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55-1856
目的:探讨清眩颗粒改善中老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TCD的疗效。方法:试验组服用清眩颗粒、对照组服用银杏叶片,治疗前后用EME公司DOP-P系便携式TCD仪,进行检测。探头频率2MHz,患者坐立低头位,自枕窗探测BA、VA。取样深度:BA为66~72mm,VA为58~68mm,实行2mm间距移动方法以保持血管连续性。结果:试验组Vd、Vm疗前与疗后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Vs、PI、R I疗前、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Vd、Vm、Vs、PI、R I疗前与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清眩颗粒改善TCD的疗效优于银杏叶片。  相似文献   

2.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该病特点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故临床危害甚大。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分为发作期和发作间歇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以肝风内动为  相似文献   

3.
姜守军  白卫星  陈文霞 《中草药》2002,33(5):449-45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于导致急性脑血管病.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多为急性发作,病人眩晕症状明显,我们用天眩清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患者 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尼莫地平加定眩颗粒,对照组单用尼莫地平;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酶学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定眩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较单用尼莫地平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痰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之痰热型眩晕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痰热型眩晕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组,均予拜阿司匹灵、尼莫通为基础治疗后,将其中54例予化痰定眩方治疗(治疗组),52例予盐酸培他啶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眩晕和痰热症状以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本方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程度和痰热症状以及TCD流速异常。结论:化痰定眩方对痰热型眩晕证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纳入5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给予天葛定眩颗粒治疗2周,通过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量表、欧洲眩晕量表及国际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明确该方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值、欧洲眩晕量表及DHI眩晕障碍量表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葛定眩颗粒可明显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眩晕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气清眩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侧该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用中西医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用自拟益气清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l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优于对照组的74.2%。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清眩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刘冬梅 《天津中医药》2005,22(2):160-16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多为急性发作,病人自觉症状较为明显。现将本院自2001年6月-2004年9月以来接诊6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使用天眩清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的治疗情况初步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闫东升 《河南中医》2005,25(12):38-3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al Basilarartery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吐、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因受累血管供血范围的不同,可发生中枢、桥脑、延髓或小脑的症状或体征.本病多由痰浊内蕴、瘀血阻络所致,痰瘀互结,阻于脑窍,脑府失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发为眩晕.笔者采用健脾化痰祛风,补气活血通络之法,以祛痰活血止眩汤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夹脊穴注天眩清和此法结合毫针辨证论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VBI性眩晕患者45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穴注组23例,在患者颈夹脊C3~7中任取2对穴位,每穴注入0.05g天眩清;辨证论治组22例,在穴注组的基础上辨证施治,以毫针补虚泻实。每位患者均治疗10d,治疗后统计疗效,并加以比较。结果:毫针辨证施治组疗效明显优于穴注组(P〈0.05)。结论:毫针辨证施治能明显提高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VBI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艳芳  贺俭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2):1006-1007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 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6例口服稳心颗粒 ,对照组 30例口服尼莫地平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谱勒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6 6 %、86 6 7% ,在改善眩晕症状及改善血流变学、经颅多谱勒各项指标方面 ,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稳心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周玉凤 《河南中医》2003,23(9):76-7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 ,目前尚缺乏经济有效的治疗。我科对天眩清治疗VBI的疗效进行了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诊断标准[1 ] :①眩晕为旋转感、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 )、内耳疼痛、肢体麻或无力、摔倒、晕厥等 ;③有轻微的脑干损害体征 ,如角膜和 或咽反射减退或消失 ,调节障碍 ,自发型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眼球震颤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④病因明确 ,如…  相似文献   

17.
清眩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清眩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人,对照组予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眩胶囊,连续服用15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症及TCD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好转,TCD提示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但清眩胶囊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眩胶囊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平眩汤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和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眩汤 ,疗程均为 15天。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扩张椎 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9.
钟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3,(21):111-1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VBI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献显示常用的基础方包括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钩藤饮、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中药制剂包括丹红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而且中医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在VBI性眩晕的治疗中亦有较好的疗效,其中以针灸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院内制剂定眩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眩晕(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服定眩口服液,对照组50例服西比灵,均常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香丹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改善眩晕症状及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口服液VI眩晕(气虚血瘀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