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改良Pipbn氏分型方法,对20例股骨头骨折病人,采取手术治疗18例。其中股骨头骨折小骨块切除6例,骨折块复位内固定10例,髋关节置换1例。结果 随访平均2.3年,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和X线结果,优7例;良7例;可3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78%。结论 重视按股骨头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Ⅰ型骨折小骨折块切除是较好选择,Ⅱ和Ⅲ型需及时解剖复位内固定,Ⅳ型骨折是否行关节置换取决于年龄,年青者尽可能保留原关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股骨头骨折进行随访,分析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股骨头骨折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 a,平均3.3 a。结果: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2%。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应尽早行闭合复位和骨牵引,应根据其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内固定方式以可吸收螺钉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16例,按Pipkin分型:Ⅱ型14例,Ⅳ型2例.结果 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6.3个月.根据Thompson Epstein功能评分法,其中优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1.3%.结论 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PipkinⅡ型骨折疗效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等一系列并发症,应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影响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疗效及并发症的各种因素。 方法:解放军第101医院自2004年9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28例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折患者,按股骨头骨折Pipkin分型、不同手术入路及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分组,以X射线平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Epstein法)评估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8年(1-5年)。根据Epstein法评估疗效,优6例,良12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达64%。其中PipkinⅠ、Ⅱ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优良率100%,78%),并发症发生也不多(发生率17%,22%),但 Pipkin Ⅲ、Ⅳ型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尤其是 Pipkin Ⅳ型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仅20%,且并发症发生率达80%。采用Smith-Peterson前方入路患者及K-L后方入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头骨折至手术的时间48 h的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分型选择治疗方法,其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年龄、治疗时间、骨折脱位类型、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治疗并随访2003-2009年期间我院收治11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陈旧性骨折(Pipkin骨折)患者,按Pipkin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1例,Ⅳ型3例.患者自受伤至手术治疗时间最短3周,最长2年.应用股方肌肌蒂骨瓣移植加可吸收螺钉(或可吸收线)固定的方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陈旧性骨折,对PipkinⅢ型及Ⅳ型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及术中探查结果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及髋臼重建钢板固定股骨颈及髋臼.术后常规行皮套牵引3~6周.再行髋关节被动锻炼,3个月开始部分负重行走,6个月完全负重行走.结果:本组11例随访6个月~6年,效果优3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63.6%.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恢复快,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率低,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陈旧性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髋臼骨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然而某些特殊类型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预后均不理想,容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目的:观察特殊类型髋臼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髋臼骨折12例,车祸伤7例,压砸伤3例,坠落伤2例。骨折类型:后壁骨折2例,后柱伴后壁骨折2例,T型骨折1例,横行伴后壁骨折5例,臼顶粉碎性骨折2例。伴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1例,后脱位5例,股骨头骨折3例。患者受伤前患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采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生物型假体9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入院距置换时间3-15 d,平均6 d。置换后第1年每2个月随访患者1次,应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2例患者置换后无伤口及深部感染,无关节脱位,无下肢深静脉栓塞,无死亡病例。其中11例获得长期随访,时间6-82个月。复位的髋臼骨折在6-16个月愈合,无假体松动及下沉等。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法评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1%。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全髋关节置换可避免长期卧床,尽早下床活动及有效的肢体功能训练,减少并发症,进而重建一个无痛的、功能良好的髋关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并髋臼骨折及股骨头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例髋关节中心脱位并碗臼骨折及股骨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1年,术后无切口感染或深部感染,术后患髋功能评估:优。结论惋臼骨折常与髋关节中心性脱位相并存、CT及X线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的有效方法、非手术牵引治疗适合骨折移位小于3mm,几骨折移位大于3mm关节内有碎骨片、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宜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丰忠 《华西医学》2010,(4):761-762
目的观察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07年10月,采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1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男8例,女13例;年龄68~80岁,平均年龄72.6岁。致伤原因:摔伤16例,车祸伤5例。骨折类型:头下型11例,经颈型8例,基底型2例。合并骨质疏松17例,内科疾病3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22h,平均16h。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输血量300mL,手术后引流量平均40mL。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并发尿路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均经抗生素治疗后痊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8年。X线片检查示髋关节间隙正常。末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能及时解除患者疼痛、恢复关节功能、防止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皮质帽状骨折并髋关节脱位较为罕见。我院自1985年5月~1991年10月对此类型伤者,6例7髓采取了相应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24岁。车祸5例,跌伤1例。其中5例5髋为单侧股骨头皮质帽状骨折并髋关节脱位。1例为双髓,即左侧是股骨头皮质帽状骨折并脱位,右侧为单纯髋关节脱位。伤者于伤后不同的时间到我院治疗,就诊时间最长为伤后第8天,而受伤至手术时间分别在2~10d不等。2治疗方法2.1骨折复位伤者入院后,均先给试行手法复位,仅1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转子间骨折采用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1998-07/2006-09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合并转子部骨折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8~65岁;病程5~20年.对患者行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均采用瑞士普鲁斯全生物型人工关节.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最短随访2年.最长随访9年.置换后4个月X射线片检查示骨折端均愈合,假体形态及位置良好,无髋臼磨损及假体脱位.术后5个月患者均能生活自理.术后2年参照Harr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疗效标准评分平均90.8分,优7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一次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