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CT及MRI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CT及MRI的检查结果。结果 MRI组在Ⅰb及Ⅱa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在基质浸润、阴道/宫体侵犯的检出情况明显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一种检查方法都存在着优势与弊端,CT及MRI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更好地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像学在宫颈癌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住院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100例的影像学资料。分为MRI组及CT组,两组各50例。结果 MRI组的患者的宫颈间质浸润、阴道壁侵蚀、宫体侵蚀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患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旁侵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在宫颈癌的分期诊断中的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I在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远远优于CT。  相似文献   

3.
潘小虹  陆雪官  朱维培 《江苏医药》2013,39(10):1191-1194
目的 分析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80.26%.单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临床Ⅰ-Ⅱ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Ⅱb-Ⅳ期(87.93%vs.55.56%) (P<0.01);无宫旁浸润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宫旁浸润者(85.25% vs.60.00%)(P<0.05);无脉管浸润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脉管浸润者(82.19% vs.33.33%)(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85.29% vs.37.50%)(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晚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的超声诊断价值(附40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宫颈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宫颈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其中,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15例,Ⅳ期9例.结果 宫颈癌超声表现有:宫颈体积增大、回声不均匀,宫颈肿块、宫腔积液;宫体、阴道受侵、宫旁浸润;盆腔脏器侵犯及淋巴结转移.34例可探及肿瘤周边或瘤体内高速低阻型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是浸润型宫颈癌诊治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宫颈癌确诊主要依赖于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超声检查的目的主要是观察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协助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宫颈癌MR的影像表现,评价MR在宫颈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265例宫颈癌患者的MR图像特点,采用病例自身对照,判断MR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193例首次治疗选择手术的患者术前MR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46%,敏感性92.22%,特异性92.22%,较临床分期明显提高;72例首次治疗选择非手术方式的中晚期患者MR对宫旁、阴道浸润、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优势明显.结论 MR能够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范围、宫旁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在宫颈癌的分期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能起到指导性作用,故宫颈癌患者应常规进行MR检查.  相似文献   

6.
景钊  龚玲  董磊  邹长林  李文峰 《江西医药》2006,41(8):588-590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1.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旁侵犯及脉管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存在宫旁侵犯、肌层浸润≥1/2及存在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100例临床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00例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超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超声和MRI检查均能较好地显示肿块大小、宫颈间质浸润、宫旁浸润、阴道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肿块大小显示情况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 超声联合MRI对宫颈癌疗效评估具有较高价值,有助于临床对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T观察根治性放疗宫颈癌肿瘤侵犯范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对所有患者行CT扫描,观察肿瘤侵犯范围,并根据肿瘤CT扫描情况进行肿瘤临床分期。参照磁共振成像(MRI)观察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CT扫描观察肿瘤侵犯范围的临床效果。结果 CT扫描观察肿瘤侵犯范围确定分期结果显示Ⅰ期29例,Ⅱ期18例,Ⅲ期15例,Ⅳ期2例,能较好的观察肿瘤在宫颈、阴道、宫旁、盆壁以及直肠和远处转移的侵犯情况;观察诊断正确率为95.31%,MRI金标准诊断率正确为10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能较好的观察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肿瘤侵犯范围情况,了解患者肿瘤病情并可为下一步放疗制订化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b-2b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分析荆门市沙洋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Ib-2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18例采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17例采用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宫旁浸润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结果 NACT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达83.3%,术中出血量NACT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宫旁浸润率分别为2.8%和16.5%。NACT组淋巴结转移率(29.3%)低于对照组(4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对照组的一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了79%和81%,一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和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可明显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贝伐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卡铂、紫杉醇脂质体化疗方案,观察组联合给予贝伐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宫旁累及阳性率和脉管浸润阳性率;并记录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87.50%(35/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阴道切缘阳性率为5.00%(2/40)、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0.00%(4/40)、宫旁累及阳性率5.0%(2/40)、脉管浸润阳性率2.5%(1/40),对照组的阴道切缘阳性率为20.00%(8/40)、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7.50%(11/40)、宫旁累及阳性率20.00%(8/40)、脉管浸润阳性率15.00%(6/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3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与转移率分别为5.00%、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25.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3年生存率87.5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卡铂、紫杉醇脂质体对于宫颈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对Ⅰb2~Ⅱb期宫颈恶性肿瘤的疗效预后影响及影响晚期宫颈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科病房的70例Ⅰb2~Ⅱb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平均年龄为(47.77±10.03)岁。