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晓琴 《家庭医药》2016,(7):173-173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为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重症颅脑损伤常规护理组)各24例,观察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探讨循证护理的护理模式以及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重症颅脑损伤循证护理组的患者在临床治愈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3例,采用循证护理。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9例,病死率16.7%;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7.5%。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44.4%;观察组出现并发症13例,并发症发生率24.5%。对照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明显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6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良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加快恢复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人住我院ICU的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气道湿化和吸痰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吸痰后SpO2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结束时、吸痰后1min、吸痰后5min血氧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并ARDS患者机械通气湿化和吸痰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减少SpO2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行有创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置管情况、颅内压波动情况、预后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波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P<0.05)。结论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波动的发生率,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两组进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和预后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MA、NDS和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45.2%(19/42),远高于对照组的21.4%(9/42)(χ2=5.36,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能够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早期实施胃肠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进行胃肠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DCA循环管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预防及预后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外二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防治中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同时可改善预后效果,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02-203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常见并发症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按入院顺序单双号法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重度颅脑外伤常见并发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颈部压疮、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护理组恢复良好者12例,占46.2,对照组8例,占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常常危重,常引起多系统并发症,我们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和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10月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37例患者采用康复护理和神经节苷脂治疗,采用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生活质量评分分别评定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GOS、生活质量(睡眠、精神、饮食、疲劳、心理状态、治疗态度、疾病认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和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环孢素A联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意识觉醒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孢素A联合纳洛酮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2~3周后进行相关护理,而观察组在入院当日就主要围绕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分别在不同阶段展开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组间进行护理结果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Barthel指数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观察组更优,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功能及脑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循证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重点从气道管理方面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气道管理方案,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进行气道管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0.0%,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案,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治和护理,并给予高氧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严格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对家属做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365,P0.01),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660,9.696,P0.01)。两组中、重度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2,0.258,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实施人本位家庭访视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定期人本位家庭访视给予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门诊随访及电话随访,对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6个月时的两组患者进行Karnofsky预后评定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 两组的Karnofsky预后评定与ADL评定随出院时间的延长均呈升高趋势,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两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展人本位家庭访视,可协助患者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液,并做好专科护理工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营养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利于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恢复,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6例重型颅脑外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可以缩短患者的入院抢救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是一种对患者和医务人员都有利的管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英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4):128-130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B(传统康复护理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同时结合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B比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均有较大程度改善,降低了残疾率。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能力,减少残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循证组及常规组各120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结果循证组持续高热16例,肺部感染27例,压疮3例,1周内死亡2例,比较常规组分别低11.67%、15.00%、4.17%、5.83%;循证组Barthel指数:(88.9±16.9)分、Fugl-Meyer评分(59.5±9.2),较常规组分别高(14.2±4.8)分、(17.0±2.5)分,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行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一周内死亡率和提高康复后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循证气道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重点从气道管理方面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制定气道管理方案,指导临床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死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死率为10.0%,对照组为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气道管理方案,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