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皮炎湿疹患者的皮肤菌群,并与正常皮肤寄生菌进行比较,探讨病原菌感染种类与皮炎湿疹类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皮炎湿疹患者(皮损组)皮损部位和对应的非皮损(非皮损组)与健康对照组部位同时取材做细菌、真菌培养,培养结果进行常规菌种鉴定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90例皮炎湿疹患者皮损细菌总检出率为67.7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1.11%,马拉色菌检出率为47.78%,均明显高于非皮损部位及健康人正常皮肤,但三者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损中马拉色菌的检出率为71.43%,明显高于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损部位的检出率37.1%;急性渗出型皮损细菌总检出率81.63%,显著高于慢性斑块型皮损的总检出率的51.22%,而二者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马拉色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继发感染患者皮损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37.78%,显著高于临床无感染的皮炎湿疹患者的检出率19.44%,而马拉色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皮损部位病原菌的感染或定植与皮炎湿疹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当皮损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马拉色菌感染增加时,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常表现为急性渗出型皮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病原菌感染的种类和数量,有效地改善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汗斑患者马拉色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马拉色菌各种类在汗斑患者中的分布情况,笔者使用Leeming-Norman培养基培养马拉色菌镜检阳性的汗斑患者皮肤样本,然后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马拉色菌感染与寻常型银屑病进展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潜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12月于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马拉色菌感染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0例为感染组,同期40例未感染马拉色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NLR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 (NLRP3)炎症小体水平、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感染组重度患者占比、VAS评分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皮损处的NLRP3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8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皮损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合并马拉色菌感染与重度病情风险相关,其机制可能与NLRP3炎症小体活化引起的炎症因子释放及氧化应激两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美霞 《现代医院》2005,5(6):66-66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马拉色菌毛囊炎9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41例口服伊曲康唑0.4g,每日1次,餐后顿服,连服两周后改为每月1次,每次0.2g,连服5个月。B组在此基础上待患者治愈后从翌年5月始每周1次,每次200mg,连用6~8个月。结果A组总有效率95.1%,B组为96.1%,无显著性差异。但A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43.9%和3.9%。结论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治愈率和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恰当的治疗方法则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建立常见马拉色菌的鉴定数据库,探讨该系统鉴定马拉色菌的应用前景.方法 采用表型及PCR扩增、测序的方法鉴定菌种;选取糠秕、合轴和球形马拉色菌,接种于FF微孔板,记录其对95种不同碳源的利用情况.结果 3种马拉色菌中绝大部分菌株可以利用吐温80、糊精;所有马拉色菌菌株均不能利用β-环式糊精、D-半乳糖醛酸、癸二酸;3种马拉色菌对碳源的利用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同种马拉色菌对碳源的利用趋势基本相同;糠秕马拉色菌可以利用N-乙酰-D-葡萄糖胺、D-纤维二糖、i-赤藻糖醇、D-果糖等;而球形和合轴马拉色菌均可以利用D-阿拉伯糖、L-阿拉伯糖、D-核糖和D-木糖;其中合轴马拉色菌可以利用甘油/丙三醇.结论 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采用一种特殊的表型鉴定方法,可以对该3种常见马拉色菌进行鉴定,初步推测该系统在马拉色菌不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马拉色菌属主要相关皮肤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色菌属主要相关皮肤病有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大量文献表明对皮损较少的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可局部用药,对于多次复发和/或皮损广泛者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联合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抗真菌治疗也是其治疗指征。  相似文献   

7.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称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脂溢性皮炎患者血清抗糠秕马拉菌抗体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溢性皮炎 (S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目前一般认为SD的发病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皮脂分泌过多、感染、免疫缺陷等。许多研究表明 ,SD的发病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及继发糠秕马拉色菌 (M .furfur)感染密切相关[1] 。但SD与M .furfur相关的体液免疫关系的研究则众说纷纭。本研究以M .furfur的可溶性提取物为抗原 ,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 ,对SD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的IgG、IgM、IgA抗体进行检测 ,以探讨体液免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 材…  相似文献   

9.
湛先荣 《中国校医》2004,18(4):362-362
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误诊时有发生.本文对笔者所遇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以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花斑癣俗称“汗斑”,是一种侵犯皮肤浅表角质层的慢性皮肤真菌病。其病原菌叫做马拉色菌,为正常人皮肤上常见的腐物寄生菌,属嗜脂酵母菌,喜欢在温暖、潮湿、有脂肪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因此,高温高湿、局部多脂多汗、不卫生、营养不良、存在其他慢性感染、存在家族易感性等,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