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数字电影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数字电影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 26例,年龄7~85岁,平均43.36岁,均因急性消化出血而行急诊腹部内脏血管造影,采集动脉期、实质期和静脉期影像,对图像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26你中阳性22例,正常4例,11例行血管内栓塞,3例经血管注入止血剂。动脉瘤4例,肿瘤3例,痔出血2例,血管畸形5例,原因不明造影剂外溢12例。结论 数字电影血管造影能快速实时成像,采象时间长、频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消化道出血系指出血正在进行中或急性出血缓解期,本证死亡率在8-13.7%之间(1),持续出血和反复出血是死亡率增多的原因,因此,及早诊断十分重要。近十年来,除发展选择性造影,提高了检出率外,同时进行各种导管内治疗,大大改善了急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状况,并有发展为首选诊断和治疗方法趋势(2,3,4),本文病例是作者根据1983年1-12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Downstate医学中心放射科学习期间所搜集,今分析如下,旨在介绍本法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表现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与介入治疗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47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动脉血管造影41例发现出血部位(87.2%)。6例手术治疗,1例保守治疗,4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另行处理,30例进行介入治疗,9例灌注加压素,21例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随访1个月-3个月,7例复发出血(2例手术切除,1例内科治疗,4例病死),23例治愈(76.6%)。结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可发现内窥镜和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发现的出血部位,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亦能为手术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动脉造影表现,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价值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分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相应的动脉造影表现;分析对于不同类型血管栓塞剂的选择及其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52例患者中DSA造影阳性者占63.5%(33/52),18例表现为直接阳性征象,11例表现为间接阳性征象,4例表现兼有直接和间接阳性征象。33例造影阳性患者中24例行经动脉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1.7%(22/24),临床成功率为62.5%(15/24),复发率为37.5%(9/24)。结论经动脉造影及栓塞能快速发现出血部位并有效控制出血,是急性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有效诊疗手段;出血的病因、造影表现和出血动脉多样,其诊断率、栓塞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的发展 ,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诊断方法有 :纤维电子内镜、全消化道造影和小肠气钡造影、核素显像、吞线试验等[1,2 ] 。上述方法虽各有特色 ,但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不仅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而且可对病变血管行栓塞治疗[1,3,4 ] 。我们对 9例难治性消化道出血行DSA诊断 ,并对其中 7例进行了栓塞治疗 ,现就其疗效作一分析。材料和方法本院消化科和普外科 1995年 11月至 1999年1月收治各种难治性消化道出血 9例 ,男 8例 ,女 1例 ,年龄 2 5~ 71岁 ,平均 4 2岁。选用美国OEC …  相似文献   

6.
7.
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及介入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6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经选择性血管DSA检查,并对其中14例,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结果:阳性19例,阴性7例。14例经介入治疗后,11例得到完全止血,2例止血不彻底,1例48h后再出血。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小肠部位的出血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合理选择造影时机,可以提高对出血检出的阳性率;并经导管动脉灌注垂体后叶素或栓塞治疗后,止血迅速有效。  相似文献   

8.
山莨菪碱药物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提高血管造影对消化道出血的病变检出率,前瞻性地对15例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患者作普通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山莨菪碱药物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其中12例为肠系膜上动脉造影,3例腹腔动脉造影。在同一患者,采用相同的造影剂量、注射速率、摄片片序。经双盲法测量比较,显示山莨菪碱药物血管造影比普通血管造影动脉管径增粗,自身对照比较t检验P值<0.001,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还有,小动脉显示增多,实质期染色更浓密。1  相似文献   

9.
血管造影诊断肠道肿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三例张朝杰,李跃海本文报告我院近3年来经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道肿瘤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3例,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1例。着重讨论肠道肿瘤并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诊断及介入治疗等问题。造影方...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23例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表现及结果。结果 21例明确了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2例造影阴性;8例行介入性栓塞治疗。结论 血管造影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肯定的诊断价值,阐述了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经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上消化道出血5例,4例采用立止血 明胶海绵栓塞,1例仅灌注立止血。下消化道出血14例,4例采用立止血 明胶海绵栓塞,10例仅灌注立止血。结果:动脉栓塞治疗的病例,止血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灌注立止血的24h内止血率为80%,2例48h后再出血。结论:经动脉栓塞和灌注立止血治疗消化道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方法,无明显副作用,在无法行靶血管栓塞的情况下,局部注入立止血也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陵 《放射学实践》2002,17(2):107-109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1例经过内及钡剂检查来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通过显示对比例外溢、病理血管和肿瘤染色来确定出血原因及部位。同时对出血处用胶海棉栓塞或用保留导管灌注血管加压素止血。结果:全组11例,其中10例见对比剂外溢1例同时见肿瘤染色,7例显示病理血管。1例未能明确诊断。3例用明胶海棉栓塞治疗,8例采用保留导管灌汪血管加压素治疗,均达到止血效果。结论:介入治疗下消化道出血,可以快速作出定位诊断,且止血效果好,见效快,并发症少,既安全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急性胃肠道出血患者常规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DSA造影,发现阳性征象者12例,分别超选择病变血管,并采用栓塞剂或药物灌注治疗。其中,使用明胶海绵栓塞6例,明胶海绵加弹簧钢圈1例,海藻酸钠(KMG)颗粒加弹簧钢圈2例;垂体后叶素灌注3例;3例造影阴性患者未给予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栓塞的9例患者中,1例Meckel憩室患者于术后3d再次出血,其余8例均一次性止血成功;另3例垂体后叶素灌注病例术后仍有反复出血症状。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是处理急性胃肠道出血的一项简便、微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DSA诊断和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DSA诊断的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21例,8例采用明胶海绵栓塞,13例采用血管加压素灌注。结果出血原因为肠血管发育不良14例,结肠憩室2例,原因不明5例。全部病例获得止血。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5~74个月,4例肠血管发育不良出血复发。结论DSA对下消化道非肿瘤性出血的诊断很有价值。介入方法对其治疗安全有效,部分病例可获得根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8—05—2005—06我院收治的1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3例,保守治疗10例,死亡4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消化性溃疡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胃镜下止血1例,止血成功。胃底静脉曲张出血2例病人经手术切除脾脏后治愈。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的治疗应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应简单有效,对于区域性门脉高压引起的出血应选择脾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T功能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的意义.方法 收集15例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病因不明确.所有患者均作股动脉或肱动脉穿刺,5 F Yashiro导管或RLG导管选择至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髂内动脉作造影,对疑有病变部位用3F微导管作超选择造影,同时作3D-DSA和XperCT扫描.诊断后即行外科切除术.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A结合3D-DSA、XperCT检查.8例诊断为血管畸形(小肠6例,结肠2例),6例诊断为肿瘤性病变(小肠肿瘤5例,结肠肿瘤1例),1例定位于小肠出血(原因不明).外科手术切除病变后病理学诊断显示血管畸形8例(53.3%),小肠间质瘤4例(26.7%),小肠腺癌1例(6.7%),结肠癌1例(6.7%),小肠憩室1例(6.7%).结论 传统DSA造影结合3D-DSA、XperCT用于定性、定位诊断下消化道大出血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