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胆道梗阻对肝线粒体功能损伤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胆道梗阻对肝线粒体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复制犬胆道梗阻模型,观察梗阻的不同时段肝线粒体呼吸功能、钙含量、钙摄取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结果:胆道梗阻2周、3周、4周及5周各组(Ⅱ-V组)分别与假手术组(Ⅰ组)比较:①肝线粒体呼吸控制率、钙摄取率及SOD含量均明显下降(Ⅱ组P<0.05,其余组P<0.01)②线粒体钙含量均明显升高(Ⅱ组P<0.05,其余组p<0.01)③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各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线粒体钙含量、MDA含量与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变化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胆道梗阻后肝线粒体呼吸功能受到明显损伤,钙超载及脂质过氧化反应是造成线粒体外能损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丹参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DSZ)对缺血心肌细胞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以40%丹参注射液0.25ml/10g灌胃处理,一周后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Pit),复制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小鼠心肌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DSZ预处理小鼠心肌组织NOS、SOD活性显著增加,而MDA的含量及血清CK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减轻心肌缺血引发的损伤,保护心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缺血心肌组织NOS、SOD活性,减少MDA含量和血清C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果内酯的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于2018年3月~12月选取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标准组、盐水组、白果内酯高、中、低剂量组,各6只。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以不同药物剂量灌胃,盐水组给生理盐水2 ml,标准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给药1周后,取大鼠心肌组织,制作匀浆,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 盐水组与标准组SOD、MDA、CK、LDH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SOD与标准组无统计学差异,中、高剂量组SOD高于标准组;高、中、低剂量组MDA低于标准组,CK和LDH均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果内酯可以增强心肌组织抗氧化作用,避免细胞膜的破坏,抑制有害物质释放入血,最终达到心肌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10min再灌15min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描记标准肢体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肌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改变。结果:参麦注射液使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于模型组、持续时间较短,心肌组织匀浆中SOD、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高于模型组,MDA的含量低于模型组,心肌线粒体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灯盏花乙素调节SDF-1/CXCR4信号通路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灯盏花乙素组、高剂量灯盏花乙素组、高剂量灯盏花乙素+AMD3100(CXCR4抑制剂)组,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商品化试剂盒检测GSH、SOD、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ax、SDF-1、CXCR4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有严重损伤,血清CK、LDH、cTnI、IL-6、IL-1β和TNF-α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GSH、SOD水平、Bcl-2、SDF-1、CXCR4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高剂量灯盏花乙素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显著减轻,血清CK、LDH...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在大鼠心肌缺氧复氧(H/R)损伤中的抗氧化效应。方法 W istar成年雄性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EPO预处理组(EPO组),每组30只。EPO组大鼠经腹腔注射5 000 U/kg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照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各15只大鼠于给药24 h后采血,检测血清心肌酶活性,取心肌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每组其余15只大鼠置于常压缺氧环境中(O2的体积分数为7%)12 h后,移至常压常氧环境中2 h,予H/R损伤,取血及心肌组织,检测以上各指标。结果 H/R损伤前2组SOD、GSH以及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损伤后两组心肌SOD活力及GSH含量较损伤前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较损伤前显著升高(P〈0.05,P〈0.01),EPO组SOD活力、GSH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R损伤后两组的血清心肌酶活性显著高于损伤前(P〈0.01),而EPO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R导致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显著异常,而EPO组基本正常。结论 EPO预处理在心肌H/R损伤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在H/R损伤中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注射液抗内毒素性心肌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鱼腥草注射液抗内毒素诱导的心肌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取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C组,n=6),内毒素组(ET组,n=6),鱼腥草注射液+内毒素组(HHI+ET组,n=6)和单纯鱼腥草注射液组(HHI组,n=6),在Langendorff装置上用Krebs-Henseleit(KH)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行主动脉逆灌。