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3年初,非典突如其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措手不及,暴露出很多不足。亡羊补牢,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温家宝总理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特别是在困难中学习的民族。”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报告时说,针对公共卫生体系五个方面的缺陷(缺乏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缺乏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重大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网络不健全、应急医疗救治能力不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薄弱),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2.
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多年来,党和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医疗救治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与应急机制不健全,造成了SARS的爆发流行,这些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提出要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应急处理能力。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认真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防SARS工作,加强了疾病预防控制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资料:来源于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实践。结果与讨论:1)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2)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直报系统;3)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一套灵敏、反应迅速的预警机制;4)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5)积极开展传染病和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的监测调查和科研工作;6)坚持改革创新,建立新型用人机制,发挥人才作用;7)重视信息交流。结论:必须继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湄公河流域疾病监测网络的管理机制、核心战略、数据管理及实施效果。指出要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综合监测水平,应在以下方面努力:探索建立跨境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协调共享模式;建立跨区域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网络和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评估,提高综合监测数据质量和及时性;建立综合监测系统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发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加强流行病学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和完善稳固长效的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切实加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他传染病防治工作,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我省于2003年6月10日,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五级”疫情监测报告网络,建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系统、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系统、政府报告系统“三线”监控体系,确保疫情报告及时、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6.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现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内涵。方法采用个人深人访谈和小组访谈收集资料,采用MAXqda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急体系内涵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应从“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法律建设”4个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基层的防控网络,但是人力资源缺乏、监测网络不健全、实验室设备缺少、缺少储备依然是制约应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人,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适合新形势下疾病控制需要的山西省疫情报告体系。方法从2003年3月起,在抗击SARS暴发疫情的斗争中,逐步研究山西省疫情报告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结果在山西省构建了一个适合省情,可持续发展的疫情报告网络系统。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疫情报告体系使应急处理指挥机构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科学地预防和控制。结论疫情报告体系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服务,真正实现科学决策,产生良好效果,对山西省控制SARS起了关键作用。新系统的试点为以实时报告为最大特点的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的逐步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加快了山西省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指导各地利用快速的信息传递,展开疾病控制工作;极大的推动了山西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培养了大批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在应急演练和处理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导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危机,使世人意识到需要从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等更高层面考虑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重点包括:加强国家、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预防保健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疫情信息网络;改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充实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力量,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置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更好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内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我国现有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基本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内涵。方法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收集资料,采用MAXqda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急体系内涵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应从"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法律建设"四个方面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基层的防控网络,但是人力资源缺乏、监测网络不健全、实验室设备缺少、协调机制不完善、缺少储备、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应急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加紧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应急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态环境中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现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决策指挥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分析及定性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决策指挥体系。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包括组建专业和精干的应急救助队伍,完善人力、物质、后勤保障、编制应急预案,加强演练,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动员全社会参与;而高效、权威、统一的组织指挥机构是应急活动的中枢。结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决策指挥系统,发挥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共同参与,落实人力物质保障,加强监测预警及信息网络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疾病预防与医疗卫生相关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机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科学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升。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口基数庞大,民族众多,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增速较快,老龄化攀升迅速,新老传染病不断发生,慢性病大众化、年轻化等问题日趋严峻,对SARS之后重塑的疾病控制体系和职能发挥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聚焦我国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完善物资配备和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设立新的防控"主动预防"理念和症状监测系统、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构建现代化信息交互平台、加强军民融合和提升群众应急的主动意识和能力建设八个方面不断加快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反应体系建设,为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和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疾控机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开展现状,为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2021年3-4月从国家级、32个省级和部分地市级疾控机构(每个省份采用便利抽样选取1~2个地级市)中各选择1人参与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专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79个疾控机构,其中1个国家级、32个省级、46个地市级。