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双腔球囊导管对显影以及诊断的影响,并分析预防措施.资料与方法 搜集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间因不孕于本院行HSG检查的患者1456例(共2901支输卵管),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按导管影响点不同,将导管影响显影分为三组:宫颈管组(A),宫腔组(B)和输卵管组(C).检查中出现导管影响显影,立即调整导管,继续注射对比剂观察并记录结果.统计不同类型出现情况及处理后变化,比较C组输卵管阻塞比率与无导管阻塞病例、C组导管成功调整后导管侧输卵管与对侧输卵管阻塞比率、位置的差别.结果 1456例中,插管困难导管未达宫腔者91例,2901支输卵管中不通者816支(28.13%).A、B、C 3组分别出现3、14和88例,经相应处理各有3、11和58例明显变化.C组导管调整成功84例,其中30.95%输卵管不通,略高于无导管阻塞组的28.04%(χ2=0.341,P=0.559);C组导管侧输卵管的近侧阻塞12例,明显高于对侧4例(χ2=4.421,P=0.035).结论 采用双腔球囊导管行HSG检查中,特别是在子宫发育畸形、宫腔小的情况下,应注意导管因素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2.
周英惠  蒋桂秀  余卉 《武警医学》2011,22(3):223-225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创面电凝止血、缝合止血、缝合联合输卵管系膜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08至2009-08收治输卵管妊娠实施腹腔镜下保守手术,其中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创面电凝止血118例(A组)、创面缝合止血113例(B组)、创面缝合联合输卵管系膜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108例(C组)的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输卵管通畅率).结果 C组手术时间为(31.21±3.65)min,手术时间最短,A组次之,为(36.13±2.82) min,B组最长,为(59.23±2.78) min.A组与B组、C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与B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明显多于C组(P <0.05).术后3个月造影患侧输卵管通畅率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C组与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中的创面缝合联合输卵管系膜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法具有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输卵管妊娠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笪坚  柯要军  姜陵  谭伟 《放射学实践》1998,13(4):142-14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新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2例输卵管妊娠患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灌注氨甲蝶呤(MTX)后,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监测血β-HCG水平变化及盆腔情况。结果:输卵管妊娠在血管造影下呈Ⅰ、Ⅱ、Ⅲ型3种表现。I型表现2例,Ⅱ表现3例及Ⅲ型表现中2例,达治愈标准,血β-HCG在术后12天内降至正常,月经在32-42天内恢复正常,月经干净3天行HSG,其中5例输卵管显示通畅。2例输卵管远端不全梗阻。治愈7例中1例术后半年宫内妊娠,开腹手术5例血管造影均呈Ⅲ型表现。其中2例病理切片证实胚胎组织已坏死。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及血管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能保留生殖器官,保存2生育能力,不失为又一种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方法,对血管造影下,不同表现类型与治疗效果上的差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临床干预对妊娠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共入选42例梅毒孕妇,其中20例在妊娠早期或中期进行临床干预( A组)、22例在妊娠晚期进行临床干预( B)组,观察结果。结果 A组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5.00%,B组为54.55%,A组明显低于B组(χ2=7.136,P=0.011);A组1例(5.00%)为先天梅毒儿,B组3例(13.64%),A组低于B组,但差异不显著(χ2=0.907,P=0.608)。结论对梅毒孕妇尽早、规范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规范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妇、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未行系统治疗的产妇120例(A组)和妊娠期进行系统治疗的产妇120例(B组),另选同期住院的120例正常产妇作为对照(C组),对3组间孕妇及新生儿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A组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心衰、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B组和C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尽早给予规范治疗可延缓或阻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展,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和改善母婴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对不孕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对168例不孕不育症患者共319条输卵管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观察输卵管通畅度及宫腔病变,排除在造影术后行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手术者62例,对余106例造影术后未行药物及手术治疗者随访观察1年,统计其自然妊娠率;并根据造影过程中静脉逆流程度将患者分为逆流组与无逆流组,比较2组的自然妊娠率。结果:106例1年内自然妊娠率为23.6%(25/106),造影检查后0~6个月的自然妊娠率(17.0%,18/106)与7~12个月的自然妊娠率(6.6%,7/1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无逆流组自然妊娠率(30.8%)较逆流组(12.2%)高(χ2=4.81,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提高不孕症患者造影术后1年内的自然妊娠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动脉插管氨甲蝶呤灌注及动脉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4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经导管灌注氨甲喋呤(MTX)后,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子宫动脉。术后定期监测血清β-hCG水平变化,盆腔情况及输卵管通畅与否。结果输卵管妊娠在血管造影下,主要呈3种血管征象,分为3型。Ⅰ型3例,血管造影无明显阳性征象,占7.5%;Ⅱ型4例,表现为宫旁片状绒毛血管染色,占10%;Ⅲ型33例,表现为宫旁类圆形绒毛血管染色,其外周可见小血管包绕,占82.5%。40例患者治愈率为97.5%,(39/40)。术后血β-hCG水平下降至正常平均所需时间(7.66±2.01)d,术后恢复正常月经平均所需时间(29.78±7.14)d,21例有生育要求者,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20例通畅,通畅率为95.24%。结论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能保存生育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因腹腔内出血不能接受治疗或在保守治疗期间发生内出血而至治疗失败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腹腔镜检查在诊断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进行该项研究,先后进行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和腹腔镜检查。