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估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几项技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口血流多普勒、肺静脉血流多普勒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并对该三种多普勒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 对 166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分别探测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E A比值、肺静脉血流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S D比值以及二尖瓣环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四个壁舒张早期及晚期运动速率比值的平均值e a比值。结果 在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轻度不全时 (E A <1) ,二尖瓣环DTI测值e a <1的阳性率最高 ,为 10 0 % ,肺静脉血流S D >1.5比值的阳性率为 98%。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假性正常时 ( 2 >E A >1) ,二尖瓣环DTI测值e a <1的阳性率为 93 % ,而肺静脉血流频谱多普勒S D <1的阳性率仅为 76%。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限制性充盈时 (E A >2 ) ,二尖瓣环DTI测值e a <1的阳性率则为 5 8% ,而肺静脉血流频谱多普勒S D <1的阳性率为 83 %。结论 在舒张功能减退的早期 ,二尖瓣环DTI测值阳性率最高。在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假性正常时 ,二尖瓣环DTI明显优于肺静脉血流频谱。在限制性充盈时 ,二尖瓣环e a的阳性率反而不及肺静脉血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二尖瓣环的部位不同对组织多普勒(TDI)测量结果及衍生指标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182例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者,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于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心三腔切面分别测量二尖瓣环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前间隔、后壁、前壁及下壁6个位点的TDI舒张期波形,计算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A峰的比值(MV-E/A)、TDI二尖瓣环舒张早期e波与舒张晚期a波的比值(TDI-e/a)及E峰值与二尖瓣环6个位点e波平均值与E峰的比值(E/e-mean),同步记录心电图。结果根据二尖瓣口血流波形E/A比值不同,将182例患者分成两组,组Ⅰ:二尖瓣E/A≥1.0,共76例;组Ⅱ:二尖瓣E/A<1.0,共106例;组Ⅰ中同时有4个位点e/a≥1.0的患者多于组Ⅱ(59.21%,8.49%),而组Ⅱ中二尖瓣环6个位点e/a比值均<1.0的患者明显较多(64.15%,14.47%,P<0.05);即使同一组内,任意两位点之间的E/a比值多有不同或显著差别,测值相近的位点在组Ⅰ、组Ⅱ中分别占28.57%和14.29%,其中组Ⅰ中仅有左心室后壁、下壁2个与E/a-mean相近的位点,而组Ⅱ中则没有与E/a-mean相近的位点。结论临床应用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E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e波值比(E/e-ann)与二尖瓣E/A指标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时,需注意二尖瓣环位点不同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而取二尖瓣环6个位点E/e-mean,有助于减少此类指标在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中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评价冠心病(CAD)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应用DTI技术对54例临床确诊(其中2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侧壁舒张早期及晚期(e峰、a峰及e/a比率)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及晚期峰值速度比E/A、肺静脉血流收缩与舒张早期峰值速度比S/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左室充盈减低时,E/A<1,e/a较正常组减低(P<0.01),S/D较正常组减低(P<0.01);2.左室充盈假性正常化时,E/A>1,e/a较正常组减低(P<0.01),S/D较正常组减低(P<0.01);3.左室限制性充盈异常时,E/A≥2,S/D较正常组减低(P<0.01),e峰、a峰较正常组减低(P<0.01),e/a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e峰、a峰及e/a比率,可评价CAD左室舒张功能,弥补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评价替米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试验方法,56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口服替米沙坦80~160mg,1次/d,正规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后用TD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波)、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波)并计算e/a比值,测量血流多普勒指标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波)、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波)及E/A比值,观察降压效果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5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12个月后,血压显著下降(P<0.01)。(2)治疗后E波、E/A、e波、e/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s波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意义。结论:替米沙坦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TDI技术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方面较二尖瓣血流频谱更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在药物负荷前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 采用TDI-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量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TDI频谱及左室舒张末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波最大流速和TDI技术测定的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与左室舒张末压显著相关;与正常组相比,HCM患者收缩期TDI速度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显著减低,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显著增高,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显著减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HCM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无显著性变化。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显著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略升高。结论 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波最大流速和TDI技术测定的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与左室舒张末压显著相关,DI技术对评价药物负荷前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脉冲多普勒、应变率成像与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检测了3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左室基底部和中部(左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壁、后间隔和侧壁)心内膜下心肌层的应变率曲线以及二尖瓣环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四个位置的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波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波。结果高血压病组的E/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P<0.05),而左室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比值(SRe/SRa)及Ea/A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两组的Ea/Aa与E/A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病组:r=0.712,P<0.01;正常对照组:r=0.748,P<0.01);两组的SRe/SRa与E/A也呈显著正相关(高血压病组:r=0.805,P<0.01;正常对照组:r=0.769,P<0.01)。