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40例需用大量植骨病例,采用异体脱钙骨干骨植骨法治疗,全部成功。植骨愈合率和愈合时间近似自体植骨。24例检测血清抗体,阳性10例未发现干扰植骨愈合。干骨植骨法的优点是:干骨吸水膨胀后体积增大,使植骨与宿主骨接触更加紧密,并吸附创区渗血渗液中有利于成骨的物质和细胞,增强脱钙骨植骨的成骨效应,可取代自体植骨应用。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珊瑚复合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 - 2 ( rh BMP- 2 ) /珊瑚复合人工骨的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方法 :rh BMP- 2和珊瑚以一定的方式复合后 ,植入小鼠股部肌袋和兔颅骨标准大小缺损 ,以单纯珊瑚植入作对照。术后不同时间取材 ,通过组织学方法检测其骨诱导活性和骨修复能力。 结果 :复合人工骨植入小鼠肌袋 1周诱导软骨形成 ;3周形成编织骨 ;6周形成含骨髓的板层骨 ,同时珊瑚被部分降解吸收 ;复合人工骨植入兔颅骨缺损后 ,以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双重机理完成骨修复过程。术后 12周 ,植入物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 ,其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珊瑚。  结论 :此复合人工骨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活性 ,骨修复能力较强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生物性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秋 《安徽医学》2002,23(2):2-3
产生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就是骨吸收与骨形成作用失衡,大量的骨吸收使骨量减少、质量下降.根据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其骨形成和骨吸收均增高,但骨吸收的速度大于骨形成,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指标皆增高,主要与绝经后雌激素的缺乏有关;Ⅱ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见于65~70岁及其以上人群,其体内反映骨形成和骨形成的生化指标正常或降低,为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主要与年龄老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无机骨骨髓复合物和自体皮质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制作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1.5 cm)模型,分别植入无机骨骨髓复合物和自体皮质骨,进行放射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单纯异种无机骨植入者,直至12周,仍为缓慢的骨传导过程,周边骨小梁向无机骨内爬行替代,异种无机骨内大部分为纤维组织,只有少数中心区域有新骨形成.而复合骨髓的异种无机骨植入后2周即有新骨形成,8周无机骨基本吸收替代完毕,12周髓腔形成、塑形改造,基本相当于自体皮质骨移植的融合速度.结论:复合骨髓的异种无机骨成骨能力明显优于单纯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皮质骨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皮质骨在分离延长期间的再生特点与作用。方法:对20只绵羊进行胫骨上干骺端截骨并延长,建立肢体延长模型,通过脱钙骨切片和带有连续荧光标记的不脱钙骨切片,观察不同时期牵开区骨生成情况。结果:在骨修复过程中,皮质骨自身通过哈佛系统不断进行改建和再生,直接形成板层骨,向牵开区延伸。结论:在肢体延长期间,牵开区骨的修复以三种方式来完成,即膜内化骨、软骨内化骨和皮质骨的直接再生  相似文献   

6.
先复习一下有关基础.然后论述骨的新陈代谢,即骨重建。骨的结构骨可分为致密骨和松质骨两种.致密骨见于氏骨的骨干和扁平骨的表层,也称皮质骨.松质骨见于长骨的干骺端和扁平骨内部.在成人这两种骨都具有板层状结构,称为板层骨.其内的胶原纤维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骨代谢是指骨的转化过程,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临床上骨代谢异常疾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雷奈酸锶(SrR)是同时具有抗骨吸收和促骨形成双重作用的常用药,主要依靠其中的锶(Sr)元素调节骨代谢。目前,国内外学者对SrR在骨代谢异常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但对其在调节骨吸收和骨形成作用中的机制研究报道较少,尤其各类信号通路在骨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表达变化报道较少。现通过各类信号通路及蛋白靶点,主要从SrR对骨代谢影响、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为SrR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2个过程,可使用骨转换标志物(BTM)进行评价.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重建单位数量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BTM水平发生改变,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甚至发生骨质疏松症.BTM改变可能有助于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促进合成和抑制吸收治疗的反应性和依从性.本文对BTM在绝经期女...  相似文献   

10.
预测骨丢失和骨折生化指标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价骨转换,客观地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情况,用来指导临床。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发展取决于自身峰值骨量的高低和绝经后的骨丢失速率,骨量与反映骨代谢的生化指标合用可预测骨丢失和骨折。绝经初期,骨丢失加快,其后2-4年骨盐含量的减少可通过骨转换生化指标的联合检测来进行预测,并以此作为骨质疏松高风险女性的筛查程序。鉴于个体之间骨转换生化指标的临界值差异变化较大而骨丢失率的变化又相对较小,仅仅以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检测来预测骨丢失和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的风险,尚不成熟。然而网状骨网格解体风险增加的高骨转  相似文献   

