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5只,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各35只。干预组阿托伐他汀灌胃20d后,与再灌注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p65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明显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24h达高峰;干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与再灌注组比较能减少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P〈0.01),减少神经元凋亡(P〈0.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并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烫伤脓毒症大鼠肠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以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的作用。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合并内毒素攻击大鼠为模型模拟临床烫伤哝毒症。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哝毒症模型组、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N-乙酰亮氨酰亮氨酰正亮氨酸(ALLN)组、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分析肠组织NF—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组织TNF-α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AO活性。结果各组肠组织NF—κB活性于伤后1h均明显增强,并达到高峰(P均〈0.01).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两种抑制剂均可显著降低伤后1h和2hNF-κB的活性。ALLN可明显降低伤后1h肠组织中TNF—α含量(P〈0.01)。两种抑制剂对伤后1h和2h血浆I)AO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早期使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降低烫伤脓毒症大鼠肠组织NF—κB活性.降低肠组织中炎症反应.但对肠组织屏障功能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Wistar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活化的基本规律,并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其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单纯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和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FNS治疗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时间均为2h,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缺血2h/再灌注3,6,12和24h组?模型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处理,FNS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即刻给予FNS治疗1h。用Westernblot法检测缺血脑组织核抽提物中NF—κBp65蛋白的表达,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核抽提物中NF—κBDNA的结合活性=结果正常组大鼠脑组织核抽提物中有少量NF—κBp65蛋白,NF—κBDNA结合活性较弱。模型组再灌注各时间点,即再灌注3,6,12和24h,NF—κBp65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其中再灌注6h和12h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NF—κBp65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为:再灌注3h〈再灌注6h〈再灌注12h,再灌注12h达峰值,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24h时NF—κB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再灌注6h和12h(P〈0.05)。模型组NF—κBDNA结合活性除再灌注3h外,其余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模型组再灌注3h时,NF—κBDNA结合活性明显弱于组内其余3个时间点(P〈0.05),这3个时间点均为高活性状态,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治疗组NF—κBp65蛋白含量及NF—κBDNA结合活性的变化趋势与模型组相似。其中,再灌注6h和12h时,FNS治疗组NF—κBp65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再灌注6,12和24h时,FNS治疗组NF—κBDNA结合活性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P〈0.05)。结论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活化明显,活性增强;FNS可下调NF—κB活化程度,抑制NF—κBDNA结合活性,这可能是FNS具有“抗炎”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观察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活化在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中的作用;并给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治疗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5.
王谦  宋勇  施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5):295-298,I0001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抗体(22E9)和地塞米松(DEX)对失血性休克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肾、肝、心、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为失血性休克继发的多器官损伤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C57BL/6雄性小鼠20只,用心脏穿刺致失血性休克诱导ALI小鼠模型。制模前经鼻分别滴入磷酸盐缓冲液(PBS,PCG组)、PBS+1μg 22E9(HS1组)、PBS+10pg22E9(HS10组)、PBS+20μgDEX(DEX组)进行干预,阴性空白对照组(NCG组)经鼻滴入PBS后仅予心脏穿刺。休克4h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肺、心、肝、肾组织NF—κB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与PCG组比较,高、低剂量22E9均可显著抑制肝、心、肺组织NF—κB活性,且低剂量的抑制效果比高剂量明显,同时可增加肾组织NF—κB活性(P均〈0.05)。DEX可增强肾、肝组织NF—κB活性(P均〈0.05),但与PCG组比较,DEX对肾、肝、肺组织NF—κB活性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22E9干预可显著抑制心、肺组织TNF—α含量的升高,DEX仅能有效抑制心组织TNF—α含量(P均〈0.05)。结论22E9能显著抑制失血性休克诱导ALI小鼠多器官组织NF-κB的活化及炎症反应,减少失血性休克引起的多器官损伤;DEX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背景:严重烫伤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各方面的功能紊乱,活化的巨噬细胞可分泌许多生物活性递质。