结论Ea/Aa、SRe/SRa比E/A能更敏感反映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PD),评价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左室重构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经多种辅助检查明确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并伴心尖部室壁瘤患者30例,并设立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分别测量二尖瓣侧壁瓣环和二尖瓣室间隔瓣环运动情况,并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分析比较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和A峰、E/A值,左室侧血流流速梯度变化情况。结果室壁瘤组Ve/Va、E/A均有倒置,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Ve明显速度降低(0.05),Va无明显变化。室壁瘤组左室中部E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组织多普勒联合脉冲多普勒,是一种评价室壁瘤左室重构后舒张功能变化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5例,以Ganau分类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36例,向心性重构组36例,向心性肥厚组31例,离心性肥厚组12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E峰减速时间(EDT),计算E/A;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肺静脉血流峰值(PVS)、舒张早期血流峰值(PVD),计算PVS/PVD,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均减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E/A1,EDT延长;离心性肥厚组E/A1,其EDT较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缩短,收缩功能减低,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血压病各组Tei指数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Tei指数与LVEF、A峰呈负相关,与IVST、LVPWT、LVEDD、RWT、LVMI、E峰、E/A呈正相关;Te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以Tei指数为0.425鉴别有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3%。结论 Tei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不同构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Tei指数即发生改变,随舒张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增高;Tei指数可作为评价鉴别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主动脉壁舒张期运动速度,探讨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三组: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心衰组.采用HDI 5000型超声显像仪.每组患者均於心尖四腔切面用彩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峰,E/A;於左室长轴切面用TDI频谱模式测量主动脉壁运动速度e峰,a峰,e/a.结果:心衰组e峰、a峰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高血压组e峰、a峰值与正常组无差别,P>0.05;每组的e/a与E/A进行相关性分析,心衰组、正常组的e/a与E/A 相关性很小,分别为r=0.2560,r=0.0590.高血压组的相关性r=0.6036.结论:TDI测量主动脉壁舒张期运动速度不能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血压Ⅰ组(超声示心内结构正常)、高血压Ⅱ组(心内结构异常);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DTI-PW检测侧壁二尖瓣环运动舒张早期速度(e)、舒张晚期速度(a)及e/a比值并与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心房收缩期速度E/A比值,肺静脉血流收缩期速度(S)与舒张期速度之比S/D作了对比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舒张早期速度(e)、e/a比值明显减低(P<0.01),而高血压Ⅱ组测值更低(P<0.01);高血压Ⅰ组a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DTI对高血压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血流多普勒。高血压Ⅰ组中DTI检出率为85.3%,二尖瓣血流61.7%,肺静脉血流52.9%;高血压Ⅱ组分别为95.3%、79.16%和70%。结论:DTI评价高血压患者轻-中度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等优点;亦可作为鉴别血流多普勒出现的“伪正常血流模式”的重要指标,限制性充盈异常时,不宜作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组织运动二尖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0 例根据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检测结果分为左心舒张功能正常组与舒张功能减低组,对照组25 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观二维动态图像,应用TMAD 技术测量记录二尖瓣环后间隔和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晚期位移,计算后间隔与侧壁两个位点位移均值及其比值,各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组二尖瓣环后间隔、侧壁位点的舒张早期位移及舒张早期位移与晚期位移比值较对照组减低(P <0.01).结论 TMAD 技术可以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6/2003-12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为高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30例和无心肌肥厚组31例。选择同期齐鲁医院门诊体检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2例。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二尖瓣血流,根据二尖瓣瓣尖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所有研究对象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左室心肌肥厚组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0.88±0.12,0.74±0.09)均小于对照组(1.42±0.11)(P<0.01);左室心肌肥厚组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左室心肌肥厚组血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应变率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及应变率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取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取44例高血压病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二尖瓣前后叶瓣环的组织速度曲线和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舒张期峰值速度(Ve、Va)及舒张期峰值应变率(e、a);计算前后瓣环的平均峰值速度(EVe、EVa)及比率(EVe?蛐EVa);平均峰值应变率(Ee、Ea)及比率(Ee/Ea)。用血流多普勒法测定二尖瓣口血流峰值速度(E、A)及比率(E/A),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EVe,EVe/EVa和Ee,Ee/Ea明显降低,且高血压肥厚组(LVH组)比非肥厚组(non-LVH组)降低更甚,EVa则明显升高,Ee/Ea比率与EVe/EVa比率呈高度显著相关(rs’=0.890,P<0.001),二者对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A比率(P<0.001)。结论:QTVI及SRI能便捷准确地定量高血压病患者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及应变率,揭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有助于舒张功能受损程度的判断,优于传统的血流多普勒法,为又一无创检测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心变率成像(SRI)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多参数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窦性组23例、房颤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4例.TDI测量各组房室交界处与侧壁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速度峰值(Sa)、舒张早期速度峰值(Ea)、舒张晚期速度峰值(Aa).SRI分别测量左心房间隔与侧壁各取样点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sr)、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应变率(Asr).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Sa、Ea、Aa,Ssr、Esr、Asr均明显降低(P<0.001),窦性组和房颤组比较,二尖瓣环左房侧壁侧Sa、Ea和瓣环间隔侧TDI峰值Sa有显著差异(P<0.001).瓣环间隔侧TDI峰值Sa有显著差异(P<0.001),而峰值Ea无明显差异(P>0.05).收缩期应变率Ssr显著降低(P<0.01).