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凝血五项指标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采用日产东亚SysmexCA 5 30全自动凝血仪对 180例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和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及活动度(A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时间 (TT)五项指标进行测定 ,旨在进一步了解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五项参数的改变。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在我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病人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 ) 180例中 ,男 12 1例 ,女 5 9例 ,年龄 16~ 73岁 ,平均 34 2岁 ,其中慢性肝炎 6 0例 ,平均 31 5岁 ;肝硬化 6 0例 ,平均 4 3 8岁 ;急黄肝 …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等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80例肝病患者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4组,连同5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测定。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四项和胆碱酯酶在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患者中PT、APTT、TT时间逐渐延长,而FIB含量和胆碱酯酶活性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和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重症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观察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bg)、凝血酶时间(T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血小板四项参数)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2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16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通过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6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PCT、PLT都比健康组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三组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分别是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相关,MPV增大。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王榕生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46-164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对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PT、FIB、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四项指标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尤其是重症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均炎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四项指标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判断出血倾向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程圣华  吕亮 《淮海医药》2009,27(4):330-331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与肝病患者病情关系。方法使用血凝仪Sysm exCA-50测定421例肝病患者和30例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按病情轻重分5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四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其异常程度呈现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结论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检测,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出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28慢性乙肝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参数,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的凝血酶原时间(P<0.05)、血小板计数(P<0.01),慢性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肝病的出凝血状态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有明显改变,各测定值的异常与肝脏损害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高伟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13-3414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PT、APTT、TT、FIB四项指标中,重症肝炎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凝血指标的检测可预测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可判断病情、预后及发展方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邹龙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68-3769
目的:检测109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磁珠凝固法进行测定。结果:PT、APTT、TT、FIB 4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判断严重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变化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法对287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轻度42例、慢性肝炎中度48例、慢性肝炎重度45例、重型肝炎40例、肝硬化42例、原发性肝癌35例)和30例健康献血员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结果 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HE活性均降低,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各组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病患者中重型肝炎组较其他各组明显降低(P<0.05).CHE活性降低顺序: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在肝病诊断、预示病情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浆胆碱酯酶(ChE)、清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以及165例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中ChE、ALB、PTA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分型组以及治疗前后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肝病组血浆ChE、ALB、PTA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组依次下降。结论:血浆ChE、ALB、PTA各指标水平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下降,提示这些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病变程度的指标及对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功能与肝病患者病情的关系及凝血功能指标对肝病检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20例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于湘南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的凝血功能资料,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与健康人相比都有所延长,肝病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比健康人明显减少。结论血浆凝血功能四项指标(PT、ARTT、TT、FIB)可显示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其严重程度与肝细胞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判断肝病情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分析肝病病情发展各期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的临床变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1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参数。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肝癌患者的TT、PT、APTT、PT-INR均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重症肝炎的各项水平均变化最明显,与其他类型疾病比较P<0.05。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患者的MPV、PCT、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指标,了解肝病病情发展,对肝病诊治及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屈玉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31-2432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500全自动血凝仪为51例肝病患者和33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e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 tio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肝炎组FIB与健康体检组没有差异,肝硬化组于健康体检组凝血四项结果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凝血四项的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的监测和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舒立群  陈智 《贵州医药》1992,16(4):240-241
本文报告97例男性肝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并探讨其对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估计价值。资料和方法一、病例来源:收集1988年6月~1991年3月无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男性住院病人97例,年龄20~75岁。同时设健康对照组20例。肝病按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标准。肝癌按全国第一届肝癌会议的诊断标准。按肝病性质分5组:1.急性肝炎组18例;2.慢性肝炎组2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5例);3.肝硬化代偿组15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肝炎后肝硬化8例);4.肝硬化失代偿组2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肝炎后肝硬化17例);5.肝癌组15例。  相似文献   

16.
张迎秋  王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1-27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检测PT、APTT和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FI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只有急性肝炎高于对照组,其他均小于对照组。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TT和FIB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亦为(P<0.01);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准确地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敏C-反应蛋白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48例、肝炎患者68例(急性肝炎42例、慢性肝炎26例)作为肝病患者组(排除同时引起hs-CRP水平升高的其他疾病);收集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白细胞、心电图等体检指标正常的体检人员1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升高,各组病情不同变化也不同。检测hs-CRP对肝病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HPT)对判断肝炎病情及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 应用含有组织凝血活酶、去除Ⅱ、Ⅶ、Ⅹ凝血因子的牛血浆和氯化钙的特制试剂 ,检测了 130例不同类型病毒性肝炎和 9例其它患者血浆肝促凝血活酶活动度 (HPA)。结果 HPA值按下列次序递减 ,轻度慢性肝炎为 ( 85 7± 86 9) %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 ( 80 4± 16 7) %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 ( 72 5±2 5 0 ) % ,中度慢性肝炎为 ( 5 9 8± 8 7) % ,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为 ( 4 3 8± 12 3) % ,重度慢性肝炎为( 34 3± 2 9) % ,亚急性重型肝炎为 ( 30 5± 8 1) % ,当肝功能好转时HPA值随之回升。胆结石、胰头癌等肝外疾病未伤及肝脏时 ,HPA值多在正常范围 ;若伴有肝功能损害 ,则HPA值亦有下降。结论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是一项有用的肝脏储备功能试验 ,HPA的变化能反映肝炎轻重和病情预后 ,并可作为判断药物疗效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212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ADA活性。结果肝病患者ADA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硬变、急性肝炎、肝癌、重症肝炎、慢性肝炎ADA分别为(39.9±10.8)、(37.2±14.9)、(35.7±15.1)、(28.6±12.7)、(26.3±8.6)U/L。肝硬化组ADA明显升高,其次是急性肝炎和肝癌组,重症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ADA轻度升高。结论ADA可以较好反映急性肝炎的残存病变,可协助诊断慢性肝病,是肝病尤其是肝硬化诊断和治疗中监测的良好指标,检测肝脏疾病患者的ADA活性,对于了解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鉴别各型肝炎,评价疗效、判断肝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四项凝血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向晓星  蒋玉兰 《江苏医药》2002,28(6):435-436
目的 探讨多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准确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人和慢性肝炎重度(慢肝重度)、重型肝炎(重肝)、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 所有患者上述四项指标的均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其中慢肝重度和肝硬化患者Fg含量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其它二项或三项指标(P<0.01或0.05);重型肝炎死亡患者PT均数及KPTT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四项凝血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客观、准确地反映严重肝损害的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