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含量变化在危重病患者病情和判断预后中的意义。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了40例危重病患者sELAM-1含量。发现严重肺感染,肺原性心脏病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患者血浆sELAM-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探讨WBC流变性和细胞粘附分子(CAMs)与肾小球肾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体外。栓血小板粘附两用仪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4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和45例健康人外周血白细胞滤过指数(LEI)、白细胞粘附率(LAR)、白细胞CD18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一1(S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肾小球肾炎患者LFI,LARt,白细胞CD18表达和sICAM-1浓度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01),且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各指标增高较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明显(P均<0.001)。结论白细胞流变性异常及CD18表达、血清sICAM-1浓度增高与肾小球肾炎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进行性硬皮病(P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3的水平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进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活动期PSS、RA、SLE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ICAM-1以及PSS、RA患者、正常人血清sICAM-3的含量,比较其水平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20例)sICAM-1和sICAM-3水平分别为202.35±74.12μg/L和36.18±14.68μg/L;PSS组患者(30例)分别为413.92±144.53μg/L和47.50±26.68μg/L;RA组患者(25例)分别为405.88±181.16μg/L和29.25±11.64μg/L;SLE组患者(19例)sICAM-1的水平为389.06±241.94μg/L。各患者组的sI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SS、R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sICAM-3测值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但PSS与RA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ICAM-1与自身免疫病的活动性呈一致性,sICAM-3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46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浆sTM水平,观察19例SLE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TM变化情况。结果 SLE活动组sTM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和对照组(P〈0.001);sTM与多个SLE活动度评分相关(P〈0.001);治疗后sTM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血浆sTM水平与SLE活动度相关,可作为SL  相似文献   

5.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25例健康者和4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ET1含量,并与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肌酐浓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87.10±27.97ng/L比58.70±11.62ng/L,P<0.01);治疗后ET1水平显著下降(70.90±16.75ng/L)与治疗前比较,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血浆ET1含量与PaO2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739和0.476),与PaCO2和血清肌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57和0.397)。结论:血浆ET1在肺心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测定ET1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流式细胞仪分析50例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和12例健康献血员的骨髓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显示:S+G_2M期细胞比例在MD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2);在RAEB和RAEB-t组明显低于RA组和RAS组(均P<0.01);与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63,P<0.001);与骨髓幼稚红细胞呈正相关(r=0.48,P<0.01)。还研究了MDS向急性白血病(AL)演变过程中S+G_2M期细胞比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治疗反应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酮体比值(AKBR)对判断感染性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病情轻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肝硬化组、急性感染组(又分A、B、C3组)患者乙酰乙酸(AcAc)、β羟丁酸(3HB)及AKBR等指标水平。结果:肝硬化组AcAc〔(0.42±0.15)mmol/L〕和3HB〔(0.82±0.18)m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9±0.20)mmol/L和(1.40±0.25)mmol/L〕,P均<0.01;急性感染A、B、C3组的PaO2、乳酸、阴离子间隙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KBR与APACHEⅢ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812,P<0.001);血清酮体水平与APACHEⅢ评分间无明显直线相关关系(r=0.163,P>0.05);AKBR和PaO2与APACHEⅢ评分间有明显相关性(r=0.722,P<0.01)。结论:AKBR能更早期、直接、准确地反映肝细胞线粒体的受损程度和能量代谢状态,可以作为评估感染性MO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18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并与二尖瓣口面积(MVA)及血液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浆ET-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术后显著降低(与术前P〈0.001)。血浆ET-1水平与平均左房压(MLAP)、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VPGmean呈显著正相关(r为0.6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34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浆ET含量。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ET含量〔(62.49±5.74)ng/L〕明显高于恢复期〔(52.68±5.20)ng/L〕和对照组〔(50.94±6.08)ng/L,P均<0.001〕;脑梗死中重度患者血浆ET含量〔(64.15±5.36)ng/L〕明显高于轻度患者〔(59.69±5.33)ng/L,P<0.05〕;急性期血浆ET水平与梗死灶体积的大小呈正相关(r=0.4519,P<0.01)。结论:ET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浆ET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显示:(1)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血浆平均DD值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P<0.01)。(2)AMI组的血浆平均DD伍分别与OMI组、心绞痛组、隐性冠心病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5)。(3)冠心病组中共有38例血浆DD含量异常增高,其中58%为心肌梗塞患者。AMI组和OMI组血浆DD异常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25)。提示心肌梗塞患者体内纤溶系统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血浆DD含量的测定可作为心肌梗塞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尤其是AMI患者血浆DD含量升高更为明显且阳性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和放射性免疫测定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血浆心钠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房功能指标LAV、LAT、LAP、LAF及MAP呈高度线性相关;与LAD、LVMI、LVEF、PFR、A峰、LVD、A/E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81、0.80、0.78、0.76、0.70、0.68,-0.61、0.60、0.67、0.50及0.48,P<0.01~0.001),但与E峰不相关(r=0.16,P>0.05)。