烧伤后巨噬细胞功能紊乱与信号转导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严重烫伤后不同时相点及运用特异性NF—κB抑制剂吡咯啉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活性、IκB—α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从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巨噬细胞功能紊乱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1999—01/06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实验室(国家级)完成。实验动物为健康清洁级近交系昆明小白鼠30只。干预:以小鼠常规烫伤模型造成体表面积15%Ⅲ度烫伤实验按烫伤前及伤后不同时相随机分为6组,即0(正常对照组),2,6,12,24,48h组。收集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的含量,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NF—κB的活性,免疫印迹法测IκB—α的表达,反转录—PCR测TNF—α 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TNF—α的含量,②测定NF—κB的活性,③检测IκB-α的表达。④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烫伤后巨噬细胞分泌TNF—α亢进,于伤后12h达到高峰,为(1085.65&;#177;122.99)ng/L,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14.92,P&;lt;0.01)。NF—κB活性于伤后明显活化,于2h达到了高峰(t=13.31,P&;lt;0.01),为(56.8&;#177;73)RDU,早于TNF—α的增多。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κB—α的表达于烫伤后2h显著下降(t=4.23,P&;lt;0.01),达到0.632&;#177;0.086,以后上升,至24h达到高峰(t=7.06,P&;lt;0.01),为1.161&;#177;0.097,48h稍降(t=4.82,P&;lt;0.01),为1.149&;#177;0.167以伤后12h为调控点,予PDTC后NF—κB活性及TNF—α 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lt;0.01)。结论:烫伤后NF—κB活性及TNF—α表达明显增强,IκB—α对NF—κB在高水平上维持着一种制约关系。烫伤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NF—κB信号途径参与TNF—α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大鼠全脑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6、12、24和48 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和抑制蛋白-κB(IκB)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TNF-α mRNA)的表达,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全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的活性和TNF-α mRNA的表达在2 h即明显升高,分别在6 h和12 h达到高峰,48 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IκB的表达在2 h有明显下降,6 h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升至2 h水平,存活神经元数目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较少(P均<0.01).在各对应时间点,葛根素可明显降低NF-κB的活性(P均<0.05), 增加IκB的表达和存活神经元数目(P<0.05或 P<0.01);在6~48 h时降低TNF -α mRNA的表达(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下调TNF-α mRNA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神经元IκB及核因子κB(NF-κB)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κB、NF-κB的动态表达,并与假手术组对照。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IκB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P〈0.01),NF-κB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增加(P〈0.01)。结论 脑缺血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IκB降解,引起NF-κB的激活,进一步导致自由基大量产生,加重了细胞内DNA的损伤,从而促进损伤区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9.
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对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研究证明,炎症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核因子κ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炎症反应中起着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关键作用。先期实验表明,葛根素具有抗氧自由基和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如果还具有抗炎作用,则可进一步阐述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目的:探讨葛根素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核因子κB的影响。设计: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病理学教研室、实验动物中心和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4/12在同济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进行。将健康清洁级的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葛根素组3组各25只,每组按再灌注的时间又分为2,6,12,24和48h共5个观察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方法:①假手术组:不电凝双侧椎动脉,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不给药。②脑缺血再灌注组:电凝双侧椎动脉后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松开,行再灌注,在再灌注开始时腹腔注射1mL的生理盐水,以后每隔6h注射1次。③葛根素组:处理程序同脑缺血再灌注组,只是将生理盐水改为葛根素100mg/kg。主要观察指标:在大鼠全脑缺血10min后再灌注2,6,12,24和48h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κB和抑制蛋白κB的活性;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结果:经补充后75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核因子κB的活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h即明显升高,6h达到高峰,48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葛根素组在各个时间点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h即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48h仍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葛根素组在再灌注6~48h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③抑制蛋白κB的活性: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2h有明显下降,6h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升至2h水平,葛根素组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1或0.05)。