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增早 《中原医刊》2000,27(4):29-30
自 1990年 6月至 1998年 10月 ,我们共抢救重度失血性休克病人 355例。本文就此类重度失血休克病人的麻醉及有关问题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本组 :男 195例、女 160例 ,年龄 17~ 65岁。其中交通伤 95例 ,刀刺伤 39例 ,挤压伤 15例 ,钝器伤 9例。产科 :前置胎盘大出血 92例。妇科 :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失血 10 5例。发病至入院时间 4小时以内174例 ,4~ 10小时 98例 ,12小时以上 83例。受伤脏器多以肝、脾破裂为主 ,占 83%。复合伤包括胸外伤11例 ,脑外伤 8例 ,脊椎和四肢外伤 4例。失血量在150 0~ 30 0 0ml,平均 2 0 0 0± 4 0 0ml。2 …  相似文献   

2.
2000年2月~11月,我院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165例,麻醉效果满意,抢救成功率高,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5例患者中,男98例,女46例,小儿21例;年龄12~65岁,体重31~80kg;其中肝破裂56例,脾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和容量复苏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麻醉经验.结果 42例患者中行全身麻醉31例,腰硬联合麻醉11例.抢救成功40例,抢救成功率为95.24%.结论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首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轻度休克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合理控制麻醉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5.
岳柏华  赵利刚 《吉林医学》1997,18(4):239-239
小儿创伤失血性休克22例麻醉处理岳柏华李宏林(吉林市中心医院132011)赵利刚(吉林省白河林业局职工医院133613)小儿创伤失血性休克因紧张、重危及生理紊乱等,在麻醉选择和处理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于1990年~1996年共收治22例病儿,现总结...  相似文献   

6.
于颖  李杨 《当代医学》2009,15(33):38-38
目的探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麻醉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8例该类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处理和术中治疗是否妥善直接影响病人的愈后和死亡率。结论合理进行容量治疗,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减轻麻醉药物对循环的抑制,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麻醉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8例该类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进行分析.结果 麻醉处理和术中治疗是否妥善直接影响病人的愈后和死亡率.结论 合理进行容量治疗,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减轻麻醉药物对循环的抑制,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严重多发性复合伤病人来院时多呈失血性休克,麻醉和手术处理不当,可使病情恶化。但过多强调麻醉的危险性将延误手术时机。因此,完善的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对提高病人成活率,顺利进行手术,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1年10月至1992年6月间1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以及救治措施。方法:对28例患者实施麻醉处理,入室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其中包括深静脉置管、快速扩容,维持最低有效灌注压,缩短低血压时间,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缩血管活性药;麻醉选择要求占时短,循环干扰少,保证氧供和提高动脉血氧,同时能有效抑制有害应激反应和消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和不安,避免或慎用对循环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和扩血管药;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28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抢救、手术和麻醉管理均获得成功,经术后进一步积极支持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对失血性休克病人采用合理有效的容量复苏,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为手术止血创造良好条件,是失血性休克病人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总结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措施.方法 对3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接诊后首先快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输液通道,为快速扩容、维持有效灌注压做好准备.其次在尽可能的少用缩血管活性药的前提下选择麻醉措施要用时短,造成循环干扰少,保持有效氧的供给,最后要尽快配合麻醉药物的应用为急诊手术做好准备.结果 在36例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及麻醉措施均获得成功.结论 对失血病人及早采取合理有效的麻醉药物及方法,为手术及止血创造良好的条件是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对85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与麻醉处理方法.结果:4例因严重失血术中死亡,6例术后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存活75例,成功率88.14%.结论: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急救、快速液体复苏、及时处理并发症,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为手术止血创造良好条件,是失血性休克患者麻醉处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自2000年4月~2001年3月以来,我院救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204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4例病人中,男133例,女71例,年龄16~78岁,体重40~82kg。其中肝破裂61例,宫外孕破裂40例,复合外伤55例,大面积烧伤22例,上消化道出血26例。术前合并心电图异常25例(心肌劳损13例,室早4例,房早7例,房颤1例)。麻醉方法:术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0·3~0·6mg、鲁米那钠0·05~0·1mg/kg。全部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诱导用乙味酯0·1~0·4mg/kg、芬太尼4~5μg/kg、阿曲库铵0·3~0·6mg/kg。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监测BP、ECG、SpO2、PFTO2。肩关节周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待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病人,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使病人能安全、无痛、舒适的度过危险期。麻醉方法:连硬69例,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10例,局麻+强化辅助麻醉性镇痛药15例。结果:经麻醉及手术抗休克成功病人98例,病情过重死亡2例,无麻醉原因引起直接死亡。结论:对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病人,根据病情,采取边扩容补充血容量,边麻醉手术实施救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罗耀文 《吉林医学》2015,(10):2053-2054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患者正确的麻醉处理方式,为临床抢救患者提供疗效依据。方法:选取了外科中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失血性休克患者50例,年龄均在22~56岁,平均年龄39±7.9岁。其中肝硬化致门脉高压15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8例,外伤性失血20例,宫外孕5例,血气胸2例。所有患者术前给予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肌内注射,建立上下肢静脉通道,补充液体,在液体中加入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抗休克的扩容治疗。所有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变化,并作出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扩容治疗3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前上升,脉搏及心率较前下降,呼吸变慢,血容量增加。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恰当的麻醉处理方法及尽早进行扩容治疗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因素,对于抢救患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报道休克病人76例的麻醉处理,失血性休克71例,感染性休克5例。硬膜外麻醉5例,安定,γ-OH,氯胺酮复合麻醉10例,经安定,硫喷妥钠,γ-OH,氯胺酮诱导后气管内全麻61例,术中发生心跳骤停1例,急性肺水肿3例,复张性肺水肿1例,死亡2例。麻醉前后收缩压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术前尽可能纠正水电失衡和低血容量,合理选择麻醉,术中严密监测是休克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喻宏 《中外医疗》2013,32(20):57-58
目的探讨8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麻醉情况以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80例,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对麻醉处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组80例患者中,痊愈64例,占80%;好转12例,占15%;死亡4例,占5%。4例死亡的患者均为术后死亡,其中3例死亡原因为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术后导致肝昏迷,1例为胃癌晚期患者。结论对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如果运用内科的方法不能奏效,患者的休克状况不能逆转,应做好手术止血抢救休克的准备,并及时进行扩容抗休克,选择好恰当的麻醉方法,是手术成功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