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口服人参皂甙Rg3(SPG Rg3)联合丝裂霉素C(MMC)膀胱内灌注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MMC治疗组和MMC+人参皂甙Rg3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组患者术前、辅助治疗前及辅助治疗后2个月血清VEGF浓度,同时测定30例健康成人血清VEGF浓度。结果:术前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258.0±185.1)pg.mL-1明显高于健康成人(163.1±95.5)pg.mL-1(P〈0.01);辅助治疗后2个月Rg3+MMC治疗组血清VEGF水平(183.8±107.1)pg.mL-1明显低于单纯MMC治疗组(246.4±177.5)pg.mL-1(P〈0.05)。结论:表浅性膀胱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反映表浅性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采用口服人参皂甙Rg3联合MMC膀胱内灌注能明显降低表浅性膀胱癌患者术后血清VEGF水平,从而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表浅性膀胱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在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处于不同Dukes分期的结肠癌患者80例,并以同期因外伤而切除正常结肠组织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在结肠癌手术前后血清中IGF-1水平和癌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Dukes各期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期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IGF-1水平高于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VEGF弱阳性和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清IGF-1水平和VEGF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结肠癌发生、发展的预测指标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茶多酚对尖锐湿疣(CA)的疗效及其对CA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玉田县医院皮肤科收治的CA患者102例,将其分为3组:A组(单纯激光治疗组)、B组(单纯ALA-PDT治疗组)、C组(ALA-PDT联合茶多酚治疗组)。另选取32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对比分析各组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结果治疗前,A、B、C组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间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A、B、C组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HIF-1α和VEGF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联合茶多酚治愈CA并防止其复发的机制可能与降低HIF-1α和VEGF水平,减少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3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与B组分别加用双侧与患侧百会穴透太阳穴针刺治疗。另选择健康体检正常者23例为对照(D组)。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组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并对A、B、C 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第10天时,A、B、C 3组患者血清中VEGF浓度与第1天及D组比较均明显上升(P〈0.05,0.01),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均P〈0.05)。治疗30 d时,A、B、C 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组明显低于C组,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治疗能显著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VEGF的浓度,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双侧头穴透刺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9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A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血清和尿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VEGF与胃癌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4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及尿液中VEGF测定并对照分析。结果胃癌组术前血清、尿液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尿液VEGF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且术前尿液组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术前血清组(P〈0.01)结论VEGF与胃癌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尿液VEGF含量增强,预示胃癌的转移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结肠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癌组),30例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和3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用放射免疫法分析CEA含量,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RP 含量并用Beckman 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结肠癌组患者VEGF、CEA和CR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良性病变组VEG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CRP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肠癌组VEGF和CEA水平高于良性病变组(P < 0.05).血清VEGF、CEA和CR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5.6%、66.8%和93.2%.结论:血清VEGF、CEA和CRP联合检测可提高结肠癌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和诊断符合率,为结肠癌患者术前临床诊治和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联、二联抗生素糊剂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赛思口腔医院接受牙髓血运重建术的126例年轻恒牙牙髓炎患儿(126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3例(63颗患牙)。A组、B组分别使用三联、二联抗生素糊剂给予根管封药,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临床相关指标(牙根长度、根管壁厚)、相关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8.41%)与B组(96.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更低,且随治疗后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而牙根长度、根管壁厚较治疗前更高,且随治疗后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P<0.05),但组间相当(P>0.05);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更高(P<0.05),但组间相当(P>0.05);A组牙体变色发生率较B组更高(P<0.05)...  相似文献   

