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各种对PE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公认的金标准-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由于具有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约4%,死亡率约为0.2%)和受设备限制,未被用于常规检查[1].随着快速采集技术的进展,CT肺动脉成像已成为诊断肺栓塞的一线影像检查技术[2],并逐渐取代传统的的金标准[3].本文就4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对21 例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兴趣区域的螺旋CT增强扫描,用表面覆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投影法(MPR)、容积再现(VR)对轴位图像进行重建.结果:SSD、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全貌,动脉瘤的大小、范围、内膜片及其与邻近动脉分支的关系,并显示破口位置.MIP可显示血管管壁钙化和动脉瘤的范围、形态,对病变可进行任意角度重建和观察,清楚地显示瘤内血栓、破口.MPR能显示附壁血栓、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和内膜片.结论:MSCTA技术为主动脉瘤病变患者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像(CTA)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脑缺血发作(TIA)和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行颈部CTA检查,图像结合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及性质、准确测量狭窄程度,观察相应脑内动脉形态学变化及侧枝循环形成情况。结果 100例TIA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72例(72%),其中非钙化斑块比率23%(30/128),检出血管轻中度狭窄占85%(68/80)、重度狭窄和闭塞占15%(12/80均为单侧);100例脑梗死患者中,存在颈动脉斑块94例(94%),其中非钙化斑块比率40%(70/174),检出血管轻中度狭窄占72%(98/136)、重度狭窄及闭塞占28%(38/136、双侧3例);两组比较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非钙化斑块比率及颈动脉重度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TIA和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血管狭窄程度及非钙化斑块与其密切相关;256层CTA能准确判断斑块性质、狭窄程度及侧枝循环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在胸腹壁复发恶性肿瘤供血动脉判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术后胸腹壁复发肿瘤8例应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软件进行动脉期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腹壁肿瘤主要供血血管及肿物的显示融合,分析胸腹壁复发肿瘤血供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CT血管成像(CTA)图像,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起源及分布情况。结论:胸腹壁复发肿瘤供血动脉具有很大不确定性,64层螺旋CT血管融合成像可作为胸腹壁复发肿瘤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力及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成像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在心电门控下进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显示率与检查时患者心律及扫描时相的关系。结果心率≤60次/min34例、≤70次/min22例及〉70次/min6例,冠状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7.1%、93.9%、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各节段38.7%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29%在70%R_R间期显示最佳,21%在60%R—R间期显示最佳,其余11.3%分别在20%~35%R-R间期显示最佳。结论心率是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舒张期重建在大多数情况下可满足诊断要求,但也不应忽视收缩期重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方法22例可疑主动脉夹层患者行MSCTA检查,扫描层厚5mm,重建间隔1.25mm,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率3ml/s,8例由高压注射器经左侧肘静脉给药,14例由踝静脉给药,由专用工作站分别进行MPR、MIP、SSD、VR及VE图像重建。结果22例中,正常者6例,主动脉夹层16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1例。结论MSCT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对肺动脉栓塞病患16例在多层螺旋CT成像检查资料,并通过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方法进行肺动脉成像,并分析其CT特性价值。结果 16例中,共发现肺动脉栓支136支,其中左右肺动脉12支,肺叶动脉受累22支,段肺动脉受累55支,亚段支受累约47处。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具有无创、有效、敏感度高,可代替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书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本组44例PE行SCFPA检查,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血管狭窄程度,其中中央型78支,占32.6%,附壁环型84支,占35.2%,完全闭塞型35支,占14.6%,不完全闭塞型42支,占17.6%。急性PE的CT征象主要为“截断征”.“双轨征”,慢性PE的CT表现为腔内偏心或附壁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自然心率下40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40)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方法:应用Philips Brilliance40CT对21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自然心率下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平扫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对扫描数据在工作站行VR、CPR、MIP等后处理,得到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图像,并根据图像质量评分。实际扫描心率范围52~119/min,以10/min为间隔,按不同扫描心率将图像分成6组。各组间图像质量采用Kruskal-Wallis单向评秩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分析组间图像质量是否一致。结果:在50~100/min心率范围内各心率段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扫描心率〉100/min图像质量下降,造成图像质量与其他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hilips Brilliance40CT扫描技术的提高使其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提升,适用心率范围加大,可在自然心率下完成M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得到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多层螺旋CT下肢血管成像在下肢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下肢血管性疾病患者CT血管成像资料的综合分析,完成关于患者下肢血管图像的整合。结果全部病例的下肢动脉在身体的分布、走行、位置及病变形态能够在CT三维重建图像上充分显示,并且能够明确诊断出下肢动脉性的疾病、下肢血管的病变和畸形;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下肢静脉血管,病变和血栓部分图像更为直观清晰。