11.
髂骨取骨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体髂骨是取骨植骨的"金标准",但髂骨供骨区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髂骨供骨区疼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髂骨供骨区疼痛发生率较高、差异较大(2.5%~49%)。为减少髂骨并发症,相关学者在取骨技术、取骨器械和骨移植替代物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与改进,如半板取骨、三皮质取骨后行髂嵴重建、人工合成骨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对腕骨应力的影响。方法 :用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9只 ,于头状骨、舟骨、月骨、三角骨背侧骨表面粘贴应变片 ,在尺骨完整和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后 ,在前臂中立位 ,旋前和旋后 4 0°位 ,应用动态加载方法研究其应力变化。结果 :在尺骨完整和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后 ,腕骨应力各不相同。尺骨完整时 ,在旋前位和旋后位 ,应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月骨、头状骨、舟骨和三角骨 ;在中立位则是月骨、头状骨、三角骨、舟骨。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后 ,月骨应力降低 ,低于头状骨。头状骨、舟骨和三角骨的应力增加。结论 :尺骨假关节成形术在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和稳定腕关节的同时 ,改变了腕骨的应力状态 ,可能对腕关节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冷冻和冷冻脱脂干燥处理的冷冻骨和冻干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为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和牵张成骨术联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健康杂种狗6只,取其下颌骨分为新鲜骨组Ⅰ、冷冻骨组、新鲜骨组Ⅱ、冻干骨组,每组分别进行弯曲试验、压缩试验。结果冷冻骨组最大弯曲力、抗弯强度、弯曲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骨组Ⅰ(P<0.05),弯曲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骨组Ⅰ(P<0.05)。冻干骨组最大弯曲力、弯曲强度、弯曲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组骨Ⅱ(P<0.05),弯曲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组骨Ⅱ(P<0.05)。冷冻骨组最大压缩力、抗压强度、压缩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骨组Ⅰ(P<0.05),压缩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骨组Ⅰ(P<0.05),冻干骨组最大压缩力、抗压强度、压缩挠度均明显低于新鲜骨组Ⅱ(P<0.05),压缩弹性模量明显高于新鲜骨组Ⅱ(P<0.05)。结论与新鲜骨相比,冷冻骨和冻干骨的生物力学压缩强度,抗弯强度均依次下降,冻干骨下降更明显;而弯曲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均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14.
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iod hormone ,PT H )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arathyriod hormone‐related peptide ,PT HrP)是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两个过程。当骨吸收超过骨形成时,会引起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1],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因而减少骨折是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主要目的。临床有促进骨形成(PT H、PT HrP和锶制剂等)、抑制骨吸收(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促进骨矿化(钙制剂及维生素D等)3类药物用于治疗骨质疏松,其中抑制骨吸收类药物,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治愈骨质疏松,因此促进骨形成且增加骨量的药物对临床应用更具有价值。本文就 PT H、PT HrP的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镫骨高度测量器和活塞型人工镫骨,用于人工镫骨手术治疗耳硬化症。方法用细不锈钢丝和特氟隆制作活塞型人工镫骨,用7号长注射针头和银针制作镫骨高度测量器。结果经手术中实际应用,效果十分满意。结论本方法制备的镫骨高度测量器和活塞型人工镫骨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动物实验,采用X线片和组织学检查方法观察比较冷冻和煮沸自体下颌骨再植术后的骨愈合过程。结果提示冷冻植入骨的修复过程除“爬行替换”外,骨诱导可能也起一定作用;煮沸骨可能只作为新生骨爬行的“支架”,起被动骨传导作用,其吸收修复过程较为缓慢。从骨修复的速度和程度方面考虑,冷冻骨要比煮沸骨好。报道初步临床应用情况,手术共8例,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折不同的愈合修复阶段中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等细胞组织学变化.方法:利用鼠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取骨折后3~17 d骨痂标本,染色观察新生小梁骨、软骨、软骨内骨化和骨重建等细胞事件变化.结果:骨折后3 d出现膜内化骨,7 d出现成熟小梁骨,3~5 d出现软骨形成,7~9 d出现软骨内化骨,7~9 d出现骨小梁重建.结论: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高度有序的细胞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骨痂内的膜内化骨,软骨形成,软骨内化骨和骨重建等过程可同时或连续出现.  相似文献   

18.
朱杭  成羿  黄海  楼红侃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6):422-425,F0003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的腰椎骨和胫骨骨量及骨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睾模型组、去睾后低强度运动组、去睾后中强度运动组、去睾后高强度运动组。给予相应措施12周后,处死取腰椎和胫骨,做不脱钙骨切片,并测定骨量、骨结构、骨代谢参数。各组参数作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1)去睾模型组各参数与假手术组比较,骨量降低、骨显微结构破坏、成骨减弱、破骨活跃(均P〈0.05);(2)去睾后低、中强度运动组各参数与去睾模型组比较,骨量增高,骨显微结构改善,成骨活跃,破骨减弱(均P〈0.05);(3)去睾后高强度运动组各参数与去睾模型组比较,骨量和骨结构均无明显改善(P〉0.05),但成骨和破骨均活跃,骨转换加快(P〈0.05);(4)去睾后低、中强度运动组骨量增加率胫骨高于腰椎(P〈0.01)。结论 (1)雄性大鼠去睾后能引起骨量丢失及骨结构破坏;(2)低、中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不仅能增加骨量还能改善骨显微结构;高强度的跑步运动对去睾大鼠骨量丢失和骨显微结构破坏的改善有负面影响;(3)低、中强度的跑步运动对负重骨骨量丢失的改善优于非负重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复合骨在拔牙创中的成骨性能。方法 将BMP和陶瓷化牛骨(Ceramic Bovine Bone,CBB)复合后种植于狗的拔牙创内,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切片及X线显微分析等方法,对比观察了BMP复合骨和单纯陶瓷化骨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BMP复合骨的骨诱导性、成骨效率及骨成熟程度明显优于单纯陶瓷化骨。结论 BMP复合骨可以起到促进拔牙创愈合,防止牙槽骨吸收萎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常骨代谢周期中,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相互偶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不断进行骨重建。当OC的骨吸收相对增强或OB的骨形成相对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丢失时,将导致骨质疏松。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因子调控骨代谢过程中OB和OC的分化,增殖与功能活性,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细胞黏附方式在骨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Osterix和脂联素便是新近发现的二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