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团队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新生适应性教育中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学生顺利渡过适应期起着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适应新环境团体心理辅导策略,提高中职生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法 在我校2010级新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一班为实验班,由心理咨询师辅导;一班为对照班,由班主任辅导.辅导结束后用自制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班学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满意度,对辅导方法、辅导的收获、辅导对适应新环境及班级凝聚力帮助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人际交往能力帮助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咨询师及班主任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均有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适应不良的中职新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帮助新生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及新的社会支持系统.使新生尽快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获得心理归属感。方法运用心理拓展训练、心理游戏、心理剧、交流讨论等方式对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辅导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能有效解决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卉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217-218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象牙塔里的佼佼者,他们获得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更高期待。但当他们跨过了高考的门槛之后,陡然间发现在人才济济的高校之中,高中时的优势荡然无存,那种经常受到表扬、羡慕的优越感日渐日远;面对更广阔、复杂的全新生活,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考取的不是自己的理想大学,落差则会更大。可见大学新生的内心是一个复杂、丰富、动荡、变化的世界,因此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开启心灵的钥匙,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前提。1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困惑的主要表现1.1环境适应力差,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入学适应是迈进大学校门的新… 相似文献
5.
[目的]综合考察以认知性团体辅导和八段锦为代表的东西方抑郁干预模式对改善中医院校新生抑郁的有效性和各自特点。[方法]采用试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按照一定标准,将筛选出的有轻度抑郁的大一新生分为3组:团体辅导组、中医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团体辅导组和中医干预组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认知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八段锦训练,每周1次,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试验前后对3组被试分别进行症状自陈量表(SCL-90)的测量,对各分量表和量表总分进行每组前后测和组间干预差异的比较。[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类型对抑郁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团体辅导前后,抑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干预前后,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得分和SCL-90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性团体辅导和八段锦可能促进轻度抑郁的自我修复能力,并在原理和用途上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涯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我概念、生涯决策与人际适应的培养和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大学一年级学生,实验组45人,对照组52人。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两组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1)干预前后卡特尔人格问卷测查发现,16PF多项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兴奋性、怀疑性、紧张性等有显著性改善。2)干预前后大学生生涯决定量表显示目标制定与达成、生涯决策选择与矛盾在辅导前后差异显著。结论1)生涯团体辅导对于提高新生自我概念、人际适应性、降低焦虑水平有显著的效果。2)生涯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生涯目标意识与生涯决策能力有明显的效果。3)团体活动的形式对培养新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干预效果持续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团体箱庭疗法、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干预效果,分析两者干预效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筛选出14名适应不良的大学新生,将他们分成2组,分别采用限制性团体箱庭疗法和以团体活动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团体箱庭疗法和团体心理辅导对缓解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都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团体箱庭疗法在缓解情绪适应的效果要优于团体心理辅导。结论:团体箱庭疗法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干预效果的持续性更优于团体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8.
了解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效果,探讨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自愿报名和量表筛查,对16名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6周的干预,通过用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来评定干预效果。表明心理辅导干预能较为有效改善和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效果,探讨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自愿报名和量表筛查,对16名某医学院校医学生进行6周的干预,通过用量表进行前测和后测来评定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心理辅导干预能较为有效改善和提高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结论:对医学生人际沟通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能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团体心理辅导在培养大学生人际交通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 ,伴随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人际交往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人们的许多心理适应问题都是由于人际交往中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 ,大学生成长过程中 ,人际交往困惑是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适应问题。为改善高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探索一种行之可效的干预方法 ,我们对某大学在校学生开展了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团体成员主要通过面谈选择。首先我们通过宣传、学生自愿报名、面谈的方式 ,选择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困惑并希望提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新生心理辅导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新生自我生态定位、自我调适和环境调控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朋辈辅导也有叫同辈辅导、同济辅导,是由受训或受督导过的非专业人员(朋辈辅导员)在周围年龄相当的同学中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开展心理知识普及、心理问题探讨、矛盾化解、危机干预、情感沟通等工作,帮助同学解决日常遇到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困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推动学生群体的互助、关怀和支持,实现学生“自助”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发展性心理辅导团体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45例在校大学生进行发展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用16-PF量表,结合深度访谈对辅导效果全面评估,同时选取52名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后,成员在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改变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个性发展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结论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环境适应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团体的方式提高大学生个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到新生的班级建设中,实验班在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和纪律3个维度上有明显的改善,增强了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了班主任的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7.
社交焦虑(social anxiety)也称社会焦虑,是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持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者恐惧的负性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表现为害怕社交处境,害怕参加聚会等。调查发现,大学新生的社交焦虑表现更加明显,发生率为38.84%。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19.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安全感、自尊及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65名师范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安全感量、自尊量表以及心理幸福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1)经过团体心理辅导之后,成员在安全感各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6.00±4.02)分、(15.77±4.19)分],显著低于辅导前的得分[(18.13±4.44)分、(17.70±4.87)分,P<0.01];自尊量表的得分为(18.16±3.14)分,显著低于辅导前的得分(20.32±3.75)分,P<0.01;在心理幸福感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辅导前成员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2)辅导后成员在自评自我了解程度和自信心的得分分别为(7.77±0.98)分、(7.80±1.10)分,显著高于辅导前的自评得分[(5.01±1.28)分、(5.13±1.62)分,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正>《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中提到,中国大学生已经普遍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大一新生和研究生群体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学业,大四学生群体面临的主要压力是就业。《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也指出,八成人有心理困扰,过半人群担心自己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睡眠困扰影响着年轻人,这些心理困扰的应对方式有待科学引导。从近两年的报告中能够看到,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高,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他们不知如何科学有效去应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