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季节、时间、年龄及死亡原因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5年5285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居前三位的院前急救疾病依次为各种外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别占32.43%、15.27%、12.09%;其季节性不明显,在时间上以下午4时至8时最多,占21.82%,其次是晚上8时至12时,占20.74%;以青少年居多,占48.84%,其次是老年,占29.29%,再次是中年,占18.85%;死亡原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伤。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以不断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东莞市虎门镇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急诊科2009年度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和21-60岁的青壮年为主,一天内在10-22时以及冬、春季院前急救较密集.外伤以车祸和头部外伤为主,非外伤中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多见.结论:一天内在10-22时以及冬春季节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本区域的院前急救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佛山市狮山镇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本区域院前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华立医院急诊科2009年度院前急救14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和21~60岁为主,创伤占55%,其中车祸占59%.非创伤急救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院前急救后64%患者急诊入院治疗,其中39%紧急入院手术治疗,7%)转入危重症监护室治疗.院前死亡67例,其中创伤导致死亡18例,非创伤49例,院前CPR成功11例.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为依据,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持续进行院前急救的技能培训,尤其是创伤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培训,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调查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所属社区人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及常见急诊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月份分布、呼叫反应时间及转归等.结果 福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院前急救病例总计2130例.在2130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占院前急救比例最多,以31 ~40岁青壮年阶段为主;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明显居多,约占该年龄段的50.57%.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7∶1.院前死亡190例,主要死因是创伤(69例,占36.32%),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以上年龄段明显居多(53例,约占该年龄段81.54%).院前猝死患者中,从发病至120现场抢救期间,目击者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患者均以冬春季节为最多.院前急救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0.0±6.1) min、(11.8±5.9) min;院前死亡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1.2±6.2) min、(29.0±21.1)min.结论 (1)加强社区人群的卫生健康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高危人群自身的防病意识,尤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有效减少院前急症、甚至猝死的发生.(2)重视社区人群院前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减少死亡有着重要意义.(3)加强急诊网络建设、严格遵循“就近原则”、院前120同相关部门紧密联合处理突发事件,可有效提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江区2009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19-59岁男性为主,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患者较密集;疾病谱排序的前3位病种为外科类疾病(车祸伤、普外、骨科),次3位病种为内科类疾病(神经、呼吸、心血管).结论:一天内在8-22时及夏季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性别、就诊时间、疾病分类、转归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9年内院前急救患者2036例,男女比1.73:1;10~12月份为急救高峰月份;每天7:00—9:00,19:00—21:00为急救高峰时间;疾病分类中创伤占67.63%、严重创伤占8.74%、多发伤占3.49%、非多发伤占5.26%、非严重创伤占58.89%、内科疾病占23.62%、理化因素疾病5.45%、其他妇儿疾病占3.29%。多发伤是主要死因。结论分析本地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合理配置院前急救资源,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可为提高院前急救质量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各类出诊原因、院前急救使用物资及急救操作。方法对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出诊的出诊原因、院前急救物资使用及疾病转归进行分析。结果现场急救成功率94.5%,死亡率5.5%;到达时患者休克3.7%、意识障碍17.1%、呼吸心跳停止4.9%。出诊原因最常见为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占29.3%。院前急救物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担架,占81.1%。院前急救操作最多的是球囊辅助通气,占6.1%;其次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分别占4.3%、2.4%。结论院前急救以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最多,危重患者比例较高,担架使用率最高,囊辅助通气最多。