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冯氏内异方对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9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用头孢类抗生素和甲硝唑常规抗感染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冯氏内异方。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术后痛经、不规则腹痛和盆腔包块等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后6月,治疗组患者痛经、不规则腹痛、盆腔包块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冯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煜  陈慧 《中医药导报》2013,(11):128-12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改善及心理状况影响效果。方法:将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病灶根治术及西医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全程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情况及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痛经改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1);治疗组患者术后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症状改善效果,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组方治疗内异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70例和西药组70例,中西医结合组给予中药方剂“消异汤”加米非司酮口服,西药组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5.7%,严重痛经患者服用中西药后痛经程度评分2.13与服用西药者3.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异汤加服米非司酮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藤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使用红藤方治疗,西药对照组使用米非司酮,分析两组患者在每个周期内的身体症状改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西药对照组为85.96%,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痛经症状的改善中药治疗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安全性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红藤方能改善子宫内膜的病理状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痛经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选取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仍痛经的病例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口服中药制剂及孕三烯酮胶囊3个月。结果:中药制剂治疗痛经症状有效率9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能够缓解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痛经症状且效果比西药佳。  相似文献   

6.
林芸  陈丽娜 《河南中医》2010,(5):500-50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腹针治疗;对照组26例,给予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妇科检查、B超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0.8%,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具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方法:14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消异汤治疗96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治疗48例,共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9%,对照组为79.5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消异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口服当归四逆汤加减,对照组38例口服孕三烯酮胶囊。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58例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药组;电针组采用电化学疗法治疗,电针药组采用电化学疗法并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电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的总有效率(P〈0.05),且复发率低于其余各组的复发率(P〈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电化学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采用推拿、药敷、隔药灸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内服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18%,对照组为81.1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优势。方法:将1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76例给予口服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其余观察组80例在此基础上增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0.2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全血高、低切黏度与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组间对比CA-125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同组间CA-125对比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患者气血运行状况,增强其免疫能力,从而有利于患者受孕,该法疗效确切,值得一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内异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125及性激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灵通胶囊治疗痛经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鸣芳  孙燕  何世民  蒋健 《新中医》2007,39(5):32-33
目的:观察灵通胶囊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112例次)口服灵通胶囊治疗,对照组77例(135例次)口服元胡止痛颗粒治疗,均为即时服用。结果:口服灵通胶囊后2小时内,止痛效果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服药1小时后,治疗组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对中等以上疼痛程度痛经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4.1%,对照组为44.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灵通胶囊具有活血行气、温经通络的功效,治疗痛经的疗效优于元胡止痛颗粒。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冲降逆活血通络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疗效和血清CA125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予以内异方煎剂口服,整个月经周期连续服用,连服用三个月经周期。采用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痛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服药后患者血清CA125降低明显,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痛经症状也明显缓解,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法能较为有效的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妈富隆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膈下逐瘀汤口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腔症状、体征、总主观症状的积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蒲七胶囊治疗放环后经期延长的临床疗效。方法:3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给予蒲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宫血宁胶囊口服,两组均3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67.33%,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行经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缩短(P〈0.01).且治疗组行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七胶囊治疗放环后经期延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疗效。方法:对2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合并不孕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研究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异位停配合腹腔镜手术)104例和对照组(单纯腹腔镜手术)109例。治疗组术后给予异位停中药汤剂口服,连续用2个疗程。对照组术后未进行其他药物干预。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治愈率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随访1年,两组半年内妊娠数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内妊娠数、1年内妊娠数及总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术后配合异住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术后半年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就诊的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观察90d,比较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空腹抽血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统计随访期间妊娠比例。结果:观察组痊愈23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4%,随访期间妊娠23例,妊娠率为46%,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74%,随访期间妊10例,妊娠率为2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2.400,P〈0.01,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7.644,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观察组治疗后E2、P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够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改善临床症状,且能提高妊娠几率,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散结镇痛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抗子宫内膜抗体效价变化、停药后妊娠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83.33%(P〉0.05)。治疗后两组抗体阳性率下降(P〈0.05),阴性率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和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镇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的优势与深远影响。方法:60例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口服行气逐瘀药方;对照组30例,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止痛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 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行气逐瘀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