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应用替罗非班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替罗非班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或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分别检测各组围术期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含量黏附分子;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浆组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内皮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5),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浓度降低(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住院期间难治性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30d心肌再梗死及心力衰竭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可保护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的患者83例,按时间顺序分为未应用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7例)及急诊室应用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组,46例)。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下降趋势(8.1%比2.2%,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降低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缺血事件的发生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术后无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介入术后无复流的ACS患者3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16),两组在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替罗非班持续输入48h,观察用药后两组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冠脉造影(CAG)前向血流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缺血损伤导联减少(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CAG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微血管灌注,从而明显改善ACS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乐普支架)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1年8月,共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在对病变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置人乐普支架。所有患者术前均口服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推注肝素8000-10000U。球囊预扩张病变血管后,冠脉内注射10—15ml替罗非班,PCI术后0.15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48h,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7d,对照组患者未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全部即刻再通,且梗死相关动脉即刻再灌注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6.7%,高于对照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TIMI计桢数显示替罗非班组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急性、亚急性血栓,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急诊CABG和重复PCI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临床随访,均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猝死等发生。其中,3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乐普支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近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查阅本院2007-2008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历共150份,均为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术。其中对照组患者72例,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有78例,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情况,术后4周内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无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慢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8%。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似,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替罗非班)的近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2例)及对照组(82例),比较2组术后24h和30d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及出血和可逆性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急性、亚急性血栓发生率(P〈0.05);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替罗非班,能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并不增加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证明其在早期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使用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替罗非班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给予冠脉内或静脉内注射负荷剂量后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变化,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术后发生出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2h心电图ST段恢复程度更高,住院期间及30d、3个月临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出血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联合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206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98)和标准治疗组(n=108)。标准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比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给予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疗程为2.0-4.5 d。观察2组血小板聚集率、主要终点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新近心肌梗死和死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治疗组相比,替罗非班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主要终点事件有下降趋势,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不同给药途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80例,按照给药途径不同分为冠脉组(64例)、静脉组(60例)和未给替罗非班的常规组(56例),比较三组术后血流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率、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住院期间和随访6~9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结果】冠脉组和静脉组较常规组术后血流情况明显改善( P <0.05),心电图ST段回落率和CK‐MB水平均显著优于常规组( P <0.05),三组间MACE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不增加出血风险,但不能改善M 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应用国产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利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首发ST段抬高AMI且有糖尿病病史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按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与否,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观察组,n=-47);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测量2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求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5.2±5.4)ml/m^2;(68.3±5.7)ml/m^2,P〈0.05.LVESVI[(31.5±4.2)ml/m^2:(35.6±3.7)ml/m^2,P〈0.05],LVEF升高[(0.52±0.04)%:(0.48±0.03)%.P〈0.05];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明显减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可改善糖尿病并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于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并维持36h,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前TIMI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LVEF相似(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较高,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其中主要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减少),同时LVEF较高和NYHAI级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并发症较多见(P〈0.05),但主要为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均无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试验组无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降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右侧桡动脉径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AMI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于术前30rain、对照组于术后30min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3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后,继以0.15μg/(kg·min)微量泵维持24h。比较2组手术前、后TIMI血流情况、血小板相关补体1(platelet associated complement1,PACl)及P选择素(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2 platelet,CD62P)阳性表达率、脂联素水平,测定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短轴收缩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并随访1个月观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梗死相关血管TIMI3级血流获得率(95.6%)高于对照组(82.2%)(P〈0.05);2组术后1dPACl、CD62P阳性表达率和脂联素水平及术后7dLVESD、FS和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PAC1、CD62阳性表达率、脂连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dLVESD、FS和LVEF及术后1个月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老年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预先应用替罗非班,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的疗效。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控制组(B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及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在病变性质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并随访出院后MACE发生情况。结果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运重建不良方面的临床疗效,为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PCI术中加用硝酸甘油,治疗组加用硝酸甘油和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和TMP心肌灌注分级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与TMP心肌灌注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校正TIMI帧数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中加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运重建不良症状,其临床疗效比单独使用硝酸甘油时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选择124例A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成替罗非班组(68例)和常规组(56例)。两组PCI围手术期均予常规抗血栓治疗,替罗非班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另予替罗非班应用。比较两组PCI术中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术后ST段回落程度、出血并发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等情况。对替罗非班组做好药物维持期间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等。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P〈0.05);ST段回落不良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比16.1%,)(2=4.78,P〈0.05);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9%比16.1%,X2=5.03,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7.6±2.3)%比(55.3±1.9)%,t=5.99,P〈0.01];轻微出血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诊PCI患者在常规抗血栓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改善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和左心功能,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疗效确切,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在治疗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益并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NRP)的影响。方法将94例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 术中出现NRP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2组行直接PCI术前均采用氯吡格雷片3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顿服。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80 mg口服。2组术中出现NRP时,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1,5 min注射完毕。观察2组患者PCI术中出现NRP前(D0)、PCI术结束前末次(D1)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TIMI 0级、1-2级、3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0级、1-2级和3级),校正TIMI 帧数(cTFC)、ST 段回落幅度(STR)及术前,术后12、24和48 h血清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水平的情况。结果2组D0、D1时TIMI 0级,D0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3级,D1时TMPG 1-2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D1时TIMI 1-2级、TIMI 3级、TMPG 0级、TMPG 1-2级、TMPG 3级与D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D1时TIMI 1-2级,D0、D1时TMPG 0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 D1时TIMI 3级、D0时TMPG 1-2级、D1时TMPG3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STR<3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12、24和48 h 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阿托伐他汀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PCI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未能减少术中NRP的发生。术前预先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NRP 出现后心肌灌注,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单纯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在改善NRP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邯郸市中心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术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计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TFC明显减少(31.4±5.8)帧vs(22.9±7.3)帧(P0.05),术后TMPG 3级比例增高(87.5%vs 62.5%,P0.05);观察组LVEF和LVEDD均好于对照组(58.62±7.13)%vs(45.38±5.28)%;(47.52±3.12)mm vs(57.56±2.68)mm(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山莨菪碱可显著增加老年AM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洽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45例(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溶栓剂的易化PCI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2组溶栓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术后7d发生再梗死,其中1例在再次干预后死亡,治疗组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术后TIMI计帧数、90 min ST段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观察指标(TIMI 3级血流获得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费用)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的应用,结合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ST段回落率以及比较半年后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差异,以评价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比较对近远期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4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各23例,抽吸导管组:予抽吸导管抽吸后,行支架植入;直接PCI术组,予单纯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的分级,ST段回落率,半年后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结果的差异.结果 抽吸导管组即刻血流TIMI 2~3级者明显高于直接PCI组(P<0.05).抽吸导管组ST段回落率>50%明显高于直接PCI组(P<0.05),抽吸导管组六分钟步行试验步行距离明显高于直接PCI组,提示近远期心功能改善较好(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ZEEK(PCAB 3060)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术,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