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吕静 《中国医药指南》2014,(22):215-216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持续性指导对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9例参加盆底肌锻炼的初产妇为观察组;49例未参加盆底肌锻炼的初产妇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妊娠28周和分娩前的盆底肌张力,妊娠时限以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观察组孕妇产前盆底肌力及阴道顺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早产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期进行盆底肌锻炼是安全有效的,对改善盆底肌力、促进阴道分娩有积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前后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孕妇161例,其中52例于孕第28周开始功能锻炼至分娩前(产前组),56例于产后锻炼至3个月(产后组),53例于产前锻炼至产后3个月(全程组);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6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阴道分娩前及分娩后3个月盆底肌肉张力。结果:产前组和全程组分娩前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均高于产后组及对照组(P0.05),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均长于产后组及对照组(P0.05)。分娩后3个月全程组VRP、VSP均高于其他3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其他3组(P0.05),对照组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阴道分娩产前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收缩力,产后锻炼有助于盆底肌恢复,全程锻炼既有利于阴道分娩又有利于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后42 d复查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于产后42 d开始进行1个疗程(12次)的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盆底肌肉锻练,治疗期间指导产妇在家进行Kegel锻炼配合阴道哑铃的盆底肌肉锻练;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2组均于产后42 d、3个月进行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POP-Q分度,评价盆底肌肉康复锻练的效果.结果 产后42 d妇女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压力受损,2组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及POP-Q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均高于对照组;2组产后3个月POP-Q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对提高盆底肌肉张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促进妇女产后盆底康复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妊娠分娩前、后全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女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 选取孕产妇204例,68例自孕28周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至产后3个月(全程组),68例于产后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至3个月(产后组),68例按常规妊娠分娩处理,(对照组).观察阴道分娩前、分娩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和产后3、6、12个月尿垫试验阳性率.结果 孕28周,各组盆底肌张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阴道分娩前,全程组产妇Ⅱ级<肌张力≤Ⅲ级与Ⅰ级<肌张力≤Ⅱ级的比率均高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0.05),肌张力≤Ⅰ级的明显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05 );阴道分娩后3个月,全程组产妇Ⅱ级<肌张力≤Ⅲ级的比率明显高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05),Ⅰ级<肌张力≤Ⅱ级与肌张力≤Ⅰ级的比率均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P< 0.05和尸<0.005).全程组产后3、6、12个月的尿垫试验阳性率均低于产后组与对照组(全程组:14.7%、7.3%、1.4%,产后组:23.5%、16.1%、7.4%,对照组:39.7%、30.9%、20.6%,P均<0.005).结论 早期全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有助于盆底肌功能恢复,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孕妇不同时期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自愿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的90例孕妇例作为实验组,分为产前组(n=30)、产后组(n=30例)及全程组(n=30);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30).记录各组阴道分娩情况,比较产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孕妇阴道助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盆底肌张力强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全程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效果最佳.结论阴道分娩前后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既有利于阴道分娩又有利于产后恢复.盆底肌功能锻炼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并长期坚持,便于推广,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时机。方法选择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70例在指导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根据时间长短不同分为三组。A组从孕28周开始至产后3个月,B组从孕28周开始至分娩,C组从产后24h开始至产后3个月。观察产后3个月、6个月时发生尿失禁例数,用阴道压力测量治疗仪测量盆底肌张力。结果 A组3个月、6个月产妇尿失禁发生的例数明显低于B组、C组产妇,盆底肌分级明显高于B组、C组。结论从孕28周直到产后3个月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功能,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学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196-3197
目的 观察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阴道分娩的9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准备,观察组在常规产前准备的基础上进行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盆底肌张力. 结果 观察组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观察组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张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有助于胎儿顺产和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孕期盆底肌锻炼联合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92例孕妇,97例于妊娠28周开始盆底肌功能锻炼至分娩前,分娩时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99例常规产前检查,分娩时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模式(对照1组);96例按常规妊娠分娩处理(对照2组).对比各组分娩前盆底肌张力,并记录产程时间和阴道分娩情况.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张力强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0.05),产程缩短,自然分娩率显著提高,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孕期行盆底肌锻炼联合产时实施导乐陪伴分娩服务模式,可增强盆底肌张力、抑制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难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提高产时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孕妇阴道分娩结局及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组孕产妇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按照不同锻炼时间分为产前组(n=50)、产后组((n=50)及全程组((n=50);未进行功能锻炼的孕妇作为对照组((n=50)。