(2)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是影响宫颈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术前治疗(P=0.166)不是影响宫颈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P=0.020)是影响宫颈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因素有临床分期、淋巴结的转移、宫旁浸润,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而接受新辅助治疗与宫颈癌的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Ⅰ、Ⅱ 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Ⅰ、Ⅱ 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根治术后208例Ⅰ、Ⅱ a期宫颈癌患者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肿瘤大小及形态、年龄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病理类型及宫体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临床分期晚,病理分级差,肌层浸润≥1/2,肿瘤直径≥4cm,内生型肿瘤,年龄≤35岁均为Ⅰ、Ⅱa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用药途径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旨在寻找更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方法对常德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86例Ⅰ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成两组,NAIT(动脉介入化疗)组42例,NVCT(静脉化疗)组44例。评价两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病理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近期及远期疗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和宫旁浸润NAIT组明显低于NVCT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阴道切缘未净病例;不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脉介入化疗病理学有效率明显高于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8例有完整资料的、治疗方案相同的宫颈癌患者,Ⅰa期13例(16.67%),Ⅰb期42例(53.85%),Ⅱa期23例(29.49%)。结果2年生存率为84.62%,5年生存率为73.08%;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手术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深肌层是否有癌细胞浸润、宫旁是否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残留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应予高度重视,加强综合治疗,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成像(MRI)在早中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53例早中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RI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判断。术后综合临床及病理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以FIGO分期为"金标准",评价MRI分期可靠性;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价MRI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结果术前MRI拟诊Ⅰa期5例、Ⅰb期22例、Ⅱa期22例、Ⅱb期4例,术后FIGO分期Ⅰa期6例、Ⅰb期23例、Ⅱa期21例、Ⅱb期3例,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RI拟诊51枚淋巴结转移中38枚被病理证实,病理另发现MRI未发现的11枚淋巴结转移,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能对宫颈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作出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16.
胡杏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48-149
目的回顾性的探究导致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以避免患者复发。方法筛选我院妇产科2009至2011年间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随访中诊断复发患者43例(25.60%),对比观察复发组患者与为复发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及细胞学分型上的差异。结果复发组淋巴结转移27.91%、宫旁转移20.93%、宫颈转移23.26%、腹水细胞学46.51%、输卵管转移16.28%、无肌层浸润4.65%、韧带转移20.93%、阴道转移23.26%、肉眼分型局限型23.26%、病理分型内膜样腺癌76.74%、细胞学分型G116.28%,提示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后复发有着重要的影响(P<0.05),而细胞学分型对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转移、宫颈转移、腹水细胞学、输卵管转移、肌层浸润、韧带转移、阴道转移、肉眼分型、病理分型都是导致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提高对这些情况的注意并因根据不同的给患者选择合适的和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曹霞  何国照  杨宇星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899-2900,2902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Ⅰb2~Ⅱb2期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组)、33例术前放疗(RT组)和32例单纯手术(手术组)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NACT组、RT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比较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病理特征。结果 NACT组总有效率为62.86%(22/35),RT组为57.58%(19/33)。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脉管受侵及阴道切缘癌残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宫旁浸润率及淋巴结转移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组宫旁浸润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RT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NACT、RT能缩小局部肿瘤,使宫旁浸润消退,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组宫颈癌49例,均行病理确诊并采用PT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50mg/m2)静脉化疗2~3个疗程,化疗后15~20d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期手术为对照组。在化疗有效率、术后病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7.6%,观察组术后宫旁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有反应者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宫旁浸润率较无反应者低(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宫颈癌诊断及对宫颈部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1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患行MRI检查,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在MR图像上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征及宫旁和盆壁侵犯,对14例手术患,比较MRI所见与手术病理所见。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T2WI呈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MRI对宫颈癌部位判断的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的正确率为85.7%,结论:MRI因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及多方位成像能力,能清楚显示肿瘤及宫旁侵犯,对宫颈宫诊断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和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0 T 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肠镜及病理确诊的103例 直肠癌患者资料,通过术前MRI影像判断T分期、是否出现肠旁淋巴结转移和筋膜受累,并测量肿瘤下缘-肛缘距离, 将MRI分期和评估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MRI诊断T1~2期5例,T3期72例,T4期26例,病理诊断T1期 5例,T2期16例,T3期60例,T4期22例,MRI T1~2、T3、T4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3.8%和100%、96.7%和 67.4%、90.9%和92.6%,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748,P<0.01)。MRI诊断肠旁淋巴结转移74例,术后病理诊断肠 旁淋巴结转移66例,MRI诊断肠旁淋巴结转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4%、64.9%(Kappa=0.601,P<0.01)。接受肛 门切除术的18例患者中,MRI测量的肿瘤下缘-肛缘距离与术后大体标本差值≤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5例MRI判断筋膜受累阴性者均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38例MRI判断筋膜受累阳性者,其中12例为假阳性;MRI判 断筋膜受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100.0%、84.4%,MRI 和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32,P<0.01)。结论 3.0 T MRI可准确地对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和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