而舒张期应变率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湿忡心脏病患者左心房整体收缩功能和局部收缩功能减退,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其左心房功能损害的更为明显.应变率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组织多普勒Tei指数评价冠心病左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各31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分数(FS),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E峰)和舒张晚期血流(A峰)比值,测量a时间、b时间,计算传统Tei指数(C-Tei);应用TDI获取二尖瓣环侧壁处的运动频谱,测量运动速度及时间间期a’、b’,计算TDI-Tei指数,并与C-Tei指数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左室TDI-Tei指数较正常值明显增大(P<0.01),C-Tei指数也较正常值明显增大(P<0.01),但小于TDI-Tei指数(P<0.05)。结论TDI-Tei指数用于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功能较传统的C-Tei更为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6/2003-12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为高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30例和无心肌肥厚组31例.选择同期齐鲁医院门诊体检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2例.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二尖瓣血流,根据二尖瓣瓣尖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所有研究对象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左室心肌肥厚组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0.88±0.12,0.74±0.09)均小于对照组(1.42±0.11)(P<0.01);左室心肌肥厚组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左室心肌肥厚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肥厚组(P<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0.61,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并探讨其与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06/2003-12齐鲁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为高血压组。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为左室心肌肥厚组30例和无心肌肥厚组31例。选择同期齐鲁医院门诊体检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男8例,女12例。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测量所有研究对象二尖瓣血流,根据二尖瓣瓣尖频谱测量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及其比值。多普勒组织成像测量二尖瓣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及其比值。所有研究对象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胰岛素样类生长因子1的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lt;0.01),左室心肌肥厚组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二尖瓣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比值(0.88&;#177;0.12,0.74&;#177;0.09)均小于对照组(1.42&;#177;0.11)(P&;lt;0.01);左室心肌肥厚组比值明显小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无心肌肥厚组、左室心肌肥厚组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lt;0.001);左室心肌肥厚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明显高于无心肌肥厚组(P&;lt;0.0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二尖瓣瓣尖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二尖瓣瓣尖晚期最大血流速度、侧环心肌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心肌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0.61,P&;lt;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应用超声技术评价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DTI技术 ,对 5 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 5 0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进行测定 ,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高血压病患者收缩期DTI速度峰值 (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舒张早期DTI速度峰值 (Ve)显著减低 (P <0 .0 5 ) ,舒张晚期DTI速度峰值 (Va)无显著变化 ,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DTI速度峰值的比值 (Ve Va)显著减低 (P <0 .0 5 )。Ve Va值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 A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结论 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参数可用于无创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骨质疏松症(OP)患者采用多普勒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DI)检测及评价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以住院的OP患者120例为OP组,以同期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正常对照(NC)组,应用TDI技术测量2组心肌运动频谱相关指标,心尖四腔心切面选左室侧壁二尖瓣环、间隔侧二尖瓣环及右室游离缘三尖瓣环3个位点,记录速度指标:收缩期S波峰值速度(Sm)、舒张期早期e波(e),舒张晚期a波峰值;S波与e波的速度时间积分(S-VTI及e-VTI),计算e/a值。记录时间指标:S波峰值时间(Ts-m),e波达峰时间(Te-m)。结果 (1)运动速度参数比较:收缩期左室侧壁及间隔侧二尖瓣环两个瓣环位点的Sm、S-VTI值在OP组均低于NC组(P均﹤0.01),在OP组轻、中、重3个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舒张期左室侧壁二尖瓣环、间隔侧二尖瓣环及右室游离缘三尖瓣环3个瓣环位点的e、e-VTI、e/a值在OP组均低于NC组(P均﹤0.01),在OP组轻、中、重3个亚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时间参数比较:Te-m与Ts-m在OP组较NC组显著延长(P均﹤0.01);在OP组随轻、中、重骨质疏松程度的依次加重,Te-m与Ts-m呈依次延长(P<0.01)。收缩期的Ts-m在各组同组不同瓣环位点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张期的Te-m在NC组不同瓣环位点间相近(P>0.05),Te-m在OP组及其轻、中、重亚组不同瓣环位点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通过TDI技术测量3个瓣环位点的速度及时间指标,显示OP早期即同时存在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可作为判断OP患者心肌损害严重程度的客观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多项指标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左室构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2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按照Ganau分型法,即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r)将其分为4组。常规脉冲多普勒(PWD)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VA)及两者比值E/A。测量右上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心房收缩期负向峰值流速(AR),计算S/D。PWD测量等容舒张期时间(IVRT)。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测量二尖瓣后瓣环处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及其比值(Ea/Aa)。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R、CH及EH组的E/A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的S/D比值增大(P〈0.01);高血压各组的AR及IVRT明显增大及延长(P〈0.001);CR组、CH组、EH组的Ea/Aa比值明显降低(P〈0.01);TDI对舒张功能减低的检出率(81%)高于PWD检出率(71.6%)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论左心室构型如何,左心室舒张功能均已发生改变,以向心性肥厚组及离心型肥厚组明显。多指标联合应用能较全面地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变化,且TDI较PWD更能敏感、简便及准确地判断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