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皮下潜行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剪切术治疗肛裂的效果,对80例肛裂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行皮下潜行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剪切术与经典的括约肌侧切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在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创口愈合时间为(5.2±1.0)d,明显短于对照组(12.4±2.9)d(P〈0.001),术后疼痛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35±0.74)分及(3.25±2.85)分(P〈0.001)。两组病人肛裂均治愈,肛门功能均良好。结果表明,皮下潜行肛门内括约肌侧方剪切术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混合痔伴肛裂的疗效,将混合痔伴肛裂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PPH加内括约肌切开术)和对照组(外剥内扎术加肛裂切扩术),每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术后疼痛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及术后疼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PPH加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混合痔伴肛裂患者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扩大PPH的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侧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6—2018-03间商水县中医院收治的92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松解术,观察组采用改良侧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内括约肌松解术。比较2组疗效、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疼痛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侧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种术式治疗肛裂前后肛管直肠压的变化观察,探讨可能造成肛裂术后肛门失禁的原因,为寻找更优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将确诊的10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用肛门内括约肌侧位切断术,对照组50例采用肛门内括约肌后位切断术。对两种治疗肛裂的术式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疗程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排便等指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近期疗效、术后并发症(创13水肿、创口感染、肛门狭窄、术后排尿困难)、术后排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疗程、术后出血、术后疼痛及肛管直肠压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肛门内括约肌侧位切断术较肛门内括约肌后位切断术治疗肛裂具有创口小、愈合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者68例肛裂患根据采用便利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侧位开放式肛裂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观察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肛裂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术后轻度疼痛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的肛管直径更长,切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少,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侧方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应用在肛裂的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侧方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对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剥内扎加侧方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脱察两组患者术后3h及术后第一次排便时的疼痛情况,创缘水肿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在缓解术后3h及术后第一次排便时的疼痛、减少创缘水肿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叫,外剥内扎加侧方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能显著缓解环状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7-05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7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行改良外剥内扎术,观察组44例行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比较2组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GQOLI-74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外剥内扎术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临床疗效及其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选取Ⅲ期肛裂患者150例,均采用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观察创口愈合时间、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及测定手术前后肛门直肠压力,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创口平均愈合时间(16±2.87)d,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前肛管静息压较正常人显著升高(P0.05),肛管舒张压较前显著降低(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肛管舒张压较前明显升高(P0.05),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次侧方内括约肌切开加双缘结扎术治疗Ⅲ期肛裂疗效显著,能有效地解除内括约肌痉挛,改善肛裂溃疡面的供血不足,促进肛裂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对慢性肛裂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2016-08—2018-08间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肛裂患者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肛裂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肛裂患者采取潜行侧方内括约肌松解术,可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钩刀治疗Ⅱ期肛裂46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Ⅱ期肛裂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9例,治疗组运用小钩刀手术治疗,对照组用侧切内括约肌术。以术后创面疼痛、术后愈合时间以及综合疗效为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愈合时间、疼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钩刀治疗Ⅱ期肛裂,愈合时间短、疼痛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肛瘘切开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LIFT术治疗,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术后肛门疼痛、肛门功能、并发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4.7±4.06)min,长于对照组的(21.7±3.91)min;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3.49±2.7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67±2.81)d(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在各时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T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能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且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但在手术时间和治愈率稳定性方面,与肛瘘切开术比较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内括约肌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改良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Ⅲ期肛裂的疗效,将128例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内括约肌左后或右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对照组64例采用传统内括约肌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均治愈,创面在术后4周内全部愈合,但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内括约肌左后或右后位侧切加肛裂病灶切除术是传统内括约肌侧切术的改进,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采用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该类混合痔65例(观察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5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在平均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水肿发生例数、术后出血评分、术后尿潴留例数、疼痛评分、术后1年复发例数方面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可缩短单个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口愈合时间,且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创缘水肿及术后出血,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年复发率、术后尿潴留情况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治疗Ⅱ、Ⅲ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时可优先选择RPH联合外痔切除术,以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7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肛裂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VA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愈合时长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肛裂患者采用肛裂切除术结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和疼痛。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入住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内括约肌切开术,63例)、治疗组(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65例),以两组术后创面疼痛、便血量级别、创面愈合时间、疗效为主要观察指标,并通过随访评价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 d、10 d疼痛积分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缓解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日术后首日便后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便血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便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便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 d治疗组有效率为55.4%、显效44.6%,对照组有效率71.4%、显效率2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9)。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38±3.89)d,对照组为(25.16±6.89)d,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变形。在两年后随访中,治疗组1例复诊,对照组6例复诊,两组复诊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患者在局部用药后症状缓解,未复发。结论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良好,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治疗Ⅲ期混合痔伴肛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Ⅲ期混合痔伴肛裂患者,其中行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52例(治疗组),行痔核切除联合肛裂切除术4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切口边缘水肿、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肛裂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0.1±3.0)mLvs.(14.3±2.9)mL,t=7.049,P0.05];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6.7±2.1)minvs.(17.22±1.4),t=1.445,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12.2±0.6)dvs.(16.8±2.6)d,t=11.746,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疼痛、术后切口边缘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3.33,P=0.068;χ~=0.023,P=0.897)。术后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肛裂复发,无肛门松弛;治疗组无肛周湿疹发生,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肛周湿疹。结论: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治疗III期混合痔伴肛裂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轻、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观察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对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应用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慢性肛裂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术后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肛门给药,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用药后疼痛反应明显减轻,愈合时间缩短。疼痛积分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63,P〈0.01)。两组患者均一次全部治愈。两组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和长期门诊随访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内括约肌侧切术配合复方角菜酸酯栓治疗慢性肛裂,术后疼痛明显减轻,疗程缩短。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两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将286例肛裂患者分为两组,I组采用肛裂切除术加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Ⅱ组采用侧方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近期均治愈,I组术中出血较多,创口愈合慢,但肛门括约肌松解彻底,无复发,术后并发症少;Ⅱ组术中出血较少,创口愈合快,但易形成血肿,易复发。结果表明,对慢性肛裂患者行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应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术式选择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治疗III期混合痔伴肛裂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6例III期混合痔伴肛裂患者,其中行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52例(治疗组),行痔核切除联合肛裂切除术4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切口疼痛、切口边缘水肿、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肛裂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0.1±3.0)mL vs.(14.3±2.9)mL, t=7.049,P<0.05];手术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16.7±2.1)min vs.(17.22±1.4),t=1.445,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12.2±0.6)d vs.(16.8±2.6)d, t=11.746,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疼痛、术后切口边缘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轻,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3.33,P=0.068;χ2=0.023,P=0.897)。术后随访1~2年,两组均无肛裂复发,无肛门松弛;治疗组无肛周湿疹发生,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肛周湿疹。 结论: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治疗III期混合痔伴肛裂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切口疼痛轻、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与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功能损伤情况,将90例环状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各45例,并对患者术后肛门感觉、肛门闭合及控便功能进行测试,以4级评分标准评分。结果显示,随访6个月至1年,90例均一次性手术治愈,两组疗效及创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肛门感觉、肛门闭合、控便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损伤小,肛门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