在相应时点以HR、LVSP、LVEDP、LVDP、+dp/dtmax、-dp/dtmax等6项参数为指标,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结果:与ET组相比,HHI+ET组在相应时点,左心室压差与心率乘积(LVSP-LVEDP)×HR、LVDP、+dp/dtmax恢复百分率明显改善,对内毒素诱导的心肌SOD、SDH活性的降低和MDA、NO含量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内毒素心肌损伤作用,通过降低心肌中NO的量,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提高心肌对内毒素性损伤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酸枣叶总黄酮(FZS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的影响,并探讨该作用是否由其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所介导。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sham)组,I/R组,低、中、高剂量(50、100和200 mg/kg)FZSL组,以及HIF-1α抑制剂YC-1(20 mg/kg)+FZSL(200 mg/kg)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h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采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和梗死面积;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酶活性检测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心肌发生显著梗死,血清LDH和CK活性,血清IL-1β、IL-6和TNF-α含量,以及心肌组织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组(AMI)、比索洛尔治疗组(Bis)和比索洛尔+锌原卟啉9组(Bis+ZnPP),每组10只.造模后第8天,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TTC染色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损伤和纤维化程度;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Px)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HO-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比索洛尔显著提升心肌梗死大鼠缩短分数(FS%)及射血分数(EF%),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及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损伤,抑制纤维化,降低血清中CK、CK-MB、LDH含量,降低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并升高SOD、GSH-Px活性,上调心肌中Nrf2与HO-1蛋白的表达(P<0.05).而给予HO-1抑制剂ZnPP后,Bis的上述作用均被减弱或抑制.结论 比索洛尔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氧化应激,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研究Batroxobin对狗心脏I/R损伤过程中ET水平的.针狗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恢复血流90min,造成I/R模,于缺血前或缺血后15min静注Batroxobin(1U/kg),测定血浆,心肌ET浓度以及血浆CK和LDH活性。结果表明,I/R组心肌组织及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心肌组织明显损伤Batroxobin能够显著降低再灌期血浆及心肌ET水平,降低CK及LDH活性,减轻心肌组织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Hcy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Hcy水平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化学比色法对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ET、Hcy、SOD、MDA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Hcy、SOD、MDA水平非常显著的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SOD水平则显著的低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象ET、Hcy水平与MDA正相关(r=0.6018、0.6128,P〈0.01),而SOD与MDA呈负相关(r=-0.4418,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脂质过氧化,与ET、Hcy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左卡尼汀治疗组(n=24),组内再分为假手术组及再灌注1、6、12h组。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对照组的BUN、Scr再灌注6h后开始与假手术组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的BUN和再灌注6、12h的Scr也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5和P〈0.01),但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再灌注12h后SOD活力显著高于(P〈0.01),而MD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且病理损伤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左卡尼汀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SOD活性,降低肾脏过氧化程度从而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9-5p调控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32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iR-9-5p过表达组及空载体对照组,通过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MIR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miR-9-5p过表达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于模型建立前24 h分别尾静脉注入miR-9-...