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肠缺血一例     
患者 男 ,5 5岁。腹痛 2天 ,加剧绞痛难忍向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 1小时入院。查体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及 ,左上腹及剑突下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卫 ,未扪及包块 ,叩诊鼓音 ,听诊肠鸣音减弱。血常规 :白细胞 10 .7×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80。半年前曾因左下肢动脉血栓行取栓术。CT扫描 :左上腹小肠扩张 ,肠壁呈环形对称性增厚约 1cm ,呈节段性分布 (图 1)。增强后 ,增厚的肠壁呈层状强化 ,即粘膜层和肌层浆膜层为相对高密度、粘膜下层为低密度的“双圈征”。下腔静脉强化 ,肠系膜上静脉管壁环形强化 (图 2 )。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栓塞…  相似文献   

2.
病例资料患者,女,76岁,无明显诱因消瘦2个月,食欲差,全身乏力,20天前出现腹痛,以下腹及剑突下为著,呈持续性钝痛.CT平扫示胰头钩突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等、低密度,大小约8.0cm×5.3cm,CT值22~53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显著强化(图1),CT值41~98 HU,延迟期肿块强化程度稍有下降(图2),CT值为46~80 HU,肿块内可见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肿瘤推挤肠系膜上动、静脉,压迫下腔静脉及十二指肠套,肝内外胆管继发轻度扩张,胆囊增大,胰管未见扩张.胰腺穿刺活检取出2条灰黄条索状组织,大小约1.0cm×0.2cm×0.1cm.镜下见癌细胞呈梭形、束状、旋涡状排列(图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MA部分阳性,Desmin及H-caldesmon灶状阳性,AE1/AE3及S-100个别细胞阳性,CD117、CD34、DOG-1阴性;Ki-67增殖细胞指数>35%.病理诊断:胰腺肌纤维母细胞肉瘤.  相似文献   

3.
庞涛  张经建  马祥兴  柳橙  邓凯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56-1258
目的:探讨CT对硬化性肠系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表现.结果:11例硬化性肠系膜炎均起自系膜根部.围绕系膜血管,肠系膜密度增高,平扫CT值为-45~-35 HU,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120~-100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示肠系膜无明显强化.9例肠系膜周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病变内可见小结节、有明显强化;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有脂肪存在,形成脂肪环征(6/11),5例无此征象;肠系膜血管被软组织包绕;8例可见到假肿瘤包膜.结论:CT检查是诊断硬化性肠系膜炎非常有价值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4.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块最大直径平均14.8 cm,直径>10 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膜7例,肠系膜3例,腹膜1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肝脏1例.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其中4例在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穿行其内.8例(44.4%)肝转移,2例(11.1%)肠系膜转移,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7例,而Desmin阴性16例,S-100阴性14例.病理诊断EGIST高度恶性11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良性1例.结论 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IAF)的病理及CT影像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影像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2例病灶均为单发,1例位于小肠系膜,平扫呈囊实性混杂密度,增强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侵犯邻近小肠及横结肠,病灶内见多发积气;另1例位于小肠中段浆膜面,平扫密度略低于腹壁软组织,增强轻度延迟强化,与邻近小肠分界不清,病灶内有大片边界不清之低密度区。病理:肿瘤由纤维母细胞样的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波浪状排列;免疫组化:vimentin阳性,β-catenin阳性,S-100阴性、Desmin阴性。结论 IAF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其病理特点密不可分,最终诊断有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岁5个月.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史,羊水量正常.主因间断呕吐10余天入院,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未见咖啡样物.神经科检查:前囟未闭合,张力较高,余均阴性.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CT平扫:后颅窝偏左侧可见类圆形等-稍低密度肿块,边缘较清楚,双侧脑室颞角明显扩张(图1).  相似文献   

7.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MSCT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P)的MS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SFTP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19例中,CT平扫显示18例肿块边界光整,1例部分边界欠清,侵犯心包;6例密度均匀,13例密度欠均,1例可见钙化及坏死囊变;增强扫描肿块大部分中度一高度不均匀强化;11个较大肿块内可见强化血管。SFTP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无临床症状或肿瘤压迫症状。病理学表现为肿瘤由梭形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区,间质可见血管,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免疫组化vimentin、CD34弥漫阳性,CK阴性。结论:SFTP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软组织肿瘤,临床无特异性表现;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图像后处理有利于病变的显示和诊断;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8.
李晨 《放射学实践》2016,(9):897-898
病例资料患者,男,59岁,因反复口干、多饮、多尿、消瘦8年余,复发伴头昏10天余入院,无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血清铁蛋白583.10 ng/m.影像学检查:CT示左下胸膈肌水平脊柱旁一片团状软组织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与邻近膈肌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1~3),邻近支气管未见明显狭窄或扩张,亦未见明显毛刺及胸膜牵拉(图4、5),可见双侧肺门、纵膈局部小淋巴结,心影未见增大,双侧胸膜未见明显增厚,胸腔未见明显积液,肋骨及胸骨未见破坏.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6岁。因持续性下腹部胀痛15 d余入院,妇科B超初步疑诊宫颈癌。CT 检查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颈、体部见多个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欠清晰,内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后肿块呈轻度强化(图1,2),病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MR显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颈、体肌层内见数个融合的类圆形异常信号影,病灶信号相对均匀,T2 WI矢状位示宫颈及子宫黏膜连续,黏膜线呈受推压改变(图3),Gd-DTPA 增强扫描后肿瘤病灶强化程度低于正常子宫肌层,呈轻度强化表现,因此病灶边界清晰显示(图4),病灶内见片状的无强化区。DWI 上肿块呈明显高信号(图5),ADC值为0.65×10-3 mm2/s。未见明确盆腔淋巴结转移征象。患者于本院行分段诊刮:未见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内查可见灶性增生的 B淋巴细胞,不排除 B 细胞性淋巴瘤可能。随后患者行宫颈肿块穿刺活检,大体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考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倾向生发中心型(图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肠系膜脂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评价肠系膜病变组织及与邻近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的CT值差异情况。结果 45例肠系膜脂膜炎均累及小肠系膜,直达小肠肠袢,表现为小肠系膜的云雾状密度增高影,且与周围正常腹腔和腹膜后脂肪有较清楚的界限,平扫CT值-40HU~-70HU;32例可见类似肿瘤的"假包膜征"形成。26例可见"脂肪环征"(fat ring sign),其中10例可见钙化。23例脂膜炎病变内小结节,边界清晰,且可见淋巴结门影,其内密度均匀,增强示明显强。肠系膜病变部位的CT值(-60.32±15.23)HU与腹膜后正常脂肪组织(-102.35±7.78)HU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肠系膜脂膜炎具有一定特征,可对病变大小、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等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