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道地药材吴茱萸的研究:微量元素与药材的道地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傅文卫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3):11-13
对贵州产吴茱萸和浙江产吴茱萸进行了13种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贵州铜仁产吴茱萸中富含无朵元素钙,远远高于浙主和有关文献的报道值;同时,铜仁吴茱萸还有较低的锌/铜比和中等积蓄的铁/锰比,从元素角度看,这可能是贵州产吴茱萸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中药在中国应用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药材的种类多,可能会出现正品、伪品的混淆,或者是名字比较相似的药材混淆的情况.这些药材在作用上却极为不同,特别是有毒药材,更应注意其准确性.笔者对几种药材的鉴别进行了总结,以保证准确用药. 相似文献
4.
王满恩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4(4):58-60
草类药材饮片的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工作的难点,即使药材行业的老药工也常说“草类饮片难认”。笔者经多年实践,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简述如下,供同道参考。1草类药材饮片难以辨认的原因多数草类药干燥后,因失水收缩发生形态变化。如鱼腥草的茎鲜时为圆柱形,干后成为扁棱柱形,半边莲鲜时伸展,干后卷曲缠绕等。多数草类药干燥后质地酥脆,在切制、翻晒、包装、运输过程中,不断挤压、磨擦使植物器官组织破碎,失去原有特征。如仙鹤草表面密被毛茸,而饮片中却经常看不到;荆芥、益母草等药材的叶片常碎成粉末状,失去“深裂”的鉴别特征等… 相似文献
5.
对20例常用皮类药材,采用眼看,手摸,耳闻,口尝和借助放大镜等简易方法,根据各药的特性对其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7.
8.
我国中药资源丰富 ,品种繁多 ,历史悠久。由于地区使用习惯及药材外形相似等因素 ,中药的同名异物和名不符实的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 ,为牟取暴利 ,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 ,扰乱中药市场 ,严重影响了中药的质量和疗效。现将部分掺伪掺杂药材的经验鉴别报告如下。1 掺伪药材经验鉴别掺伪药材是将形状、大小、颜色及气味大致相似的植物品种掺入正品药材中。鉴别时 ,如在一种药材中同时发现有正品药材的主要特征和伪品的主要特征 ,即可判定为掺伪药材。1.1 黄柏 :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一部规定 ,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多薄层联用鉴定植物药材的实验方法。方法统一规范取样,粉碎、用70%乙醇作溶媒,将其浸出液进行多薄层、多展开剂、多显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结果各种植物药材所含成分不同,薄层色谱的斑点也不同。结论该方法简便,有专属性、重现性好、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龟甲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Gray)的背甲及腹甲。其功能为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由于乌龟资源锐减.龟甲供不应求.因此出现的混淆品越来越多,常见的有东南闭壳龟甲、黄缘闭壳龟甲、凹甲陆龟甲、缅甸陆龟甲[1,2]等。笔者发现—龟甲混淆品.其腹甲与正品龟甲(腹甲)略为相似。将其与动物标本龟科动物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Gray)的腹甲比较,二者特征一致,故此种龟甲混淆品为平胸龟甲。 相似文献
11.
12.
13.
防风的野生药材与其栽培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风辛散微温 ,甘缓不峻 ,既走膀胱 ,又走肝脾 ,功善祛风胜温而发表 ,止痛、止痒、解痉 ,为医家治风之通用药。《中国药曲》2 0 0 0年版一部收载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ashnikoviadivicata (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药材防风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均为野生品。近年来 ,由于过度采挖 ,加之生态环境恶化 ,野生防风资源趋于枯竭而药材市场防风需求量大 ,现已供不应求 ,价格不断升高。牡丹江地区很多农民尝试防风药材与人工载培。但野生防风药材与人工载培防风药用价值不同。笔者在药材质检工作中 ,根据… 相似文献
14.
刘杰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20(2):20-22
目的 探讨竹节防风能否作正品防风入药。方法 用直观、显微、薄层、光谱等方法,结合临床运用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竹节防风虽已长期作防风入药,但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点、化学成分是不同于防风的。药性防风偏温,竹节防风偏寒,在临床上应区别使用。 相似文献
15.
菊花,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药典>记载菊花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或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商品菊花分为杭菊、怀菊、滁菊、亳菊和贡菊等[1].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的伪劣是一个长期困扰中药材应用的棘手问题,随着我国传统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中药材市场的逐步开放,药材伪劣商品的来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造假现象更加多样化。部分不法商贩,除将便宜或滞销的农副产品掺人类同的药材中销售外.有的还将药材在加工炮制过程中的下脚料经染色后掺人药材中.让人防不胜防,现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略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从植物的异常构造方面,阐述了在部分中药材鉴别中的应用,对鉴别部分药材的真伪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