随着高血压病程及分期的增加,血浆心钠素水平有增加趋势。结论认为定量测定血浆心钠素将有助于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房血流动力学及左室功能的异常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测定26例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含量;另设30例作正常对照组。结果:不同程度的中毒患者ET1含量不同,其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程度的中毒患者伴明显心肌损伤的百分率(以cTnT≥0.2μg/L为界限值)间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ET1与cTnT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6944,P<0.05)。提示:①ET1和cTnT均可作为判断急性CO中毒程度的指标。②ET1升高在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低温犬模型,探讨低温对机体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内皮素(ET)含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2 条犬随机分为常温〔中心温度控制在(38.5±0.5)℃〕及低温〔中心温度控制在(32.0±0.5)℃〕2 组,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测定动物静脉血ADM 和ET。结果:实验犬血浆ADM、ET水平常温组为(22.30±1.80)ng/L和(82.76±14.42)ng/L;低温组降温1小时其值分别为(34.70±2.10)ng/L和(165.24±12.56)ng/L,低温犬血浆ADM、ET水平均非常明显增高(P 均< 0.01),血流动力学指标MAP、PAP、PCWP和CO 均发生明显变化(P均< 0.05)。结论:低温状态下犬血浆ADM 及ET均明显增高,可能在机体血流动力学的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变化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测定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血清中MBP含量,另测定50例健康人血清MBP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组血清MBP含量(5.027±3.237)ng/L与正常对照组(1.017±0.642)ng/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病情组间血清MBP含量〔轻型组:(2.581±1.022)ng/L,中型组(4.999±0.834)ng/L,重型组(9.975±3.553)n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时血清MBP含量明显升高;脑实质损伤程度越重,其血清MBP含量升高愈明显;及时测定脑外伤患者血清MBP含量对判断脑损害程度及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红细胞酶和同工酶谱改变的患病率,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CSH介绍的方法及PAGE电泳测定红细胞酶活性及PK和ADA同工酶,采用FPLC系统纯化ADA同工酶,分析酶蛋白的生化性质。结果:患病率:在229例白血病和MDS患者中,G6PD缺乏为43.1%,PK缺乏为27.8%。MDS患者中的酶缺乏患病率:PK缺乏为50.0%,G6PD缺乏为48.0%,PNP缺乏为39.1%;酶过多患病率:ADA过多为69.6%,ENOL过多为40.0%,ALD过多为30.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PK活性增高,而PK同工酶型均正常。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抗肿瘤抗生素后G6PD和6PGD活性减低(P<0.05)。MDS红细胞酶缺陷显著多于ADA2同工酶表达见于AML(M4和M5)的单个核细胞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红细胞,但ALL不表达(P<0.001)。ADA同工酶纯化分析示正常结构。结论:红细胞酶的检测可作为CML的预后参数,作为急性白血病抗肿瘤药物耐药预示指标,有助于MDS-RA和再障、CML与CMML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对N心钠素(NANP)分泌的影响。方法:研究了24例二尖瓣狭窄(MS)患者PBMV前后血浆NANP浓度,并与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差(MMPG)、二尖瓣口面积(MVA)、左房内径(LAD)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MS患者术前血浆NA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P<0.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血浆NANP改变量(ΔNANP)与MMPG改变量(ΔMMPG,r=0.6770,P<0.0005)、LAD的改变量(ΔLAD,r=0.4704,P<0.0250)及平均左房压改变量(ΔMLAP,r=0.7272,P<0.0005)均呈正相关,与MVA的改变量(ΔMVA)呈负相关(r=-0.6451,P<0.0005)。结论:NANP在MS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测定NANP变化有可能作为判定MS狭窄程度及PBMV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膜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s)形成情况,探讨 METs 在 RA 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 RA 及创伤手术患者的滑膜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炎症浸润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 胞(F4 / 80+ )的表达、巨噬细胞极化(F4 / 80+CD86+ ,F4 / 80+CD206+ )情况、METs(F4 / 80+ H2A+ )形成水平。 分离滑膜细胞,用蛋 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滑膜细胞中 METs 瓜氨酸化组蛋白 H3(CH3)及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4(PAD4)的水平。 结果 与创伤手 术患者比较,RA 患者滑膜组织炎性浸润程度较重,炎性细胞增多,巨噬细胞总数和Ⅰ型巨噬细胞(M1)比例均显著增多(98± 7.09 vs 10±1.15,0.78±0.022 vs 0.13±0.011,P<0.001),两组间 M2 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0.019 vs 0.18± 0.012,P>0.05)。 RA 组 METs 形成显著高于对照组(0.65±0.023 vs 0.18±0.012,P<0.001)。 蛋白免疫印迹法显示 RA 患者滑膜 PAD4 和 CH3 水平较创伤手术患者明显增多(0.82±0.018 vs 0.20±0.015,0.83±0.013 vs 0.40±0.012,P<0.001)。 结论 RA 患者 滑膜中巨噬细胞明显增多,且以 M1 型巨噬细胞为主,METs 形成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肝,肾损害时血浆P选择素测定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结果表明30例患者血浆P选择素平均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P〈0.01)。其中SLE伴肝、肾损害者的血浆P选择素显著高于不伴有肝、肾损害者(P〈0.01),后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此外,SLE患者血浆P选择素变化与血沉(ESR)呈正相关(r=0.467,P〈0.01);但与  相似文献   

19.
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胞间粘附分子检测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进行性硬皮病(P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3的水平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进口酶联免吸附法(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活动期PSS、RA、SLE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ICAM-1以及PSS、RA患者、正常人血清sICAM-3的含量,比较其水平的差异。结果 正常对照组(20例)sICAM-1和sICAM-3水平分别为20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阐明免疫紊乱在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初诊SAA、7例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治疗后恢复期SAA(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及对照组(包括9名骨髓对照和11名外周血对照)的HLA-DR+T细胞进行检测,并对部分患者和对照组刺激的外周血去单核细胞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PHA-LYCMs)的造血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初诊SAA患者骨髓及外周血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LG治疗后rS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HLA-DR+T细胞较初诊SAA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01);SAA患者骨髓内HLA-DR+T细胞显著高于外周血(P<0.001);与对照组比较,初诊的SAA患者外周血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01),而ALG治疗后rSAA患者PHA-LYCMs对正常骨髓BFU-E和CFU-GM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结论:HLA-DR+T细胞在SAA的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