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环状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前牙区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7例前牙区严重骨吸收患者,在颏部或者上颌骨取环状骨,将种植体旋入环状骨,再将种植体连同环状骨一起同期植入已制备好的种植窝内。植入共12颗种植体。种植术后半年行上部结构修复。完成修复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6例10颗种植体成功完成上部结构修复。1例失败,该患者1颗种植体环状骨少量暴露,磨除少量环状骨后愈合良好,另1颗种植体因环状骨暴露,去除环状骨后螺纹暴露过多而被取出后重新植入种植体。结论应用环状骨作为前牙区骨增量手段,效果肯定,可同期植入种植体。 相似文献
2.
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周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同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2):3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六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钛膜与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种植体骨缺损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4颗种植体植入30例患者的狭窄形牙槽嵴或唇颊骨壁缺损拔牙窝,所有种植体的唇、颊侧面部分暴露,种植体周骨缺损空间维持能力较差。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将羟基磷灰石珊瑚骨粉置于骨缺损处,采用钛膜覆盖稳定骨移植材料,然后将胶原膜覆盖于钛膜表面,无张力缝合伤口,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取下钛膜,检查骨缺损骨再生的状况,再次测量种植暴露部分的最大长度。结果:2例患者于手术3个月左右因钛膜局部暴露,将钛膜取出。钛膜暴露率为6.6%。术后6个月Ⅱ期手术时见,所有种植体暴露部分完全被再生骨覆盖,种植体暴露部分长度为0。结论:在空间维持能力较差的骨缺损处,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可获得理想结果。钛膜和胶原膜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钛膜的暴露率,延迟发生膜暴露的时间,从而使引导骨再生的结果更加具有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钛膜引导骨再生在骨内种植体植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牙种植术后使用钛膜引导骨再生临床体会。方法:对30例47枚牙种植术中发现骨缺损、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钛膜进行骨引导再生修复骨缺损及骨增量。术后定期观察,对新骨生长情况进行连续临床和X线的观察分析。结果:30例47枚牙种植术中,39枚种植体植入部位使用了钛膜。二期手术时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理想的骨融合,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39枚种植体中有15枚种植体术后2个月的X线片可见到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骨密度增高影。4月后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时可见到新骨覆盖种植体表面,以骨凿等去除新骨后方可见到封闭螺帽。结论:医用钛膜在种植术中应用有较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有利于种植术后骨融合期新骨的形成。不可吸收性膜的一些固有缺陷可通过临床正确的设计关在术中严格按照操作要点进行手术,可获得理想的骨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膜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引导骨再生的作用。方法:25例患者植人65枚种植钉,其中32枚钉周围有骨缺损,分别作植骨覆盖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或直接覆盖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处理。术后观察有无感染,膜有无外露;二期手术时取出膜,观察骨再生效果。结果:25例患者覆盖聚四氟乙烯膜后,23例无明显炎症反应,2例术后感染严重,拔除种植钉;2例膜外露,经处理后伤口愈合;膜于术后3—6个月时取出,23例均取得了较好的骨再生效果。结论:国产聚四氟乙烯膜可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引导骨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种植术后使用胶原膜引导骨再生的方法。方法:对30例种植术中发现骨量不足的骨缺损区和即刻种植术中种植体与拔牙创间骨间隙较大区域采用医用胶原膜覆盖并严密缝合周围软组织,术后1周、1月、2月和上部结构连接前拍片,对新骨生长情况进行连续临床和X线的观察分析。结果:30例患者植入种植体47枚,其中39枚种植体植入后使用了胶原膜。二期手术时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理想的骨融合,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39枚种植体中有15枚种植体术后2个月的X线片可见到种植体封闭螺帽上方骨密度增高影。4月后二期手术切开牙龈时可见到新骨覆盖种植体表面,以骨凿等去除新骨后方可见到封闭螺帽。结论:医用胶原膜在种植术中应用有较好的引导骨再生作用,有利于种植术后骨融合期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β-磷酸三钙(β-TCP)人工骨复合自体骨移植于种植术中骨缺损部位,解决种植术区骨量不足的问题。方法 对58例骨量不足患者植入102颗ITI种植体,同期于骨缺损部位植入自体骨与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物,表面覆盖可吸收胶原膜。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曲面断层片、数字化牙片,评价种植体承载后周围骨的稳定性。结果 植入骨缺损区的102颗种植体,1颗种植体术后1月唇侧出现瘘管,6个月后种植体松动脱落;3颗种植体承载8个月后出现唇侧骨吸收,2年后种植体松动拔出。其余种植体经过6~36个月术后承载随访观察,种植体稳定,新生骨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 β-磷酸三钙人工骨复合自体骨移植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新生骨与种植体能达到骨结合,成骨效果好,新生骨稳定。 相似文献
8.
