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0.4 m L皮下注射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 L稀释后静滴治疗,观察周期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较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连用14 d后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血肿及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非致命性肺栓塞,5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治疗组3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症形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血红蛋白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血肿,1例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血肿。两组患者血肿及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溶栓后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深静脉血栓溶栓后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华法林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每日治疗1次.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10例(35.71%),治疗组患者治愈12例(4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与对照组89.29%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溶栓后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及时加用具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作用的丹红注射液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丹红注射液与常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进行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78例系2010年1月~2011年1月两院心内科住院或心血管专科门诊病人,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作用作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肾损害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73.22±10.56岁,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加服丹红注射液或安慰剂前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等基本情况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好发于下肢.近年来,笔者通过丹红针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华法令治疗深静脉血栓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共42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56.5岁),其中男12例,女9例;观察组21例(平均年龄54.8岁),其中男11例,女10例.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临床治愈率达78.94%,总有效率为97.36%。结论抗凝、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消心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间断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d,共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养阴生津,可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脏功能及耐力。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40例对照,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ACI诊断标准[1],发病在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女15例,男25例;年龄35~85岁.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丹红注射液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笔者对本院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1].近年来,笔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脑梗死4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共86例,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9.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69.5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丹红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末阶段.随着社会日趋老龄化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为了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案,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常规西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硝酸酯类等治疗的基础上,辅佐丹红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23例,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缓慢静脉输注,合并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组单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疗程均为2周。观释比较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静脉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两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患肢的周径在治疗前后减少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皮下出血、内脏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未预防性使用任何抗凝药物,仅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有无DVT和致死性肺栓塞(PE)的症状与体征,术中记录出血量,术后记录伤口引流量。术后14天监测血红蛋白、血小板,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8例DVT阳性,DVT发生率17.8%;对照组19例DVT阳性,DVT发生率4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丹红注射液对THR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89±72)mL,术后伤口引流量平均(248±65)mL,血红蛋白含量(103±15.3)g/L,血小板计数(210±25)×109/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平均(385±72)mL,术后伤口引流量平均(247±64)mL,血红蛋白含量(100±15.1)g/L,血小板计数(209±25)×109/L。虽然治疗组较对照组出血量稍多,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显著降低THR后DVT发生率,且在该作用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脉络宁注射液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预防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方法将236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术前12h、术后12h及术后7~10d给予脉络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对照组手术前12h、术后12h及术后7~10d按100AXaIC.u/kg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两组手术方法及其他术后处理相同;观察其并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伤口引流量。结果两组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3例和2例;伤口引流量分别为(384.4±263.7)和(342.4±231.6)m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骨科手术后注射脉络宁注射液能有效安全地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