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咳血、咯血,有两种类型:一是下寒上热,用温肾纳气、引火归原法治疗,二是上下俱寒,用温补下元、活血利水治疗。并讨论了历代医家对用附子、肉桂温肾的看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3.
咳血方出自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一书。笔者从1964年以来用该方加减治疗咯血2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1岁;经西医诊断为支气管扩张10例,肺结核5例。二治疗方法基本方:青黛12克诃子肉10克海浮石10克山栀子10克瓜蒌仁12 相似文献
4.
余小兰,奇,19岁,学生,1986年10月5日诊。其母述:其女性格内向,孜孜好学,学业优良。近两年常心烦躁扰,兴多言,有时彻夜不寐,误认为学习紧张,未加注意。昨晚突然语无伦次,弃衣露体。就诊时症见目赤年红,言多喜怒,心烦如焚。询其经水,近两颧来,多延期而至,量亦逐渐减少,血色紫黯,常心烦躁扰,现已四月余经水未行,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舌边尖红赤,苔黄,脉弦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咳血方(诃子、瓜蒌仁、海浮石、白及、白茅根等治疗咯血92例,总有效率为82.6%。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咳血方加味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支气管扩张哈血(简称支扩咯血)为呼吸系统常见急诊之一。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抢救患者的生命极为重要,因而人们通常采用西医治疗。但正确的辨证与合理的中医治疗,同样也能使患者转危为安。对此,笔者就近10年来采用咳血方为主治疗78例,效亦较捷,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l一政资料本组78例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38岁;咯血病程<l年8例,l~10年52例,>10年18例;每日咯血量<100ml46例,100~300ml30例,>300ml2例。所有患者均经X线胸片、胸部CT扫描及支气管碘油造影等检查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相似文献
8.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6)
目的观察咳血方加减治疗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本科支气管扩张伴咯血患者证型符合肝火犯肺证型者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为90.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和止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中,治疗组加用中药后对症状改善情况更佳,患者治疗后积分,统计学差异明显。在止血时间上,治疗组1天止血率为63.64%,对照组1天止血率为27.27%,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支气管扩张并咯血,是更佳的药物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答:火不归原证与阴虚火旺证皆因肾之阴阳水火失调所致,有其共同的生理病理基础,故临床症状有相同之处。在病因方面,皆可由于久病虚损及肾或禀赋不足,房劳伤肾,或过服温燥伤阴。肾虚是二者共有的病理基础,故皆可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阴虚火旺,火胜炎上,火不归原,泻越于上,故二者皆有上部火热之象,症如咽干舌燥,口舌生疮,颧红,面部时时升火等;火之灼伤阳络,可有鼻衄、齿衄等出血症状;火之扰乱神明,可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惊悸怔忡等症。二证鉴别要点如下:阴虚火旺者其病机特点在于阴不制阳,阳气偏亢,火气有余,故多见内热火旺之象, 相似文献
10.
咳血方雾化吸入治疗支扩咯血32例报告江苏省大丰县第二人民医院(224100)徐金顺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卫校(224100)丁正琪1984年4月~1996年4月,我们采用咳血方合泻心汤煎剂雾化吸入法,治疗32例支气管扩张咯血病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加味咳血方治疗咯血——附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咯血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临证十余年来以加味咳血方治疗咯血(或咳血),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我科1981~1984年治疗咯血(或咳血)50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王某,男,38岁。半年前,因胸部外伤致咳血,予以中西药物治疗,咳血即止。日后,每逢感冒、劳累咳血既现,经X线检查,报告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服用中药益气止血,西药抗生素类治疗数日,病症反而加重。於1986—5—4来我院就诊。诊见;面容不华,神倦乏力,胸闷气短,左胸膺部刺痛,痛处固定,痰中带血,色黑成缕,口干欲饮不欲咽。舌质淡,舌边有青筋紫斑,脉细涩。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7)
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中提出了"生命宇宙的整体观"思想,文中从古中医圆运动的角度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病机与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加重了患者就医诊疗的经济负担。名中医李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疑难顽疾屡起沉珂,李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2],并辨证分为:火不归原、厥阴不敛、太阴脾虚三型。火不归原有水浅、水寒之分。水浅采用壮水导龙归海之法,水寒采用温水引火归元法。从圆运动的角度认为消渴火不归原的根本病机是人体自身的圆运动被打破,气化运动失衡,治疗应从人体圆运动的思想入手,恢复人体气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王春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
<正>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块茎。其成份:新鲜块茎含水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有挥发油、粘液质。根含白芨甘露聚糖。其作用:有止血作用,可能与粘液质有关;对实验性胃、十二指肠小穿孔有堵塞作用;有抗结核杆菌的作用。笔者于1954年1月突然发热、咳血。经拍胸片、肺断层片、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17.
一、咳血的症状:咳血是经过咳嗽动作,将血咳出来。血色鲜红,夹痰,而多泡沫,有咳嗽史。如长久咳血不愈,即为肺病之征兆。治病必求其本,故治疗咳血,应先治疗其肺。肺禀西方之金,行清肃之令,治节一身,最怕邪热侵扰。咳血皆因火灼、金戕,络伤、血溢。治疗法则,最宜用清金肃化之品;佐以止血、和伤之剂。如初起咳血,丹溪之咳血方(瓜蒌、海浮石、青黛、诃子肉、山栀),颇为合拍。嗽甚者,加杏仁泥,大贝母;咳血、胁痛者,咳血方中加当归身,白芍药。由于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