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安贞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2004年1-10月间收集的142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感染药(91例,占59.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7例);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83例,占58.5%)。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收集的114例神经系统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14例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涉及13类药物,52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18例,占15.78%),其次是眼用药物(16例,占14.04%)和消化系统药物(13例,占11.41%)。静脉用药引发神经系统ADR最多(93例,占81.58%)。ADR均较轻,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头痛、精神异常。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家跃 《安徽医药》2007,11(11):1053-1054
目的分析宿州市立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提高本院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宿州市立医院2006年收集的168例临床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例临床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占首位,应用的药物中为抗感染药(101例,占60%)占很大比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6例);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老年人ADR发生率较高。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注视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我院16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160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60份ADR报告中,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大于60岁和小于10岁患者发生ADR略多于其他年龄段;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物、中药制剂的ADR发生率较高;ADR的临床表现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6.88%,消化系统症状次之.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7月份收集到的14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的种类、临床具体表现给药途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8例ADR报告涉及14类药物,其中最容易引起ADR为抗感染药物,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静脉滴注所引发的ADR占82%,给药时间在60min内引发的ADR占56.7%。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督,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2012~2014年我院收集的2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老年和婴幼儿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发人群,发生率占总人数的52.60%;静脉给药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04%;涉及的药品种类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52.9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道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1.38%和23.79%。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点关注老年及婴幼儿用药人群,合理使用药物,加强对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  相似文献   

9.
李秀荣  王鲁平  杨辉 《中国药事》2008,22(5):437-438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2007年我院收集到的8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88例临床病例报告中涉及药品45种,其中抗感染药25种,58例次,占65.91%.大于60岁的老人发生不良反应最多,占29.55%.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临床应重视ADR的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院1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2004年我院各科室呈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110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4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24种居首位,占48.98%;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占16.33%;消化系统用药5种,占10.21%;ADR病例中合并用药占62.7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70.9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2.73%;较严重的ADR有11例,占10.00%。结论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院18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182例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27例,占69.8%;中药注射剂23例,占12.6%。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60例,占87.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到的16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药物品种共46个,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18种80例,占49.38%),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排第2位(4种41例,占25.31%);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153例,占94.44%);主要药品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71.60%;属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121例,新的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有4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1例;报告人以护士最多(93.83%),药剂师最少(仅0.62%)。结论应关注和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药物,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李俊芳 《北方药学》2013,(1):105-106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因素及规律,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7月~2012年7月上报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6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种类、用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6例(ADR)患者中,女性高于男性;药物种类分析中,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占46.98%,中药合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16.26%,静脉途径用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为主要用药途径占80.72%;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及附件占48.19%,消化系统损害占15.67%。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及早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为药物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瑜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180-181
目的对我院529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表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国不良反应信息网络中我院上报信息,对2008年1月至2012年05月数据在EXCEL表中进行分析,参考药品说明书对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66例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溶媒使用不当是发生频次最高的一种不合理用药现象,占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比例为62.12%。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是最易发生不合理用药现象的两种药品类别,分别引起的不良反应比例分别为27.27%和19.70%。结论重视药品说明书的法律意义,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减少由此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我院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9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912例ADR中,年龄大于60岁患者占31.91%,以抗菌药物诱发的ADR居多(32.02%),静脉滴注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74.12%),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6.18%),绝大部分ADR经过相关处理后能够完全治愈(55.92%)或者好转(42.76%)。结论医务人员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和反应,合理指导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集的261例ADR报告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ADR的频率最高(占27.97%),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见(占86.21%),ADR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31.03%),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58.2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促进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32份ADR报告分别对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严重病例来源等进行分析。结果 332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为38例。引起ADR前10位药物中,抗菌药物60.00%。ADR临床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6例,占53.01%。结论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孙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4,(33):132-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上报的8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占52.5%,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0%,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意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7,(6):1180-118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间上报的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2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有70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95例占45.89%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96例占94.69%;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部位损害以及血管炎、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结论:通过207例ADR的分析,掌握了ADR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上报的9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48%;抗生素及中成药则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的常见药物,分别占61.97%、17.3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是药品不良反应常累及较多的器官,占46.74%。本组92例患者中转归56例,好转36例,无后遗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