院前急救应根据分析结果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广西某大型三甲医院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1-01-01-2011-12-31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就诊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等要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院前急救患者5117例,男女比1.46:1,年龄49.28±22.26岁;院前死亡患者349例,男女比2.14:1,年龄61.34±18.49岁;院前急救量与院前死亡例数,在时间段分布上,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关系(r=0.689,P=0.013);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34.38%)、神经系统疾病(16.81%)、循环系统疾病(11.47%)、消化系统疾病(7.78%)、其他(7.60%)、中毒(6.59%);院前死亡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0.37%)、神经系统疾病(21.78%)、创伤(18.34%)、消化系统疾病(12.32%)、呼吸系统疾病(7.45%)、其他(2.87%);院前急救30~59岁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男性更易患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P值分别为0.000、0.008)。结论:①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对指导院前急救工作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监控、预防保健等提供依据;②加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及中毒的宣传教育,普及全民急救知识,实施各种危重病的院前急救演练,提高救治成功率;③加强青中年男性健康和安全防范教育,重点减少创伤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使青中年男性的预防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瑞安市职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784例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伤时间、工作特点和受伤原因等因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职业性手外伤患者以男性多见,25~44岁高发;文化程度以初中居多,其次为高中或中专;手外伤发生多聚集在7~9月和11~12月,每天的12:00-17:00、21:00-22:00为高峰;由主观原因导致的外伤占64.5%,与因客观原因受伤者相比,因主观原因受伤者中未培训、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h及工龄1年者比例更高。结论瑞安市职业性手外伤有其特定的内在发生规律,可根据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职业性手外伤的发生率,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河源市区院前急救现状,提供我省山区城市的院前急救基本资料和基本情况,探寻山区城市院前急救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对加强山区城市的院前急救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河源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暨河源市120急救中心出诊的病历资料,分析两年间院前急救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结果:两年期间共出诊7360次;车祸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占院前急救病因前三位,院前死亡病人中以车祸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空车率为8.6%.结论: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加强院前急救力量,有益于提高院前急救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降低院前急救病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70例住院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6年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970%、0.556%、0.292% ,呈逐年下降趋势;70例死亡患儿中新生儿36例,占51.4% ,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婴儿4例,占5.7%,幼儿7例,占10.0%,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学龄前期10例,占14.3%,学龄期13例,占18.6%,死因以损伤中毒为主.结论 新生儿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是我院住院患儿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孕期保健、胎儿监测,预防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提高儿童和家长对伤害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4349例急诊抢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急重症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05-01~2007-12 434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疾病谱构成、年龄构成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①抢救患者年龄以70~79岁最多,占30.3%;60岁以上患者占62%.②排在前十位的疾病类别依次为: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外伤、肿瘤、中毒、猝死、休克及肾功能不全.③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为1.2∶ 1);男性多于女性(1.63∶ 1).60岁以下患者中, 出血性脑卒中多于缺血性脑卒中(为1.2∶ 1).④死亡患者疾病构成比例依次为:神经系统(40.5%)、猝死(12.9%)、呼吸系统(12.2%)、心血管病(11.6%)、肿瘤晚期(6.9%)、休克(3.8%)、创伤(2.5%).40岁以下死亡患者所占比例依次为:神经系统(26.2%)、外伤(23.8%)、猝死(14.3%)、中毒(11.9%);在40~59岁死亡患者中,约80%是由于因心、脑血管病死亡;随年龄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及死亡比例增加.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疾病占60%以上.结论 我院急诊抢救对象主要为老年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应加强社区老年慢性疾病管理及建立急诊-社区绿色通道, 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率;心脑血管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应从年轻人开始.同时应关注青年人的心理健康,以减少自发性行为造成的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y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 .结果 2007年本市中心城区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86 815人,男女比为3.89:1,老年人占84.95%.其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高热、肿瘤急症、急腹症、妇产科急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为12:15,高峰时段为05:43至17:45,不同疾病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一年中,院前急救无明显高峰期,但高热、急腹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期.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因此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救需求,是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外伤病人死亡的相关因素及措施。