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丹  连海峰  颜琬华 《吉林医学》2012,33(25):5598-5600
目的:构建系统、科学的护理本科生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为评价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拟定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指标内涵,采用Delphi法,对27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意见最终构建评价体系。结果:专家群体权威系数值0.89(>0.7)。专家和谐系数在0.222~0.502范围,经显著性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咨询结果初步构建了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结论:构建的评价体系强调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全面评价,确立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方式为内科护理学PBL学习效果最适合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学院《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在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3级共17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开展连续梳理授课内容、逐步采用社区小组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参与、家庭健康教育计划制订和学生授课等不同教学方法的尝试。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束后,所有护生均填写本学院自行设计的课程评价问卷,通过比较不同年级护生对《社区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评价情况,分析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采用SPSS 20.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tudent Newman Keuls(S-N-K)法比较各年级间课程评价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在"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和"教学安排"5个维度各个条目中,2013级和2010级的课程评价得分均高于2009级的课程评价得分(P<0.05)。经过课程改革后,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组织的满意度;精简教学内容,减少了课程间的重复;实施多样化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融合不同教学地点和设备,增加了学生体验社区服务的真实感。结论《社区护理学》系列教学改革在调整课程架构、聚焦社区护理、提升学生参与度、综合考核方式、开展多点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学生的认可,为第4版《社区护理学》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综合性学业成绩评价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外科护理学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方法选择高职护理学专业4个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期末考试为主的成绩评价方法,实验组采用多元化的综合性学业成绩评价方法,并增大形成性评价的比例。结果实验组学生学业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对综合性学业成绩评价方式较为认可和支持。结论综合性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注重目标与过程并重,对学习的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1]。过程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在儿科护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准试验性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参加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广州医科大学2013级和2014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9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014级58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将2013级39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课程结束后,采用期末理论考试、自主学习能力评定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英文试题评分[(21.95±2.92)分],高于对照组学生[(20.59±2.52)分];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3.76±7.61)分比(69.87±9.68)分,(79.47±7.97)分比(75.92±8.3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档案袋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 对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本文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时间、评价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目前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现状, 并对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思考, 建议针对不同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形成教师和学生2个方面的评价体系, 为我国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基于学习通的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参考国内外包括邓肯(Dunkin)、森特拉(Centra)、克里切(Kolitch)的关于课程评价的多项理论,设计了一组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包括课程设计、实施、效果三大类别的13个发展性课程评价指标(包括课程目标认知、学生的主动性、目标完成度等),在某一护理学院内抽取内科护理学、护理人文修养与沟通技术、护理学基础三门课程开展了关于以上各项指标的问卷调查,其结果反映出不同课程之间的课程效果有明显差异,得分分别为2.81、2.80、2.60,且教师和学生对相同课程的相同指标具有不同评价,据此结果针对教学实践中如何使用发展性课程评价指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2011级护理本科学生设为实验组(556人),2010级护理本科学生为对照组(339人)。教授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课采用传统讲授或双语教学,实验课采用PBL或PBL结合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引入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学习小组,对课堂活动、书面作业、操作考试、出勤、随堂测试情况进行评价,占期末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对照组采用单一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即为期末总成绩。采用SAS 9.2软件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期末护理学院评优活动中,本课程荣获教学质量一等奖;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妇产科护理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24名(86%)实验组学生对应用形成性评价持肯定态度。结论 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妇产科护理学本科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探索渐进式双语教学方法在护理学导论课程中的实践方式,评价该方法实施后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和专业学习中英语的运用能力。实践表明,在护理学导论中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可帮助学生适应英语教学环境,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把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与专业英语的学习相结合,为今后专业英语的运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实证研究等,对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四大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进行探索。结果形成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确定适合以体验式学习方式的课程体系、探索了适用于护理学专业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尝试了多种考核评价方式,最终构建了以体验为主导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结论从人才培养模式四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评价)出发,构建了以体验式学习理念为主导,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三阶段螺旋式上升型(认知、发展、成熟)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健康评估与护理学基本技术操作练习相结合并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较.方法:试验班的实践教学由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共同完成,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结果:试验班与对照班在课程的评价及考核成绩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评估与护理学基本技术联合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临床思维等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妇产科护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建设妇产科护理学网络在线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评价显示此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实施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与"教"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中医专业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效果,对滨州医学院2011级中医专业本科生尝试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课堂出勤率高,95%的本科中医专业学生认为流行病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优秀,终结性评价考试成绩良好人数约占一半,授课前后知识点调查结果表明授课后的回答正确率明显提高。流行病学课程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获得了大多数本科中医专业学生的认可,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医学教育目标,在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课程中开展了形成性评价。首先构建了免疫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指标,并遵循“反馈-指导-鼓励”原则将形成性评价实施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实验教学、网络考核等教学环节。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较,形成性评价在免疫学教学中能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惑进行了反思及讨论。  相似文献   

16.
健康评估是现代护理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护理学理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表现手段。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可以将理论知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表达,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近年来,在对护理学专业课程进行不断改革的同时,教学方法发生着多元化的转变,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健康评估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健康评估的理论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公共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评价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公共基础课程总体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及评价过程、评价指标分级及权重等四个方面为重点,建立了公共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查与能力评价为主的学业水平体系,并根据该体系进行了有效的测量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体系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学习现状,有利于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使其能更好地把握学习方法。本体系可以作为同类院校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护理学专业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深化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为提高护理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4级护理本科班共41人随机划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1)。对实验组的学生在传统教学法基础上实施项目教学法完成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内科护理学,对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完成内科护理学课程,以期末理论考试和学生教学评价结合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模拟重症监护病房(ICU)在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3级、2004级学生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组中应用模拟ICU进行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2组在课程结束后均评价效果,并进行考试.结果 2组的评价结果和考试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模拟ICU进行急救护理学实验教学,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临床思维方式及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护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理学专业357名本科生和712名专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得分为42.63±7.49,处于较高水平,对教学能力、教学准备及实验过程的得分均较高,评价相对偏低.不同层次、年龄及性别学生对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教学满意度总分为1.18±2.27,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及学制与实验教学过程满意度间有差异(P〈0.05).[结论]实验教学管理者和实验教师应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验教学质量提高途径,不断完善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