④存活神经元数目:脑缺血再灌注组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P均〈0.01)。在各对应时间点,葛根素组均多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或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葛根素可通过抑制抑制蛋白κB的降解及核因子κB的活性,下调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时NF-κB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κB(NF κB)、IL 1β、TNF α和存活神经元数目水平的变化 ,探讨NF κB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elli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2 5例 ,分别于缺血再灌注后 2h、6h、12h、2 4h、4 8h时取脑海马CA1区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NF κB ,原位杂交方法测定IL 1β、TNF α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海马CA1区NF κB和IL 1β、TNF α水平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且三者间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NF κB与存活神经元数目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NF κB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时与IL 1β、TNF α间可相互促进表达 ,并显著降低存活神经元数目 ,提示NF κB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内皮细胞中血管情张肽Ⅱ(AngⅡ)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表达的影响以及AT1、AT2和核因子-κB(NF—κ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齐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AngⅡ单独和与缬沙坦(AT1的抑制剂)、PD123319(AT2的抑制剂)、PDTC(NF—κ的抑制剂)联合干预细胞后,用RT—PCR检测eNOS mRNA表迭,Western blot检测eNOS蛋白表达,EMSA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在AngⅡ干预2h后NF—κB活性增强(P〈0.05),PDTC和缬沙坦可以抑制活性的增强,而PD123319则无此作用;5h后eNOS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缬沙坦能抑制这种下调(P〈0.05),PDTC无此作用,PD123319作用后eNOS的表达进一步下调,但与AngⅡ组无显著差别。结论在内皮细胞中AngⅡ与AT1结合后,可以导致NF—κB的激活和eNOS表达的下调,而NF—κB通路并没参与到AngⅡ对eNOS的调控中。  相似文献   

12.
黄邵洪  覃杰  荣健  吴钟凯 《新医学》2012,43(11):808-810
目的:探讨控氧灌注对体外循环犬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4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纽,每组7只,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经过60min升主动脉阻断和90min再灌注。实验组在主动脉开放瞬间调整FiO2至0.40,随后每5min依次上调0.10,最后达0.80并保持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开放后再灌注全程FiO2维持0.80。分别留取开胸后、主动脉开放后25、90min的血液标本及肺标本,检测血清IL-15和TNF-α含量,肺组织NF-κB蛋白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含量,肺组织干/湿重比及光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再灌注后5、10、15、20min实验组的PaO2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再灌注后25、90min实验组肺组织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肺组织MPO活性、丙二醛,血IL-6和TNF-α水平也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再灌注后25、90min实验组肺组织干/湿重比值高于对照组,肺损伤评分也较低(P〈0.05)。结论:控氧灌注可有效降低体外循环犬肺NF-κB等炎症因子表达,减轻肺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烫伤脓毒症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化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加内毒素攻击制备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脓毒症1、2、6、12和24 h组,烫伤脓毒症1、2和6 h+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DTC)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肾组织NF-κ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及肾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结果肾组织NF-κB活性于烫伤脓毒症后1 h明显增强并达到高峰(P<0.01),PDTC可显著降低烫伤脓毒症后1 h NF-κB的活性.烫伤脓毒症后1 h和2 h血浆及肾组织中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01),PDTC可显著降低伤后血浆TNF-α水平(P均<0.01),对肾组织中TNF-α水平影响不明显.烫伤脓毒症后BUN及SCr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1),PDTC对BUN和SCr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NF-κB抑制剂可降低烫伤脓毒症大鼠肾组织NFκB活性,但对肾脏功能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对急性缺血-灌流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室局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流组(IR组)和缺血-再灌流加特异性NF-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组(PDTC组)。IR组于第一对角支以下1cm处套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恢复血流再灌流120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mg/kg),C组游离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结扎。超声心动图中的应变率法测量左室局部收缩功能,Simpson’s双平面法测左室射血分数(EF),应用脱氧核甘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 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表达增高,显著高于C组(P〈0.05),而PDTC组NF-κB表达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PDTC组心肌细胞凋亡数较IR组明显减少(P〈0.05);IR组左室前壁缺血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peak)明显减低(P〈0.01),PDTC组的应变率与IR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射血分数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F-κB在心肌缺血-再灌流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东菱迪芙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大鼠脑缺血2h再灌注22h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κB(IκB)、Bel-2、Bax的活性。