结果60例输卵管不孕患者,114条输卵管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诊断输卵管阻塞85条,腹腔镜检查诊断出93条输卵管阻塞,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输卵管阻塞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及盆腔结核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主要原因。HSG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的灵敏度为81.7%,(76/93),特异性为57.1%,(12/21),漏诊率为18.3%,误诊率为42.9%。HSG诊断盆腔病变的灵敏度为41.4%,特异度为46.4%,误诊率为53.6%,漏诊率为58.6%。结论碘海醇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腹腔镜检查可明显提高输卵管性不孕的诊断率,明确具体病变部位,HSG对输卵管阻塞可作为首选检查,但对盆腔病变诊断价值有限,其灵敏度远不及腹腔镜,二者联合可提高对不孕患者病因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妊高征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106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产妇46例为观察组,无剖宫产史产妇60例为对照组A,另选择同期足月分娩的健康产妇100例为对照组B,比较3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结局:观察组早产、剖宫产、子宫破裂、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及围产期小儿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1);对照组A早产、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1);并发症:观察组与对照组A胎盘早剥、急性肾功能衰竭、左心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HEILP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P<0.01);不同妊娠高血压类型妊娠结局比较: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低出生质量儿发生率显著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组又明显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妊娠高血压产妇妊娠结局预后不良,孕晚期应加强监护,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介入栓堵术治疗输卵管积水所致不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输卵管积水患者299例,其中169例行介入栓堵患者为研究A组,91例行常规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或者切除治疗)患者为研究B组,39例未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卵巢功能指标抗缪勒管激素(AMH)、着床率及异位妊娠率。 结果:术前,三组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A组的AMH水平高于研究B组[(3.09±1.73)ng/ml vs.(2.69±2.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且研究A组术后的AMH水平高于术前[(3.09±1.73)ng/ml vs.(2.30±1.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A组的着床率为42.6%,显著高于研究B组(29.6%)和对照组(10.2%);研究A组的异位妊娠率为1.8%,低于研究B组(3.3%)和对照组(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输卵管积水实施介入栓堵治疗,卵巢功能不受影响,着床率较高,异位妊娠率较低,操作技术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静脉导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预测宫内窘迫胎儿不良出生结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确诊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62例,依据新生儿出生不同结局分为正常组19例、轻微异常组28例和明显异常组15例。检测比较各组胎儿静脉导管及脐静脉多普勒血流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胎儿静脉导管的分流率(QDV/QUV)、心室收缩期峰值流速/心房收缩期峰值流速(DVS/A)及静脉导管的阻力指数(DVRI)均可以作为预测宫内窘迫胎儿明显异常出生结局的有效指标。其中DVS/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为92%,其次为DVRI,曲线下面积为90%,QDV/QUV曲线下面积为76%。结论QDV/QUV、DVS/A及DVRI均可作为预测宫内窘迫胎儿明显异常出生结局的有效指标,其中DVS/A及DVRI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对母婴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孕妇1835例,其中确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8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56例。比较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妊娠期糖尿病及正常孕妇的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糖耐量受损孕妇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及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未治疗组)孕妇妊娠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胎儿畸形发生率及剖腹产率高于正常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GDM与GIGT均是影响孕妇及围生儿结局,导致母婴近期远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临床医师应重视孕期糖代谢异常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产后随访,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1550例孕妇在孕24~28周做50克糖筛查,阳性者再做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血糖结果将孕妇分为三组,即糖代谢正常组、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对三组孕妇及围生儿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的妊高征,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胎儿窘迫,剖宫产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高于糖代谢正常组,但妊娠期糖尿病组和糖耐量异常组间无差别。结论糖代谢异常增加孕妇和围生儿患病率,应对其予以重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期营养管理对预防巨大儿的效果。方法将30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0例,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干预组给予产前营养管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系统饮食干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和巨大儿出生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助产率分别为35.00%、3.40%、2.60%,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MI增加值、体重增加值、体重增加达标率分别为(5.8±1.3)kg/m2、(12.4±3.2)kg、84.93%,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率、妊娠期高血压率、产后出血率、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通过孕期营养管理,控制孕妇体重科学增长,可降低巨大儿出生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h血糖临界范围的临床干预及母婴结局。