截至2021年4月,79个疾控机构均已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其中61个(77.2%)设立了负责开展风险评估的部门,主要为应急管理办公室或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科),建立了风险评估例会制度。风险评估的信息来源主要为公共卫生监测系统,其中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100.0%)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97.5%)最常用。与省级疾控机构相比,地市级疾控机构对相关专病监测系统的信息利用比例更高(84.8%vs. 62.5%;χ2=5.09,P=0.024)。43个(54.4%)疾控机构开展风险评估所提出的风险管理建议经常被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采纳,并及时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务实举措。结论 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已在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疾控机构广泛开展,多数机构设有专职部门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信息来源尚局限于公共卫生监测系统,评估结果被采纳及应用的比例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精准施策,目前疫情的蔓延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从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治理体系和卫生应急响应机制角度来看,此次疫情暴露出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虚化、机构管理层级过多、应急响应机制可靠性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防控作用发挥有限等诸多问题.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建议应从加强“预防为主”理念的深入贯彻、厘清各机构与部门的权责边界、实现管理扁平化;加大对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精准投入;加强公立医院重症医学学科建设、提升公民应对疫情灾情的素质和改革预防医学教育体系与设置等方面来实现我国医疗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卫生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芜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建设现状。方法基于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系统建立调查数据库,对该市9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进行全面普查评估。结果全市各级疾控机构应急组织、预案体系基本健全,传染病控制类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平均为32.8%(28.9/88)。市级疾控机构A类检验设备达标率为93.0%(53.0/57),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为85.8%(194/226);县区级疾控机构A类检验设备达标率平均为70.5%(27.5/39),A类检验项目开展率平均为52.2%(62/118)。2012年各机构均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和应急管理培训,88.9%(8/9)机构开展了检验培训和应急模拟演练,演练指数平均为0.95。各机构应急监测网络健全,应急处置指数均在0.90以上,处置工作较规范。结论全市疾控机构应急处置能力有一定提升,但仍需加强应急装备和检验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为政府部门有效遏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方法依据国家法定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建立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制定评估方案、统一评价指标、统一调查表格,判断广西处理各种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应用的有效性。结果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突出了地方重点、技术体系完善;明确了防控目标、突出了政府行为;联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网络责任、突显了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丰富了流行病学的科学理论、规范了应急处理技术、形成了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工作机制。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对流行病学理论的重要补充,真正体现了流行病学的根本原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技术体系的实践应用在缩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发热门诊是做好传染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通过总结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武汉市发热门诊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据此探讨我国发热门诊的运行机制和疫情防控改进方向.方法 调查2020年1月15日—3月15日武汉市所有开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每日发热门诊就诊数据,结合国家、湖北省以及武汉市发布的应对新冠肺...  相似文献   

17.
在全民健康上升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背景下,加快公共卫生人才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立足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战略研究”,从公共卫生3个阶段教育基础上,分析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首先要解决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问题,要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人群,设计不同的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公共卫生人员能力。  相似文献   

18.
辛军国  汪瑞鸥  赵莉  袁萍  毛素玲  刘毅  李群  李勇  马骁   《现代预防医学》2020,(21):3924-3926
目的 探索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策略措施。 方法 以四川省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为调查对象,采用快速定性研究方法对省、市、县、乡四个层级的政府卫健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疗机构、急救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和人员开展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短板、漏洞和问题的现场调查,收集的建议经专家评审出不同推荐级别供政府参考。 结果 共调查69家机构的163名相关人员,梳理出9个方面的21条重要问题和22条核心建议。制约卫生应急能力的普遍而严重的问题主要在物资保障(3条)和实验室检测(1条)方面。建议中,涉及法律法规类、组织机构类、人才与应急队伍类以及基层与社区动员类建议较丰富,有15条(17/22, 68.2%);有9条建议(9/22,40.9%)密切结合国家最新大政方针,充分考虑了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建议政府直接采纳。 结论 本研究形成了以四川省为例的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与能力建设的建议,为本省乃至全国建设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后上海市在发热门诊设置和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热门诊合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2006年调整后的136家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设置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定性调查包括:对20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分管领导或防保科负责人、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以及19个区县卫生监督所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定量调查包括:对发热门诊设置点设置和运行方式、就诊病例数、发热门诊医护人员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市发热门诊存在如下问题:①发热门诊设置、运行存在问题,部分医院因改、扩建等原因,已停止发热门诊运行;②发热病人就诊流程不明确,特别是预检分诊制度落实不到位;③多数医院发热门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而就诊病人少,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结论]应调整发热门诊分布,使全市发热门诊监测网络覆盖全市所有人群。医疗机构应尽量利用现有条件,整合传染病诊疗相关资源,同时,严格执行感染性疾病关键的诊疗流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我国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公共卫生风险沟通需求,评估各级疾控机构的公共卫生风险沟通能力。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本次调查及问卷,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并编制了卫生应急风险沟通能力测评问卷,评估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风险沟通能力。 结果 调查省份其疾控机构均未设置独立的风险沟通专职科室,且风险沟通职能多设在应急部门。县(区)级机构的风险沟通制度或预案制定情况(46.6%)好于地市(州)级(28.6%)。仅38.6%的单位开展过风险沟通培训,县(区)级开展演练率为17.0%。77.8%的单位开展过舆情监测,且模式以专业人员网络收集和电话热线收集为主。专业人员风险沟通能力评分不高,调查对象平均得分为8.7分(总分34分)。 结论 各级疾控机构需要重视风险沟通的重要性,拓展渠道收集信息,提高专业人员的风险沟通能力,设置专业化制度来保障风险沟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