12株(2.82%)。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自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几率较高,在35%左右。细菌的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应尽量根据细菌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6.
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尿路感染患者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结果92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0.99%,排第一位,其他主要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8.63%,铜绿假单胞菌7.77%,阴道加德纳菌6.36%,克雷伯菌属5.50%,念珠菌属5.39%,变形杆菌属3.34%。药敏显示G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定耐药率最低,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达76%。葡萄球菌绝大多数是MRS菌株,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很敏感,屎肠球菌则相反,未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阴道加德纳菌对青霉素类和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阴道加德纳菌也成为重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之一。临床一线用药已广泛出现耐药,因此必须重视细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选择性耐药的产生,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讨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我科2010年6月~2014年6月住院老年女性尿路感染患者资料,对尿培养分离出的259株细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259株老年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多,占48.6%;其次是肠球菌属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分别占12.4%和8.5%。大多数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但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药物1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中,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等糖肽类抗菌药物100%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8%。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老年女性尿路感染主要致病病原菌,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医院应加强女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防范多重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细菌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其体外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尿路感染尿培养获得病原菌及主要致病菌的体外耐药性。结果:92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占40.99%,排第一位,其他主要病原菌分别是葡萄球菌属8.63%,铜绿假单胞菌7.77%,阴道加德纳菌6.36%,克雷伯菌属5.50%,念珠菌属5.39%,变形杆菌属3.34%。药敏显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达35.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达31.7%。结论:大肠埃希菌仍是细菌性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阴道加德纳菌也成为重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之一。必须重视细菌及药敏检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提高尿路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老年尿路感染患者的常见病原菌,并对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住院的尿路感染患者435例,对其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老年人尿路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24%(336/435),排在前三位的革兰阴性菌是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较三种阴性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头孢噻吩、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等药物的耐药性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菌占22.76%(99,435),排在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是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对常见的革兰阳性杆菌均敏感,青霉素G和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万古霉素最敏感:添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性较不加酶的低。结论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耐药性高.临床应按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加酶抗生素可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尿路感染收治入院患儿的尿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其分析.结果102份尿液共培养出菌株114株,菌株以大肠杆菌为主,占65.79%;其次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14%)、粪肠球菌(4.39%)、绿脓杆菌(4.39%)、奇异变形杆菌(3.51%)、屎肠球菌(3.51%)等;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肠球菌属的检出率上升.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在50%以上.第二、第三、第四代头孢的药物敏感性逐渐升高;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均在50%以上;泰能对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8%);呋喃妥因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敏感性均较高;稳可信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最高.结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仍以大肠杆菌为主.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已不能作为小儿尿感的首选用药.第三代头孢、呋喃妥因可作为首选用药.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可作为较大儿童的选择用药.泰能、马斯平可作为危重病例和顽固病例的用药.稳可信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药物.但应在用药之前作尿液的培养、菌计和药敏,并根据药敏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4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将其中不同性别、年龄段、伴发基础疾病、是否存在其他感染灶、是否进行侵入性操作者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另外将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0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1例发生院内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8.75%,女性、≥70岁者、伴发基础疾病≥2种、存在其他感染灶及进行侵入性操作者的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其他患者,而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最高,明显高于其他菌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院内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且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1年来医院尿路感染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尿液培养分离的814株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260株,占总数的31.9%,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24株,占47.7%。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增多,加重了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综合考虑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危险因素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近两年尿路感染病原菌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935份尿标本经培养检测,分离的致病菌用API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97株病原菌,尿培养阳性率21.1%。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的尿路感染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41.1%),其次是真菌(11.7%)、粪肠球菌(7.1%)、屎肠球菌(5.6%)和奇异变形杆菌(5.1%)。主要致病性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乙酰西梭霉素、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与阿莫西林/棒酸均敏感。主要致病革兰阴性菌(奇异变形杆菌除外)对替卡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与头孢噻吩均耐药。葡萄球菌对米诺四环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呋西地酸、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呋喃妥因与利福平敏感,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及庆大霉素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情况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肠球菌对多数常用抗生素耐药,仅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检出菌中除奇异变形杆菌外,均存在严重耐药问题,及时监测病原菌变化及耐药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2401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2401株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533株,占63.8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5.73%)、肺炎克雷伯菌(12.47%)、鲍曼不动杆菌(12.05%)、大肠埃希菌(7.11%);真菌531株。占22.12%,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7株,占14.0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但对其它抗菌药的敏感率下降趋势明显;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仍能保持较高的敏感率(100%),但对其它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严重。结论:下呼吸道常见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临床应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的敏感度。 方法 对2011年3~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泌尿外科的80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且尿常规提示脓尿的患者给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治疗前留取清洁中段尿行细菌培养+药敏检查。对尿培养阴性患者治疗后1周行尿常规检查。对尿培养阳性患者治疗后1周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尿常规正常患者,停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1周后再次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尿常规异常患者,继续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1周,1周后再次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间接分析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的敏感性。 结果 80例患者中,初次尿培养阳性72例,阴性8例,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72例下尿路感染患者中单纯性尿路感染50例,复杂性尿路感染22例;尿培养阳性者治疗1周后66例尿常规恢复正常,停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尿培养转阴,第3次尿常规和尿培养均为阴性;6例尿常规阳性患者继续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1周,尿培养均转阴,第3次尿常规和尿培养均为阴性;8例初次尿培养阴性者治疗1周后尿常规提示脓尿均消失。 结论 下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导致的下尿路感染均有效;对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和复杂性泌尿系感染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下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7.
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IC U确诊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患者送检的尿液标本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58份尿标本共检出226株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38株,占61.06%,革兰氏阳性菌株57株,占25.22%,真菌株31株,占13.72%。排名前五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白色念珠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药物耐药性均>50%,耐药性在50%以下的药物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复方新诺明。结论:革兰氏阴性菌仍是IC 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已上升为第一位致病菌,且耐药情况严重,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严格执行手卫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细菌耐药性增强。本文对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4 80份泌尿系感染患者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了解泌尿系感染中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力求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标本来源于 1999年 7月至 2 0 0 2年 8月被临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的门诊及住院病人中段尿。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氏菌 ATCC2 5 92 2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 5 92 3,铜绿假单胞菌 ATCC2 785 3。1.2 试剂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所用培养基及微量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6年下呼吸道痰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4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前六位是克雷伯菌30.8%、假单胞菌20.5%、大肠埃希菌12.8%、阴沟肠杆菌10.3%、不动杆菌6.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0%。2005-2006年,位于前六位是假单胞菌30.0%、克雷伯菌18.8%、念珠菌12.5%、不动杆菌11.3%、表皮葡萄球菌10.0%和大肠埃希菌10.0%。产ESBLs菌从9.0%上升至15.6%。大多数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增加了10%~20%。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细菌中,引起医源性感染的机会性细菌增多,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尿路感染(UT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老年性尿路感染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通过测定血清中降钙素原(PCT)的浓度,并与白细胞、肌酐水平做对比,研究PCT在诊断尿路感染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共有48例非阻塞型UTI和24例阻塞型UTI,所有阻塞型尿路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白血细胞和肌酐水平与非阻塞型UTI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T有可能是诊断老年性阻塞性UTI敏感且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