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最关心孩子生殖系统的生理特点,注意外生殖器的检查,常看看小“屁屁”、定期检查小“鸡鸡”,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家长总觉得自家孩子的小“鸡鸡”像个“花骨朵”,到底是否正常?赶快去医院问个究竟吧!  相似文献   

2.
下班到幼儿园里接3岁的女儿回家,老师告诉我:“你女儿今天咬了别的小朋友。”这也让我大吃一惊,女儿平时在家里还算温文尔雅,怎么一到幼儿园就成了小霸王一个?我也顾不上教训女儿,连忙问老师被咬的小朋友怎么样了,毕竟现在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首先还得先把事情解决了。  相似文献   

3.
薛京  卫生 《健康文摘》2009,(5):10-10
小朋友都喜欢吃生日蛋糕,电喜欢跟大人抢着吹“生日蜡烛”,这时候,家长可别拦着不让他们吹,因为没准儿,你就“拦”住了孩子对于呼吸运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下午离园,家长接孩子时,经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这样说:“你家孩子今天又打人了。”、“哎呀,怎么回事?你家孩子太调皮了,爱捣乱,老师说的话根本不听。”、“你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是和小朋友说话,你回家管管吧。”……老师向家长诉说幼儿在园犯错误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前,我也不例外会经常向家长告状,但收到的效果甚微,有些孩子反而调皮的越发不可收拾,更难管理。后来发现向家长“告状”这一举措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5.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就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每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这些孩子永远刻苦学习,不玩游戏,不爱打扮却又可爱,听话又认真,成绩好,爱劳动,懂礼貌……  相似文献   

6.
家长朋友,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几岁,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真的被恶魔骗走,他能智斗魔鬼,逃出魔掌,从千里之外寻回家园吗?那么,请你看看一个9岁孩子是怎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生活与健康》2013,(8):41-43
一些父母经常会用不当言语和孩子说话,可自己却毫无察觉,看看下面这些“语言大观”,其中是否有你的影子?如果有,那我们尝试着进行语言转换……  相似文献   

8.
王震 《健康人生》2003,(6):22-23
许多家长都表达过这么一种心情:不怕孩子淘气,就怕孩子刨根问底。你越是忙着干活,他越是不停地跟着问这问那:什么太阳大还是月亮大?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电冰箱里的冷气是哪儿来的?……简直是没完没了,一是没时间去解答,再有,不少问题我自己也不懂啊。  相似文献   

9.
沟通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个诗人这样发问过:“世界,我把一个孩子给你,你还我的将会是什么?”今天,我却要向家长们、老师们发问:“给你一个孩子,你将还‘我’什么?”  相似文献   

11.
最近,毛毛妈妈和蕊蕊妈妈分别来信和打电话致本刊,毛毛最近不愿意去幼儿园,说当当老打他,毛毛在幼儿园被小朋友“欺负”从不敢还手;蕊蕊妈说因抢玩具蕊蕊被咬伤了手,蕊蕊又抓伤了小朋友的脸。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外面挨“欺负”,恐怕哪位家长都受不了。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矛盾,既要让孩子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孩子受欺负。当孩子挨打后,是做“还手”派,还是做“忍让”派,也就是孩子应做“羊”还是做“狼”呢?面对妈妈们提出的问题,还是先让我们看看希拉里的母亲是怎样处理这种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据《新快报》的一篇题为“孩子攀比比什么”的报道说,一个才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说:一天,他的一位同学对他说:“我爸是警察!你要不听我的话,我就让他来抓你!”这个孩子马上反唇相讥:“我爸是公安局长,管你爸的!”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再也不敢欺负我了。”  相似文献   

13.
宠军 《家庭育儿》2011,(5):58-59
孩子总要进行社会交往,才能适应社会生话。在和小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你吃亏、他占便宜的情况发生。孩子吃亏有时候是物质上的,像别人得到的东西你没有得到;有时候是身体的,像被别的小朋友打了等等。作为家长,当然心疼自己的孩子.可这个时候,作为妈妈的您应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成长是现在家长们最为头痛的课题。我们不妨来看这个实验:心理学家雷珀将那些本就爱好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让实验组的孩子在“画得好,就给奖品”的诺言下,画他们自己喜爱的画,孩子们高兴地绘画并欣喜地接受了奖品。而对普通组的孩子则不作发奖的许诺,也不授予奖品,只是说“想看看你们的绘画”,这些孩子也画了自己喜爱的画。然而一、二周后的观察发现:实验组和普通组相比,前者自动去绘画的人很少,绘画兴趣明显降低,而后者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这一点,也由以后的研究得到反复证实。  相似文献   

15.
一天,心理学家张教授来到某幼儿园找沈老师联系工作。当时,小朋友们正在自由活动,他们互相追逐,嬉戏玩耍,十分高兴。其中有两个小朋友先是搂抱在一起,接着又一起摔在地板上来回翻滚。旁边七八个小朋友看见了,呼的一下拥了上去,一下子都扑到这两个孩子的身上,一个个你推我拥,又叫又嚷,显得十分兴奋,最后把压在最底下的小朋友弄哭了。沈老师听见哭声,急忙赶来,瞧见这番情景,十分生气,她把这些小朋友训斥了一顿,并让他们一个个排队“罚站”。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家长都意识到表扬孩子的重要性,可是不少家长困惑地说"我们也表扬了不少呀,可是效果甚微.是我们的表扬不得法吗?我们应该怎么样表扬孩子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案例一:扬扬兴冲冲地把他认真画了一下午的绘画作品《小白兔的晚会》拿给正在看电视的妈妈看.妈妈看了一眼,竖起大拇指说"你画得真不错!"效果评价:表扬笼统、模糊、空洞.案例点评:孩子画了一下午,只换得妈的一句"你画得真不错".这种表扬法过于抽象、概括、简单、空泛,只是对结果的总体性评价.至少孩子不知道哪儿画得不错.这不利于今后的努力,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同时,这种简单表扬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更起不到强化作用了.  相似文献   

17.
却凡 《健康世界》2010,(5):84-85
生活中您是否当着孩子的面说过类似的话:“我家小宝随他爸,嘴笨不爱说话,但算数好,长大就当个数学家吧。”“看看,我女儿就是漂亮,将来准能当明星。”“我和你爸都没文艺细胞,五音不全,你肯定也唱不好。”…… 都说“知子莫若母”,很多家长自认为最了解孩子,总喜欢提醒孩子“能”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希望以此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学习中事半功倍。其实,家长对孩子的预言不一定正确,即便只是为了鼓励孩子上进,也有可能事与愿违,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钟乐 《家庭医生》2011,(7):28-28
当孩子向你展示一幅画或者其他自己做好的东西时,很多家长会说“太棒了”或“太漂亮了”之类的话。 也许大家不知道,这种表扬不仅不能增强孩子的信心,反而可能会损害孩子的自信。家长、老师的这种赞赏,只是对孩子所做事情的结果进行肯定,但是孩子们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星期天早晨,我刚吃完早饭,一位患儿家长找到我说:“大夫,我的孩子血色素那么低,你们为什么不给他用铁剂治疗?是否铁剂太便宜,你们吃不到回扣?!”我说:“这件事一两句话也说不明白,我上班就去办公室,到时我慢慢给你解释。”患儿父亲很不高兴地走了。  相似文献   

20.
每次上美术课或手工课的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小朋友对着我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他们却只是坐在那儿,目光呆滞的看着其他小朋友,嘴里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同一句话,或者有的小朋友干脆胡乱做一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这是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养成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对于这种情况,我及时向家长反映,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