记录阴道分娩情况,产后3个月行会阴B超测量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评价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产后组及对照组孕妇阴道出血量、助产率及会阴侧切率均高于产前组和全程组(P〈0.05)。对照组患者膀胱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正常者低于产前、产后及全程盆底肌功能锻炼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增强盆底肌收缩力,改善阴道分娩结局;并且对于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期盆底肌肉锻炼对孕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252例。均为单胎初孕,首诊孕周为16+~30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盆底肌肉锻炼指导并进行持续的盆底肌肉锻炼至少8周。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健康指导,观察两组孕妇于首诊时、首诊8周后相关盆底功能情况,分娩时第一、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以及产后3个月SUI发生的情况。结果首诊8周后,两组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持续收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一产程时间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0度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SU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行盆底肌肉锻炼能提高盆底肌肉张力、缩短第二产程,可以降低产后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改善孕期盆底组织功能,有利于孕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联合应用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118例足月妊娠产妇进行研究,分为联合组(n=41)、电刺激组(n=37)和训练组(n=40),电刺激组采用盆底电刺激治疗,训练组采用Kegel运动和阴道哑铃治疗,联合组为三者联合治疗,比较3组产妇治疗效果、压力、Ⅰ类及Ⅱ类肌纤维改善情况.结果 联合组产妇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电刺激组和训练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在治疗后30、90 d时盆底收缩压、静息压、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优于电刺激组和训练组产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产妇,随访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0例。观察组患者产后6周开始接受盆底肌肉训练,采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同时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肌肉训练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226例,有效率为94.17%,子宫脱垂治疗有效76例,有效率为90.48%,尿失禁治疗有效119例,有效率为95.97%。对照组患者盆底肌力治疗有效182例,有效率为75.83%,子宫治疗有效脱垂53例,有效率为60.92%,尿失禁治疗有效84例,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盆底肌力治疗有效率、子宫脱垂治疗有效率及尿失禁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4.04±0.35)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8±1.56)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11±1.51)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2±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01)%。对照组治疗后手测盆底肌力为(3.32±0.41)级,盆底玉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05±1.24)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5.42±1.33)μV,盆底玉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4±0.02)%,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为(-0.01±0.02)%。观察组盆底肌力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力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有显著效果,对改善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情况也起到有效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刘浏  张妤  卫兵  王文艳 《安徽医药》2015,36(5):522-525
目的 探讨3种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后第42天经与产妇详细讲述治疗方法后,征求产妇意见进行分组。A组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家庭阴道哑铃治疗;B组行家庭阴道哑铃治疗;C组行盆底肌锻炼即Kegel运动。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辅以阴道哑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盆底超声的效果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常规治疗。使用盆底超声对两组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各项超声检查指标。结果接受不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收缩压力和盆底肌收缩持续时间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SD与BND水平亦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经盆底超声证实,子宫全切术患者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有利于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且盆底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盆底结构相互关系和走向,利于了解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进一步诊疗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8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阴式手术,试验组患者采用盆底重建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前后盆底肌电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童氏)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32例根据POP -Q分度法达Ⅲ度及Ⅲ度以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女性患者行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改良TV...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21):90-9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性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阴道的收缩练习,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比较两种康复方案对于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情况的改善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改善率(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产后产妇采取电刺激治疗,可使其盆底功能逐渐恢复,避免阴道组织松弛及盆底肌肉肌力松弛等情况发生,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避免产后妇女尿失禁等不良症状的发生,使其阴道紧缩度及盆底肌力的力量达到正常标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