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心理干预,采用SAS、SDS、IPROS评分评价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经干预治疗后,入组2个月后SAS、SDS、IPROS评分均比入组时具有显著性下降(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在给予利培酮治疗的同时给予标准精神科护理和一般情感支持,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与系统化认知心理干预,住院观察8周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用症状评定量表(PANSS)进行评估。结果入组8周末,试验组PAN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与出院6个月后评分差值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PANSS总分减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系统化认知干预,能较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故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9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干预组脱落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综合干预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复发率,再住院率,再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所有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干预结束时,干预组的BPRS,NOSIE-30中的总消极因素及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复发率(20%),再住院率(2%),再就业率(51%),皆优于对照组(分别为40%、19%和23%)。结论全程综合干预对控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社会功能和再就业率,以及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MI)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MI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IPROS、SANS、ADL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后IPROS、SANS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ADL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IPROS、SANS、AD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认知行为干预对于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防止和恢复社会功能障碍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理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入院顺序编号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TAQ评分(18.32±2.64)分、Morisky评分(7.28±0.49)分高于对照组的(15.04±3.42)、(6.35±0.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心理干预和职业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操作性行为训练,认识行为治疗、健康教育指导及家访、集体座谈会等形式心理行为干预,以生活质量表(GQOLI)及患者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就业)作为评定工具.结果 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体生活... 相似文献
8.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干预是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康复和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出发,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强化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B组、C组),三组患者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A组接受常规干预;B组接受临床导向的自知力教育;C组接受认知为导向的自知力教育。结果 A组干预前后的IPROS各项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干预后的IPRO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C组患者的IPROS各项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干预后的NOSIE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无明显差异(P>0.05);B组、C组干预后的NOSIE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C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加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残留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加快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干预组,80例在非护理干预科病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单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和社会综合干预措施,于干预前,出院后随访6月和1年末,采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PANSS评分出院后随防6月及1年末干预组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SDSS评分出院后随访6月及1年末干预组职业和工作、社会活动、家庭职能、生活自理、责任性和计划性等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李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8):1181-1184
目的 探讨心理综合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脑卒中患者的不同疾病类型及心理特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医院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在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SDS评分(423±6.4)及SAS评分(46.9±8.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通过6个月护理干预后,Barthel评分为(80.8±15.8)分,较对照组[(50.2±18.2)]分相比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情绪障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并促进了躯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首次确诊精神分裂症患者109例(实际入组患者),按病案单双号分为干预组58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的社区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分别于第1、3、6、12、24及36个月末时对复发例数进行统计。结果干预组第3、6、12、24及36个月末时复发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预防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有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药物与心理行为干预联合治疗及单独应用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选择2010年1~12月门诊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年龄17~46岁,平均26.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9.8个月;对照组26例,年龄19~49岁,平均28.1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0.8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进行评分,计数前列腺液常规中白细胞。结果治疗组的32例患者中,总有效率达93.8%。对照组26例患中.总有效率达76.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辅以心理治疗使患者趋于稳定、镇静、乐观,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建忠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5):560-56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200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足量、足疗程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住院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在药物治疗3周后增加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出院后持续随访1年,每月集中一次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及残留期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将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心理治疗,将进入缓解期及残留期精神分裂症的234例患者分成综合干预治疗组及用单纯药物治疗组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缺陷和认知功能.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3.78、3.15,均P<0.05).观察组的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2.58,P<0.05).进入缓解期及残留期后,综合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总分显著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t =8.97、2.27,均P<0.05).结论 综合干预有利于减少精神分裂症缓解期及残留期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心理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邱带妹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0):102-10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宫颈癌并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前访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通过综合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宫颈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明显的减轻。结论对宫颈癌手术患者进行综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减轻患者不良的负性情绪,增进手术的耐受能力,使其以较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台疗,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同时接受1年的综合干预,采用护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N-BP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PANSS-EC、N-BP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PANSS-EC评分为(6.70±1.5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0±2.30)分;研究组N-BPRS评分为(48.21±11.6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87±11.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35.6%,低于对照组的75.6%;研究组家属满意度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危机应对能力,可缓解精神症状,降低复发率,改善社会功能,对促进其回归社会有较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12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PANSS评分、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