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荣莱 《中医杂志》1989,30(3):50-53
慢性胃炎具有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临床疗效也逐年有所提高。本文通过对临床观察较细、诊断比较明确、疗效判定比较科学的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就本病临床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旨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学文 《中医药学刊》2002,20(5):558-559,58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机以脾胃虚弱、升降升常为本,热毒侵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络、气血淤滞为变,治疗应当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大法,根据其病程时期的不同治疗侧重角度各异,其中脾胃升降失常贯穿于始终,所以理气消痞,以“痞满”论治是治疗的常法,在其活动期常存在肉腐浸淫,胃膜失养的情况,可以以痈论治,气滞于中,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当以痛论治,此二者为变法,临床用药当以降助运,以升复降,升降相因,注重寒热并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缓慢,病情复杂且顽固,病势缠绵,施治棘手。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笔者就近几年来国内中医药界对CAG治疗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是以胃粘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 ,大致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呃逆、噫气等范畴 ,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现代医学认为CAG是癌前病变之一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可阻断或逆转其癌变倾向 ,疗效显著。为便于研究 ,现将近6年的有关文献综述分析如下。1 病因病机研究张林国[1] 认为CAG的病机关键是脾虚邪滞及胃失和降 ,用气血、虚实、微证三论辨识 ,其中气血论有 :胃气壅滞、肝气犯胃、胃络血瘀 ;虚实论有 :脾胃气虚、胃阴不足、饮食积滞、湿热中阻、胃热内蕴 ;微证论则是宏观…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合并有胃黏膜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是重要的胃癌癌前疾病,倍受医界重视,也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病种与研究重点,被列为国家攻关项目和“十一·五”支撑计划,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我们特邀请国内在该领域有较深造诣的名老中医和中青年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介绍各自的研究体会与治疗经验,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通过查阅近1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整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动物实验、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经验;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为病变特征的临床疾病。萎缩性胃炎癌变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所认可。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较有特色,特别是在逆转异型增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治疗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的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疾病,历来是消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特色病种,爰就管见所及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之一。导师王垂杰教授通过对CAG及其癌前病变的研究,结合其病因病机的发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临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把握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造模方法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该病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有益指导。[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7月31日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大鼠实验研究,纳入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的140篇文献涉及153种造模方法,造模实验动物以雄性、4~6周龄大鼠为主;造模方法多见于复合因素造模,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要造模药物;在造模周期方面,单因素与复合因素造模的平均周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AG模型的建立具有较长周期、较高死亡率的特点,建立稳定、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仍需更深入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亏损证、气滞血瘀、郁热证5型施治。结果:据此结合辨证分析、综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杨宏升 《陕西中医》2019,(9):1195-1198
目的:探索安胃活血汤联合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135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序贯疗法,观察组患者给予安胃活血汤,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积分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CEA、糖类抗原水平、TFF-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胃泌素、游离酸及蛋白酶高于对照组。结论:安胃活血汤联合序贯疗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防止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5.
何金品  石拓  陈星星 《陕西中医》2022,(8):1032-103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中医益气活血消痞法的应用效果及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根治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根治HP四联疗法联合益气活血消痞法治疗者为观察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胃黏膜病理性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及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12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CD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 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CD8+、IL-4、IL-6、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IL-2、VEGF及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中,益气活血消痞法对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对照组26例予维酶素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细胞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率明显降低(P<0.01,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治疗组高、中切全血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电泳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消萎灵Ⅰ号胶囊可能通过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细胞流变学的异常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2):176-179
目的:观察芪参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科门诊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患者17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8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组方芪参益胃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病理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和干扰素-γ(INF-γ)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中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胃脘痛[(0.58±0.21)分比(1.06±0.37)分]、痞满[(0.84±0.36)分比(1.49±0.81)分]、纳呆[(0.68±0.22)分比(0.92±0.45)分]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炎症[(0.79±0.32)分比(1.08±0.45)分]、萎缩[(0.94±0.41)分比(1.26±0.54)分]、肠化生[(0.75±0.34)分比(1.22±0.53)分]、异型增生[(0.65±0.26)分比(0.79±0.30)分]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2[(9.44±1.74)pg/ml比(5.81±1.49)pg/ml]、INF-γ[(20.48±5.17)pg/ml比(15.78±5.44)p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4[(6.04±1.51)pg/ml比(8.23±1.95)pg/ml]、IL-6[(59.64±12.77)pg/ml比(76.38±12.80)pg/m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8%比81.71%)。结论:芪参益胃汤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胃黏膜炎症,阻断和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内镜确诊CAG及病理确诊为CAG伴不典型增生或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患者317例,选取常规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性浅表性胃炎10例作为对照,并进行TRPV1、TRPM8受体表达检测及CAG中医证型辨证,分析CAG的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及TRPV1、TRPM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AG前病变中医证型按照所占比率排序为脾虚气滞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26种证型在TRPV1、TRPM8表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RPV1的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湿热胃阴亏虚肝胃不和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脾虚气滞脾胃虚弱;TRPM8表达的中医证型排序为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胃络瘀阻、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脾胃湿热。TRPV1以脾胃湿热表达最为明显(415 bp),TRPM8表达以脾胃虚弱最明显(387 bp)。胃络瘀阻型近似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表达。3同一证型在不同程度肠上皮化生分布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不同证型在同一程度肠上皮化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在轻度异型增生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在中、重度分布上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及胃络瘀阻三型在重度异型增生时分布较高;各证型在轻、中、重度萎缩程度分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 CAG癌前病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及瞬时电位受体(TRPV1、TRPM8)表达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病理程度较轻时以实证为主,并伴有TRPV1受体表达增高;病理程度中、重度时以虚为主,虚实夹杂表现多见,并伴有TRPM8表达增高。本研究为该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CAG中医辨证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抗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抗胃萎汤治疗,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且治疗组效果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抗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寇媛  闻新丽  薛峰 《陕西中医》2021,(9):1233-1235,1298
目的:观察养胃清热化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病理表现的影响。方法:将20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给予养胃清热化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97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理表现。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26%高于对照组8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改善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养胃清热化瘀汤治疗CAG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