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观察脑梗死体积比和凋亡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Bcl-2、Bax的活性明显升高,IκB的活性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数、梗死体积比明显增高。东菱迪芙可明显降低NF-κB的活性、Bax的表达、凋亡细胞数、梗死体积比,增加IκB和Bcl-2的表达。结论 东菱迪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活性,从而减轻脑细胞凋亡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NF-κB在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单纯体外循环(CPB)组、缺血-再灌流(IR)组、缺血-再灌流加特异性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组.建立山羊CPB模型,心脏行缺血60 min,恢复血流-再灌流90 min,PDTC组在心肌缺血前应用PDTC(100 mg/kg).于心肌再灌流后,测量血流动力学数据及测定局部心功能,并应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数量,同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流能引起典型心肌缺血损伤的组织学改变,IR组NF-κB在缺血心肌组织中大量激活,心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水平显著高于CPB组(P>0.05);而PDTC组再灌流60、90 min后,NF-κB的核转录活性明显减弱,显著低于IR组(P<0.05);原位末端标记表明,IR和PDTC组中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1.2±0.4)%和(6.4±0.2)%,心肌损伤显著减轻(P<0.05).结论核转录因子-κB在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重要作用,PDTC通过抑制NF-κB的核转录活性,从而减轻了心肌缺血-再灌流损伤.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NF-κB及TNF-?琢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资B (NF-?资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表达变化的规律和电针干预对其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型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电针“大椎”、双侧“内关”穴。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法观察海马组织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核转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和海马组织TNF-α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各组大鼠相比,电针治疗组缺血侧海马组织CA1区NF-κB-p65蛋白表达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TNF-α的表达上调后可活化NF-κB,参与脑损伤后继发性炎症反应过程,电针能抑制其活化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的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黄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活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肠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 1)及核因子 κB( NFκB)活性的相关性 ,揭示大黄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分别在术后 1、3、6、12、2 4、4 8h活杀大鼠取肠黏膜组织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 TNFα、MCP 1的含量 ,用凝胶电泳迁移法测 NFκB的活性。在脓毒症模型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 ,分别于治疗后 12、2 4、4 8、72 h活杀大鼠 ,用同样的方法检测 TNFα、MCP 1含量及 NFκB活性。结果 :脓毒症大鼠肠黏膜 NFκB活性及TNFα、MCP 1含量均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升高 ( P均 <0 .0 1) ;大黄治疗后能明显抑制升高的 NFκB活性和TNFα、MCP 1含量 ( P均 <0 .0 5 )。结论 :TNFα、MCP 1是脓毒症早期激活的细胞因子 ,其释放与NFκB活性密切相关 ;大黄可通过抑制 NFκB活性、减少炎症细胞因子释放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治疗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大鼠气道上皮胶原的沉积和气道上皮细胞NF—κB、ICAM-1的相对含量。结果哮喘组NF—κB、ICAM-1的表达水平、气道上皮胶原的沉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布地奈德治疗组(均P〈0.01),气道上皮细胞NF—κB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61,P〈0.01),ICAM的表达水平与气道上皮胶原含量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NK-κB、ICMA-1在哮喘气道重构的发生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应用布地奈德可能通过下调NF-κB、ICAM-1的表达,干预气道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干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烫伤脓毒症大鼠肺脏核因子-(?)B(NF-(?)B)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的产生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加内毒素攻击大鼠为模型模拟临床烫伤脓毒症,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烫伤脓毒症组、烫伤脓毒症 蛋白酶体抑制剂N-Acetyl-leucinyl-leucinyl-norleucinal(ALLN)组、烫伤脓毒症 NF-(?)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基甲酸酯(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分析肺脏NF-(?)B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脏TNF-α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肺组织NF-(?)B活性于伤后1h明显增强达到高峰(P<0.01),伤后2h仍保持较高的活化水平,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PDTC可明显降低其在伤后1h和2h的活性(P<0.01),而ALLN可明显降低其在伤后1h的活性(P<0.01)。PDTC两种抑制剂均可明显降低伤后2h肺组织TNF-α产生,明显降低伤后2h和6h肺组织MPO的活力(P<0.01)。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可降低烫伤脓毒症大鼠肺组织NF-(?)B的活性。降低肺组织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