方法前瞻性研究2006年10月~2008年10月间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24~28周行OGTT检查,依OGTT服糖后2h的血糖值分组:正常组OGTT2hPG〈6.7mmol/L组(Ⅰ组);干预组OGTT2hPG在6.7~7.8mmol/L之间(Ⅱ组);对照组OGTT2hPG在6.7~7.8mmol/L之间(Ⅲ组)。Ⅱ组给予糖尿病规范管理;Ⅰ、Ⅲ组不给与特殊干预,比较3组的母婴结局。结果①3组孕妇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孕妇剖宫产率:Ⅰ组C-S率为36%,Ⅱ组C-S率为53.1%,Ⅲ组C-S率为43.1%,Ⅱ组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③3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3472±514)g、(3399±514)g、(3488±490)g,无显著性差异。但Ⅱ组大于胎龄儿及巨大儿发生率低于Ⅰ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3组新生儿转科率、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肺炎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差异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产后随访结果:3组的随访率分别是16%、36.6%、18.6%;未发现DM,Ⅱ组及Ⅲ组分别确诊1例IGT;3组空腹血糖及2h血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建议血糖在6.7~7.8mmol/L就诊断为妊娠糖耐量减低(IG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50例无妊娠合并症的胎膜早破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15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结果多次妊娠、阴道炎、头盆不称、胎位异常是胎膜早破主要病因。胎膜早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宫内感染发病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破膜时间超过24h者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及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破膜时间小于24h者(P〈0.01)。结论胎膜早破对母儿危害严重,加强孕前保健、及时干预是预防胎膜早破、减少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引产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足月胎膜早破≥12h、Bishop宫颈评分≤6分、无妊娠合并症、无阴道分娩禁忌证、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为阴道放置欣普贝生的研究组和小剂量缩宫素静滴的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用药12h后宫颈Bishop评分变化、临产情况、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产程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评分及引产成功率均高于缩官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用药后至临产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欣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安全有效,与缩宫素相比,促子宫颈成熟有效率高,临产时间短,对新生儿不良影响小,可有效降低难产率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叶光荣  张伟  黄显翔 《西南军医》2010,12(6):1059-1061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机妊娠梅毒治疗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4月于我院进行生产治疗的妊娠梅毒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12周治疗组)20例、B组(13~28周治疗组)20例、C组(≥29周治疗组)20例和D组(未治疗组)20例,将四组患者的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死胎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率、Apgar评分及母婴RPR滴度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A组的足月分娩率高于B、C及D组,以D组最低,A组的早产率、死胎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率均低于B、C及D组,以D组最高,A组1min及5minApgar评分均优于B、C及D组,母婴RPR滴度A组也最佳,其中A组中治疗2个疗程者母婴RPR滴度优于1个疗程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早期的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主张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256例孕晚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波  王凤玫  李荣金 《临床军医杂志》2013,(10):1055-1056,1059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分娩的256例双胎妊娠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分娩结局,并选择同期分娩的300例单胎孕产妇做对照分析。结果 3年里双胎妊娠发生率为2.99%,近年升高明显。常见的合并症有早产(47.66%)、胎膜早破(31.64%)、妊高征(14.45%)、产后出血(12.89%)、胎位异常(60.93%)、贫血(12.11%);围生儿异常情况主要有:胎儿死亡(2.34%)、早产儿(92.19%)、低体质量儿(76.56%)、重度窒息(9.38%)、新生儿死亡(4.30%)。结论双胎妊娠增加了妊娠晚期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病死率。故加强双胎妊娠监护,及时防治并发症,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及时机,是改善双胎妊娠结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大胎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A组)分娩特大胎儿孕妇及200例(B组)分娩正常体重胎儿孕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及妊娠合并症。结果我院2003~2009年特大胎儿的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研究组(A组),产妇年龄18~45岁,平均30.15岁;对照组(B组),产妇年龄20~41岁,平均31.4岁,两组平均年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35岁患者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经产妇117例(52.7%),B组经产妇55例(27.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孕40周后特大胎儿的发生比率升高,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中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良者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孕产次均有关系,与糖尿病的关系还需大样本的筛查研究来进一步探讨,掌握好特大胎儿的高危因素,对产前准确判断特大胎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