9.
陈鹤 《临床医学》2013,33(1):45-4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安阳地区医院诊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24、48 h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期进行VEGF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P<0.05).完全血运重建患者于术后6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降至正常范围,而与对照组相比,部分血运重建患者术后48 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仍然较高(P<0.05),但与自身术前相比明显降低.与完全和部分血运重建患者相比,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升高,VEGF变化规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C方案(多西紫杉醇+环磷酰胺)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8例,治疗组应用TC方案化疗,观察组在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2组均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与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周期后检测2组血清VEGF水平,并与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5.0%)高于治疗组(46.4%)(P〈0.05),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发生率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与治疗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可提高疗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且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和RIA分析79例PHC、肝病患者血清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中VEGF、AFP和IGF-Ⅱ含量。结果单项肿瘤标志物检测,PHC患者血清中AFP、VEGF、IGF-Ⅱ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病患者组(P〈0.001)。各种组合检测中,AFP+IGF-Ⅱ+VEGF组合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3种肿瘤标志物在PHC诊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FP+IGF-Ⅱ+VEGF组合后可明显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对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尿毒症SHPT患者3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A、B、C3组,每组10例.A组采取甲状旁腺切除术(PTX)+自体前臂肱桡肌种植移植,B组采取PTX+自体前臂皮下注射移植,C组采取甲状旁腺全切除不移植术(TPTX).观察术前、术后第3、6、12个月时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同时记录患者促细胞生成素用量.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血清iPTH水平均较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自第3个月起iPT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至第6个月起一直维持在理想水平.从3个月起C组与A、B组间差异显著(P〈0.01).三组术后Hb及Hct均逐步上升,至第12个月时较术前都达到统计学差异(P分别〈0.01和0.05).C组与A、B组相比贫血显著改善(P〈0.05).三组患者手术前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逐步减少,至第6个月时均达统计学差异(P〈0.01).C组与A、B组相比第6个月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减少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X+自体前臂肱桡肌种植移植、PTX+自体前臂皮下注射移植及TPTX三种手术方案治疗尿毒症SHPT均可迅速降低iPTH水平并显著改善肾性贫血、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TPTX在纠正肾性贫血及减少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方面优于前两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血清指标水平、动脉瘤栓塞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信封法将121例老年脑动脉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开颅夹闭动脉瘤术治疗;观察组61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动脉瘤栓塞程度、血清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2%比86.67%,χ2=4.033 5、P=0.044 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动脉瘤致密栓塞率及血清核因子-κB(NF-κB)、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4%比15.00%,χ2=0.742 7、P=0.388 8)。结论 老年脑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缓解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入A组(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B组(倍他乐克12.5~25mgtid)、C组(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倍他乐克12.5~25mgtid),治疗8周,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65.7%、B组总有效率68.6%、C组总有效率82.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服用参松养心胶囊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咽喉干痛、干咳、便结等。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各种原因的室性早搏都有良好的疗效,与β-阻滞剂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EMR)和试验组(28例,ES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率、≤20 mm病灶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的轻度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MR和ESD均在上消化道早期癌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后者效果更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VE...  相似文献   

16.
王希宁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8-1300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胺碘酮与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疗效。【方法】105例高血压伴阵发性AF患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ACEI和ARB类药物),AF转复后随机分为3组:A组胺碘酮治疗组;B组氯沙坦+胺碘酮治疗组;C组参松养心胶囊+氯沙坦+胺碘酮治疗组。疗程12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B组和c组左房内经明显小于A组(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B纽和C组明显高于A组(P〈o.05,P〈0.01),尤以C纽更为明显(P〈0.01)。【结论】胺碘酮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的表达水平及患者预后观察。方法 选取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初次确诊为ROV合并黄斑水肿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然后根据黄斑水肿程度分为A组(局限性黄斑水肿,n=34)、B组(弥漫性黄斑水肿,n=33)、C组(黄斑囊样水肿,n=33)。所有患者均按照3+PRN方案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另选取同期30名眼部检查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对照组血清VEGF、sVEGFR-1、HIF-1α表达水平;比较A、B、C组患者血清VEGF、sVEGFR-1、HIF-1α表达水平;分析血清VEGF、sVEGFR-1、HIF-1α水平与ROV伴黄斑水肿的相关性;观察A、B、C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黄斑中心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血清VEGF、sVEGFR-1、HIF-1α水平为(458.36±58.98) pg/mL、(0.16±0.02) 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肢缺血及运动训练对大鼠缺血下肢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B、C3组各10只,A、B组建立大鼠下肢缺血模型,C组仅作皮肤切开缝合。建模1周后A组大鼠跑步训练(30min/d)。B、C组日常活动,运动训练4周后处死大鼠,取大腿内收肌组织块免疫组化检测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比较3组差异。结果:肌组织MVD、VEGF、bFGF免疫组化均显示:A组高于B组(P〈0.01),B组高于C组(P〈0.01);A、B、C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下肢缺血刺激可以促进血管新生、成血管因子表达增加,运动训练可以增强该效应。  相似文献   

19.
纤维蛋白胶复合VEGF和BMP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纤维蛋白胶(Fibrin sealant,FS)复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2)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组为:A组(FS+VEGF+rhBMP-2)、B组(FS+rhBMP-2)、C组(rhBMP-2)、D组(FS)。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通过用X射线、HE染色、ALP染色、新生骨计量等方法,研究其诱导成骨活性。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成骨活性A组(FS+VEGF+rhBMP-2)〉B组(FS+rhBMP-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hBMP-2)、D组(FS)无成骨活性。A组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其成骨量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以纤维蛋白胶复合VEGF和BMP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VEGF可明显增强rhBMP的骨诱导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消痔灵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HCPT正常剂量(20mg);B组:消痔灵(10ml)+HCPT小剂量(10mg);C组:消痔灵(10ml)+HCPT正常剂量(20mg)。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常规灌注化疗,评判患者灌注后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KPS评分)。结果 B、C两组的KPS评分均优于A组(P〈0.05)、复发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B、C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灌注前后以及三组之间相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痔灵联合HCPT膀胱灌注安全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