HTR植入修复即刻种植体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物性硬组织再生(hard tissue regeneration,HTR)材料促进即刻的种植体周上部缺损新骨形成的作用。方法:12只小猪犬随机分为植入HTR即刻种植组和未植入HTR对照组;分别对于种植后4、8、16、24周处死动物,应用X线、组织学以及多色荧光标记等方法观察两组新骨形成的速度和和数量的差异。结果:在4个时间内,HTR植入形成的速度以及数量均高于植入HTR组。结论HTR能促进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 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 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 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 GBR技术(B组).骨增量后牙槽嵴的厚度分别在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6 月进行了测量.结果:2 组患者皆在术后4~6月出现了移植骨的吸收,A组患者出现的骨吸收较B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自体骨移植 GBR技术骨增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10.
钛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结合式种植按植入时间可分为即刻种植、延期种植 ,前者具有疗程短、防止骨吸收、无牙期短等优点 ,但即刻种植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局部牙槽突吸收或种植体不能完全占据整个拔牙窝而出现的骨缺损 ,从而影响种植质量 ,导致种植失败。以前多采用骨移植方法解决此类骨缺损。近年来 ,引导骨再生生物膜技术出现与应用 ,扩大了种植适应证。我们对 73例即刻种植病例 ,选择医用纯钛骨再生引导膜封闭骨缺损 ,术后 12周 X线显示骨缺损完全修复 ,表明钛膜能成功起到屏障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和设备西安中邦公司生产的医用纯钛膜骨再生引导膜 (3… 相似文献
11.
12.
骨引导再生技术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重建方式。方法:植A种植体高出牙槽顶骨面,在其周围植入Bio-oss骨粉,以盖嵴式覆以Bio—Gide膜,钛钉固定。分别于术后3、6、8月。通过,临床、X线检查和二期术,观察创面与种植体和周围骨组织结合情况以及牙槽嵴成骨情况。结果:显效34例49枚种植体,无效3例3枚种植体。结论:骨引导再生术可有效重建种植体周围牙槽嵴. 相似文献
13.
引导骨再生在种植体周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评估钛膜、Bio-oss骨粉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缺损骨组织再生的疗效。方法:选择种植区牙槽骨存在骨缺损的患者12例及即刻种植需引导骨再生的患者13例。植入种植体后,在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与等量Bio-oss骨粉1:1,覆盖钛膜。术后1、2、3、4月进行X光检查及临床检查。二期手术时,取出钛膜,转移模型,进行金属烤瓷全冠修复或固定桥修复。半年后进行回访。结果:所有病历均未发现软组织瓣裂开、膜暴露、膜塌陷、膜移位及感染等并发症。只有1例因膜覆盖不够充分,新生骨组织量较少,其余病历骨缺损处均有大量骨组织生成,这些种植体都可作为修复基牙,可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结论:钛膜、Bio-oss骨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引导骨组织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临床观察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对16例22枚牙种植区域的骨量不足及植入后的骨穿孔和骨缺损,采用人工骨、自体骨混合移植及生物胶原膜覆盖技术,促进和引导其骨形成从而完成牙种植术。结果:16例22枚牙种植体,全部成功,临床成功率为100%。结论: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的正确应用在牙种植方面是可靠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即刻种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进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评价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在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第2、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并在颊侧形成3mm×3mm×5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海奥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海奥膜。术后1、4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生成量多,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相似文献
16.
Bio-oss结合Bio-gide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制作带有种植体的硬组织磨片,评价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 natural bovine mineral,Bio-oss)结合可吸收性胶原膜(bioresorbable collagen mambrane,Bio-gide)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及效果。方法:在免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并在其外侧壁制造标准骨缺损,A组在骨缺损处植入Bio-oss颗粒并在其表面覆盖Bio-gidt,膜,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2、4、6个月取样品,通过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Bio-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随时间延长Bio-oss发生降解吸收,新生骨量增加,并与种植体表面形成骨性结合。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Bio-oss应用于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聚羟基丁酸酯(PHB)膜引导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狗下颌骨即刻植入种植体的颊侧形成骨缺损,覆盖PHB膜,与钛膜及空白对照比较,术后1、2、3个月分别取标本,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四环素荧光标记方法观察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PHB膜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组有更多的新生骨充填,加速了骨再生过程,与钛膜组类似。结论:PHB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6只新西兰兔,制备下前牙牙周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3组:GTR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胶原膜)、BMP组(牙周骨缺损处植入骨形态蛋白复合物和胶原膜)和OFD组(牙周骨缺损处未植入任何物,对照组)。术后12周分别观察各组缺损处的组织学变化。结果BMP组骨缺损处只见少量的软组织,新生骨组织的量及其成熟程度明显优于GTR组和OFD组,显示骨组织修复良好。结论骨形态蛋白复合物联合GTR技术修复牙周骨缺损,与传统的GTR术和牙周翻瓣术相比,更能有效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