[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22000例需急救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到达现场已死亡的1000例病人的主要病种为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占39.9%,循环系统疾病占27.5%,外伤占10.0%;在外伤中头部外伤(64%)具有最高的致死率,其次为复合伤(13%)和胸部伤(11%)。[结论]外伤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因素为车祸、高坠伤、暴力外伤,现场死亡的主要因素包括创伤造成的失血性休克、二次损伤等,医院应切实加强培训公众急救知识和管理院前急救的力度,从而为挽救病人生命提供更多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特点,为制定合理的院前急救策略以及提高本区域的院前急救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受理出诊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出诊目的主诉等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院前急救患者前6位的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昏迷、外伤、心脑血管疾病、车祸伤、酒精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和时段分别为14:09及7:08~21:31。昏迷、外伤、车祸伤以及酒精中毒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结论合理调配急救资源,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扩大院前急救的服务范围,方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科死亡患者的死因以及发病年龄,时间性、季节性等,为急诊医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急诊科死亡患者共1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死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到死亡时间、死因、有无院前急救、是否尸检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年龄〈60岁中男性死亡率较女性高,其中20~29岁之间年轻人死亡率较其他年龄段高;年龄≥60岁后男女死亡比例相当。秋季死亡率较其他季节为高(31.11%)。除秋季以外伤死亡发生率最高外,其他季节均以猝死死亡占第一位。春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亦较高。本文死亡高峰时间为15:00~18:00。死亡原因排序先后为猝死16.30%,循环系统疾病14.80%,肿瘤终末期12.59%。急诊以肿瘤患者停留时间最长,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者。所有病例呼叫院前急救的尸检率仅2.96%。结论本院急诊科死亡患者有时间、季节特点,死因以猝死和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同时本地区居民急救意识高,但尸检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9年黄山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车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黄山市急救中心2009年度病因记录为车祸的院前急救病例数据和同期所有病例为基础,对车祸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地院前急救病例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车祸,约占全部院前急救病例的37.19%.车祸患者的男女比约为1.97:1,30~59岁年龄段的患者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院前急救车祸的日高峰时间为17~20时,月度高峰是10月.结论:黄山市区及周边地区院前急救的车祸患者有其自身流行病学特点,应制定相关措施予以干预,以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小锋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58-2059
目的:研究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到本院急诊患者的疾病谱、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职业和就诊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33 533份调查表,急诊病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所有急诊患者比例的72.26%.5、6、7月就诊患者最多.每天17~22时为就诊高峰.结论:外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为急诊的常见病,青壮年患者为急诊患者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特点,为临床管理与急救提供依据.方法 对306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死亡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率为0.59%;死亡原因主要为猝死(38.89%),其次是多器官功能衰竭(22.22%);死亡患者以精神分裂症居多占77.78%,年龄≥50岁占83.33%,病程≥11 a占66.67%,住院时间1 a-5 a占55.56%,合并躯体疾病较多(其中低钾血症50.00%,高血压病44.44%),心电图异常率高达83.33%;患者死前1周多有纳差,体温升高,眼睑、下肢水肿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死亡时间主要分布在0:00时-8:00时(55.56%);春季死亡率高达44.44%,夏季为22.22%,秋季、冬季为16.67%.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易发生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脑血管性疾病,中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减少或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医院5828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院前急救各类疾病谱以及出诊量与月份、日间各时间段的相关性,为急诊科规范建设和合理救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中医医院急诊科2008年1月1日0时至2010年12月31日24时的有效出诊病例5828例,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出诊量与月份、日间各时间段的关系及常见疾病谱情况.结果 院前急救出诊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之比为1.37:1,以19-49岁年龄段为多.院前急救出诊高峰在11、12、1、2月,每日出诊:凌晨时段(0-6时)占17.48%,上午时段(7-12时)占27.30%,下午时段(13-18时)占34.63%,上夜时段(19-24时)占20.59%.院前急救疾病排序前3位是损伤及中毒等各种外因所致疾病(占48.20%)、神经系统疾病(占13.74%)和心血管疾病(占11.05%).结论 依据院前急救疾病谱确立急诊学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急诊科应加强创伤、中毒和心脑血管疾病救治知识的培训,制定危重病的绿色通道救治方案及服务流程,建立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要规范出诊流程,根据出诊量,合理安排急救力量;要重视对男性的安全防范意识的普及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