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是”     
说“是”周度“是”字是汉语中最古老的字之一,是使用最频繁,用法最多的字之一。探讨一下“是”字演变的源流恐怕不是毫无意义的。一“是”字的源,即其本义是什么呢?许慎《说文解字》“是”字条注云:“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承旨切。……籀文是从古文正。”...  相似文献   

2.
《尚书》“之”字用法分为三类:代词、连词和助词。代词用法含在双宾语句式中作间接宾语。连词用法限于表示并列,相当于“及”、“与”。助词用法最普遍,含相当于“所”的用法、作定语后置记号的用法、作宾语前置记号的用法,还包括作语垫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乍”字用法再析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乍;训诂《伤寒论》这部经典著作,成书于东汉末年,其文辞古奥,医理深幽,并结合实践,诚可谓文以载道之典范。书中用“乍”字多处,其义圆活,医理深蕴其中。历来虽有注释,但不乏...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何”字探析夏青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250014)在古代汉语里,“何”字是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个疑问代词。处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何”字的语法功能亦有差异。在《内经》中,“何”字出现频率非常高,据不完全统计,《素问》中出现480余次,《灵枢》...  相似文献   

5.
仲景《伤寒杂病论》,文词简约,义蕴深奥。例如“烦”字,全书运用134次,涉及原文120余条,因置于不同语言环境中,其用法和含义则不尽相同。时而指症候,时而作形容,时而通用假借,灵活多变。在导师指点下,参阅前贤注释,归纳仲景对“烦”字的用法如次,以就正于高明。一、热也。许慎认为此字“从火从页”与火(热)无不有关,故曰:“烦,热头痛也”。”验之临床,“烦”因热邪所致者多见,故金·成无己,明·王肯堂,当代的刘渡舟等人都有“烦者,热也”之训。因此,《金匮》第六篇“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之“烦”字,《金匮集解》、《医宗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单单、只是等含义,但用在惟一、惟独、惟有、惟恐、惟命是听、惟利是图等词汇时,一律用“惟”字;用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理论、唯名论等词汇时,用“唯”字。汉字“黏”与“粘”以及“惟”与“唯”的用法@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4):180-180
“黏”与“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表示动作,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应选择“粘”,如粘信封、粘连、粘附;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  相似文献   

8.
信息     
数字错误使用4例在不久前某部门进行的科技期刊审读中,发现一些该用汉字数字之处使用了阿拉伯数字。兹列出4例(括号内为正确的):西汉平帝元始2年(二年)30亩地一头牛(三十亩地一头牛)第3脑室(第三脑室)第1作者(第一作者)汉字“黏”与“粘”以及“惟”与“唯”的用法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字的使用规范如下: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字均表示单单、只是等含义,但用在惟一、惟独、惟有、…  相似文献   

9.
精字是《内经》中最常见的字之一,全书用达一百多处。由于《内经》成书悠久,文字古奥。往往一字多义,一词多用,字多通借,对正确理解原文带来困难。“精”字也不例外,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含义各有差异。因此,探讨《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及用法,无疑对我们学习《内经》,正确理解其义是有裨益的。概括《内经》中“精”的各种含义约有下列10种.1 精微物质精,《说文解字注》:“择米也……引申为凡取好之称。”《增韵》:“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辞源》首释为“纯净的上等米”.可见,精的原义是纯净无杂质的物质。在人体则为精微物质。这一含义在《内经》运用最广,也是大家所熟知的。《灵枢·本神》  相似文献   

10.
《养生方》中的“”字,其音义似均与“孱”字无涉,所在条文缺失过半,义理难明。若以《五十二病方》中“”字互考,则可知先秦“”、“算”通用,在本条文中似有“益智”之义。  相似文献   

11.
《养生方》中的“Suan”字,其音义似均与“孱”字无涉,所在条文缺失过半,义理难明,若以《五十二病方》中“Suan”字互考,则可知先秦“Suan”,“算”通用,在本条文中似有“益智”之义。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好”是到处可以昕得见,到处可以看得到的字;既是书面语,又是口头语;是个“兼职”最多,使用频率很高的兼类词。小孩呀呀学语:“好叔叔”、“好阿姨”;外国人学中文就先学:“您好!”,文学作品更是司空见惯,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就用了这样一句话:“啊!啊!你们替侄儿摆酒,好吧,很好,好极了!”他一点也不口吃地说。(第68页)在这短短的十六个字组成的句子中,巴尔扎克就连用了三个“好”字,可见其使用频率之高。“好”的用法也是颇为复杂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相似文献   

13.
古代的医学典籍中,“之”字的使用很多。在七十九篇《素问》一书中,“之”字一共出现了2545次之多。象这样高频率出现的字,在古今医籍中还是较突出的。“之”字在《素问》中,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以及“惟”与“唯”字的使用规范如下: 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名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子均表示单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炼字艺术探胜张勇元代杨载总结前人写作诗歌的经验,认为“诗要炼字,字者眼也”(《诗法家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力主“捶字坚而难移”。这儿的“炼字”、“捶字”都是指诗词创作中关键字词的使用要仔细挑选,反复斟酌。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和”主要有两种用法:作为名词或形容词使用,如“阴阳和、”“脉和”、“胃气和”等,多表示“最佳状态”;作为动词使用,如“和胃气”,“和解”等,表示调和、谐和、即“调整到最佳状态”的意思。《伤寒论》之“和”与后世的“和法”不相等同。《伤寒论》中虽没有明确使用“和法”这样的字眼,但却是后世医家认识、拓展“和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要求 ,规范如下 :①在发“ni偄n”音时 ,一律用“黏”字 ,如黏膜、黏液、血黏度、黏稠度、黏菌、黏合剂等 ;②在发“zh仭n”音时用“粘”字 ,如肠粘连 ,粘贴等。黏与粘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研究》2014,(6):296-296
“黏”与“粘”在使用中容易混淆,是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注解,这2个字是有区别的。这2个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表示动作,用“黏”的东西使物体连接起来,应选择“粘”,如粘信封、粘连、粘附;像糨糊或胶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个物体附着在另一物体上的性质,用“黏”,如黏附分子,这胶水很黏,麦芽糖黏在一块儿了。  相似文献   

19.
对《金匮》中有关“而”字的用法,进行了全面的剖析。认为“而”、字在该文献中,主要被用作连结词和助词。其中,连结词多用于表示并列、顺接、进层、因果、转折、修饰和转折关系。助词多用作结构助词和音节助词。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中发现中专版《内科学》及有关教材在疾病命名使用到“原”或“源”时,命名前后多次出现不一致现象,使学生在理解疾病及其要点上产生混淆、误解,教师授课时也无所遵从,许多人甚至认为这两个字在疾病名称中是可以互换的。这种情况不仅给教师授课带来困难,也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据此,笔者根据自己对疾病的理解,初步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1有关采用“原”与“源”两字的疾病举例中专第三版《内科学》中含“原”字的疾病名有,“肺原性心脏病”(P19)、“心源性哮喘”(P62)、“心原性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