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将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参照文献制作缺氧缺血模型)、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模型成功后阿托莫兰400mg/kg,ip)、维生素C干预组(模型成功后唯西300mg/kg,ip),各组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处死动物,测定实验侧脑组织匀浆SOD和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缺氧缺血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脑组织SOD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够干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组织内自由基清除酶的活力,降低局部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归芪合剂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给予归芪合剂联合缬沙坦灌胃治疗12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脂(TG)、总胆固醇(T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水平;测定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肾脏肥大指数(KW/BW)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大鼠FBG、TG、TC、MDA和KW/BW显著升高,SOD、IsI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显著降低;②与T2DM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FBG、TG、TC、MDA和KW/BW显著降低,SOD、ISI和肾皮质钠钾-ATP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归芪合剂联合缬沙坦对T2DM大鼠肾脏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急能力和改善肾脏局部血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橙皮素(HSP)纳米粒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DCM)的预防效果。 方法: 应用注入法准备包载 HSP 的纳米粒,并进行质量检测。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Ⅰ型糖尿病(DM)动物模型,并将其分 为正常对照组、DM 组、HSP 溶液组及HSP 纳米粒组,应用超声心功能检测在体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应用H-E 染色离体评价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特征。酶联免疫吸附剂法(ELISA)及免疫印迹检测HSP 预防DCM 的作用机 制。结果: HSP-NPs 分散均匀,包封率达(91.23±5.23)%。相比于正常对照组,DM 组大鼠心肌左室收缩末期 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显著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最 大运动速度比值(E/A)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值显著降低,同时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断裂。相比 于DM 模型及HSP 溶液组,HSP 纳米粒组LVESD、LVEDD 值显著下降,LVEF、E/A 和LVFS值显著升高,心肌 细胞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大鼠。ELISA 法及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 组大鼠心肌超氧化 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P-Px)含量及B淋巴细胞瘤-2(Bcl-2)含量显著下降,同时丙二醛 (MDA)含量、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Bcl 相关X 蛋白(Bax 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DM 组及HSP 溶 液组比较,HSP 纳米粒组大鼠心肌SOD、GSP-Px 含量及Bcl-2 含量显著上高,同时MDA 含量、caspase-3 及Bax 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 应用纳米粒包载HSP 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及稳定性,显著提高药物在体应用的生物利 用度,增加HSP 的治疗效果,从而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发挥抗DCM 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适应(LIPostC)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缺血后适应组(IR+IPostC组)。制作大鼠LIR模型,IR+IPostC组在缺血后,实施肢体松解-结扎各5 min,反复5次,即缺血后适应,然后再进入持续的血流再灌注阶段。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MB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R组及IR+IPostC组血清CK、CK-MB、AST、LDH、α-HBDH及cTnI水平均升高,心肌组织及血清MDA及XOD水平升高(P<0.05),而SOD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IPostC组血清CK、CK-MB、AST、LDH、a-HBDH及cTnI水平均降低(P<0.05),血浆及心肌组织的MDA及XOD有所降低而SOD水平升高(P<0.05)。电镜下可见C组心肌肌原纤维排列整齐,明暗带清晰,线粒体基质致密,嵴排列紧密整齐。IR组可见肌丝排列紊乱或消失,基质明显水肿,线粒体大部分或全部的嵴和膜融合或消失,空泡化明显,糖原数量明显减少。IR+IPostC组心肌上述病理改变有所减轻。结论: LIPostC可减轻LIR对心肌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玲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0):1154-1155
 摘要:【目的】依据不同强度冷刺激大鼠血浆激素水平的改变建立冷适应性模型,为研究寒冷适应性保护机制奠定基础。【方法】60只SD大鼠分成3组每组20只。对照组,4℃冷刺激4h/d组,0℃冷刺激10h/d组。高效液相检测血浆儿茶酚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醇换算成皮质酮含量。观察大鼠冷适应后寒冷暴露血浆LDH,CK-MB ,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不同强度冷刺激大鼠血浆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的分泌水平不同组间比较(P<0.01),建立冷适应模型。冷适应处理大鼠寒冷暴露组血浆LDH、CK-MB和心肌MPO活性显著低于寒冷暴露组(P<0.05)。【结论】建立了冷适应大鼠模型,冷适应能够降低寒冷暴露所造成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以及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Ⅲ (PrxⅢ)、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变化。 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参照Kohli 等的方法制造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照组只分离肝蒂,损伤再灌注6h后取血、肝和心。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肝和心的形态学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 RT-PCR法测定抗氧化酶PrxⅢ、CAT、SOD的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ALT活性、LDH活性和心肌MD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肝结构受损明显,但心结构未发现明显改变;心肌组织抗氧化酶PrxⅢ、CAT、SOD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虽未引起心结构的改变,但心肌组织已遭受过氧化损伤;抗氧化酶PrxⅢ、CAT、SOD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心脏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