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准确直观地显示出下肢血管的立体图像,因此成为检查四肢血管是否病变的理想方法,从而为治疗和诊断下肢血管性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经超声和CT平扫。发现肾脏肿瘤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将获得的轴位扫描图像行3D后处理,包括MIP、MPVR、VR及MPR。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和肾静脉CTA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和引流静脉。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作为常规肾脏肿瘤检查方法,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5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颅内动脉鲻MSCTA检查,其中35例患者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进行对照,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50例患者MS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0例42个,动静脉畸形1例;其中35例患者行DSA检查,发现动脉瘤28例30个,动静脉崎形1例,1例MSCTA发现动脉瘤,而DSA检查阴性;另有1例手术证实有动脉瘤,而MSCTA和DSA检查均为阴性.结论 MSCTA检查对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早期诊断不失为一种安全、无创、快捷、可靠的检查方法,可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对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2例疑诊为腹部血管性疾病的患者,采用东芝Aquilion 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同机工作站上对三维腹部血管进行重建,获取腹部的血管图像,重建方法为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然后使用不同的螺旋轴对腹部血管的解剖学细节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病例的三维腹部血管图像均取得满意效果,能够为腹部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明确诊断.40例腹部动脉系统中,正常腹部血管5例,主动脉夹层6例,腹腔干分支变异5例,腹主动脉瘤7例,脾动脉瘤3例,肝动脉瘤3例,肾动脉狭窄5例,肝总动脉狭窄2例,髂动脉狭窄或闭塞4例.12例门静脉系统中,门静脉高压6例,门静脉癌栓4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为腹部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为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4.
张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73-7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4例经多层螺旋CT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共累及123支肺动脉或分支,CT直接征象为完全阻塞型4例,中心型3例,附壁型12例,环壁型5例;间接征象为心包或胸膜腔积液5例,双肺斑片状渗出和实变影7例,肺动脉高压9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及栓子的形态,且诊断快捷,安全无创,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使用CE Lightspeed CT机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VR、MPR、MIP图像后处理重建.结果 32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0例,17例显示动脉瘤体大小,3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结论 多排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血管病变的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淮海医药》2011,29(2):121-123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PE)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的影像特征,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SIEMENS SOMATOM SENSAT1ON64/40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它用于临床诊断肺隔离症的作用。方法对8例肺隔离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检查采用美国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扫描机,先行CT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至AW4.5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及VR重建。全部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8例肺隔离症病灶。1例位于右下叶,7例位于左下叶,异常体动脉供血4例来自胸主动脉,1例来自腹主动脉。CT示降主动脉后方软组织密度肿块,2例肿块周围伴有肺气肿。平扫MRI示隔离肺组织在T1WI和T2WI较正常肺组织信号高的软组织块影,并显示了8例异常供血动脉,但未能显示其全貌、行程、分支及引流静脉。结论 MIP-SCTA对肺隔离症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图像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仿真内窥镜(VE),其中5例因行腔内隔绝术而行DSA,4例行手术治疗。结果①21例均能明确显示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14例。②18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裂口。破裂口以在VR及MPR像上显示较好,特别是在VR像上,能够立体显示破裂口的大小、形态、及与主动脉的关系。③21例夹层中,1例累及右无名动脉,2例肾动脉受累,4例腹腔动脉干受累,11例髂动脉受累(其中1例涉及股动脉)。④14例的假腔内有血栓存在,其中3例的假腔完全被血栓充填。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是无创、快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而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动脉慢性狭窄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42例可疑头颈部动脉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双侧椎动脉(VA)、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分别进行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2例的动脉重建图像对动脉硬化、狭窄、闭塞有特征性显示,其中17例患者经DSA证实。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可直观显示动脉的异常改变,提供血管狭窄部位、程度、侧支循环情况等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观察、判断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对胸廓内动脉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怀疑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的血管造影图像,观察两侧胸廓内动脉的走行规律及其解剖特征,将其沿走行平均分为近、中、远3段,测量3个节段血管腔内径、两侧胸廓内动脉长度及其分支肌膈动脉内径和至邻近胸骨缘的距离。结果107例患者两侧胸廓内动脉及其分支肌膈动脉显示率均为100%。两侧胸廓内动脉中,同侧近、中、远各段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上至下依次变细;两侧相应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胸廓内动脉较右侧稍长(P<0.05)。两侧肌膈动脉内径及至胸骨边缘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正常胸廓内动脉走行规律及其解剖特征,为临床提供了较为重要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