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对712例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结果及其中37例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RDS在重伤患者中的发病率与在轻伤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ARDS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分数(PaO2/FiO2)值与I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01)。严重创伤并发ARDS患者经综合治疗,平均通气时间5.6d,病死率21.6%。结论ISS可作为ARDS的预测因素之一,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同时,正确合理使用呼吸机,重视全身综合治疗,可提高ARDS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理论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来本院就诊的合并腹部创伤的老年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10)和存活组(n=50),入选患者按ISS评分分为3组:A组(n=25)16-24分、B组(n=23)25~34分、C组(n=12)〉35分,观察死亡和存活患者的颅脑损伤例数、ISS平均值和并发症例数,ISS评分与损伤部位数、手术部位数、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和并发症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S评分平均值分别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A、B和C3组I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确定性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随着ISS评分增加而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出现并发症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S评分能对临床合并腹部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能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损伤控制性手术能明显降低老年创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清瓜氨酸水平在评估多发伤患者急性肠功能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自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多发伤患者。根据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分为轻度创伤组(ISS<16分,21例)、重度创伤组(ISS≥16分,19例)。再根据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即AGI 0组12例、AGI Ⅰ组9例、AGI Ⅱ组14例、AGI Ⅲ组5例。同时设对照组(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于创伤后第1、3、6天采集外周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血清瓜氨酸水平,应用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系统测量血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 结果重度创伤组、轻度创伤组第1、3、6天血清血清瓜氨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且第1天重度创伤组低于轻度创伤组(P<0.05),第3天轻度创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较第1天进一步下降,而伤后第6天轻度创伤组、重度创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仍都低于对照组。不同AGI亚组血清瓜氨酸水平随着分级越高,其水平下降越显著(P<0.05)。第3天AGI 0、AGIⅡ亚组血清瓜氨酸水平较第1天均进一步下降(P<0.05)。血清瓜氨酸水平与ICU住院时间、ISS评分、AGI分级、血浆二胺氧化酶、D-乳酸毒素水平呈负相关。血清瓜氨酸水平与有创呼吸机时间、细菌内毒素水平未见明显相关性。血清瓜氨酸≤19.56 μmol/L可能是预测严重创伤后AGI较好的界值。 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对评估创伤后早期肠功能损伤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相关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10 ml和动脉血2 ml,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相关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1)和死亡组(n=15),分析严重创伤预后与TIC的相关性,并分析性别、年龄、创伤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低体温等因素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TIC发生率53.33%,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5),TIC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8,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ISS评分、血糖、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休克指数≥1例数、体温<35℃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4.94、3.93、3.42、4.81、6.23、4.85、6.48、4.36、3.64,χ2分别=7.19、7.8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6、0.62、1.10、0.96、5.37,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TIC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TIC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发伤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ISS、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6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评定其ISS、APACHEⅡ分值。了解抵抗素水平变化与ISS、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结果分别以ISS≤16分组和〉16分组及以APACHEII≤20分组和〉20分组,两组之间伤后第3、7天抵抗素水平与APACHEⅡ明显相关(P〈0.01)。而创伤后第1天,抵抗素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伤后第3、7天的抵抗素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常规检测创伤后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联合评定ISS、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9例,在入科时均进行创伤CRAMS评分和ISS评分,分析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死亡患者的IS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1),而CRAMS评分低于存活患者(P0.05);ISS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CRAMS评分越低,创伤患者病死率越高。准确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对指导抢救治疗及预后预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创伤评分引入严重交通事故创伤领域,对我院及周边地区近6a收治的严重交通事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16的309例进行创伤严重程度评估(TRISS)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分期体系(IS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表现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其中ISS分期Ⅰ期19例,Ⅱ期28例,Ⅲ期33例,给予WB-DWI检查,分析不同ISS分期患者WB-DWI分型差异,以及不同WB-DWI分型患者预后情况。结果ISS分期Ⅱ、Ⅲ期患者WB-DWI分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总比例分别为82.14%和75.76%,高于ISS分期Ⅰ期患者(P < 0.05);ISS分期Ⅱ、Ⅲ期患者WBDWI分期弥漫型和混合型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病灶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DWI分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患者ISS分期与正常型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DWI分型弥漫型和混合型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型患者(P < 0.05);WB-DWI表现混合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95%CI:19.73~24.27)短于正常型和弥漫型(95%CI:38.39~43.62,P < 0.05)。结论不同ISS分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WB-DWI表现有所差异,WB-DWI表现与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IFE)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按照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 ISS)分期标准将89例MM患者分为Ⅰ~Ⅲ期,其中ISS Ⅰ期18例、ISSⅡ期23例、ISSⅢ期48例。比较各期患者间血清IFE结果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ISS分期的关系。结果 ISS各期中免疫球蛋白( Ig)分型均以IgG型为主(占50%以上)。 ISSⅡ、Ⅲ期的M蛋白阳性率和骨髓瘤细胞比例均高于ISS Ⅰ期(P均<0.05);ISS Ⅲ期M蛋白阳性率和总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瘤细胞比例≥10%为标准)(P<0.05);ISS各期之间M蛋白和骨髓细胞形态学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患者随着ISS分期的增高,其M蛋白阳性率和骨髓瘤细胞比例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伤病人损伤严重程度与其住院不同时间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对外伤后24 h内入院的120例创伤病人,入院首日依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及重度损伤,各40例.入院次日对病人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NRS),住院期间每周进行NRS评分,共4次.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SS与住院期间第1~3周NRS评分呈正相关(r=0.408~0.752,P〈0.01).重度损伤组第1~3周NR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11.16~121.28,q=2.15~21.15,P〈0.001).结论 创伤病人营养不良风险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对创伤病人进行ISS测定可预测病人住院期间不同时间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创伤患者(1457例)在致伤机制、入院前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SS≥50组摩托车致伤者显著高于ISS评分50组。ISS≥50组平均损伤3.8个部位,ISS50组平均损伤2.3个部位(P0.05)。在ISS≥50组胸部联合下肢损伤和胸部联合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ISS50组(P0.05)。入院前的休克、意识障碍以及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和两次转诊患者的比例,ISS≥50组均高于ISS50组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在ISS≥50组显著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接受手术台数、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住院日平均73 d,病死率32.3%,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经治疗获得中等以上好转。ISS50组住院日平均49 d,病死率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重度多发伤预后的因素较多,ISS可作为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可靠工具,但并不能准确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即使是ISS评分50患者经过及时系统的治疗也会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基于“5G+医疗”的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建设及其在急诊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接诊的急诊创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5G+医疗”救治体系实施的前后进行分组,分为2023年1月-2023年3月常规救治的对照组82例以及2023年3月-2023年6月实施“5G+医疗”救治体系的观察组98例。对照组予常规救治。观察组予“5G+医疗”创伤救治。比较两组医师到达时间、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抢救成功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师到达时间、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8.98%vs 91.46%,P<0.05)。干预后两组I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6%vs 10.98%,P<0.05)。结论:基于“5G+医疗”的武威市区域创伤中心救治体系能够缩短创伤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程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008年10月在实施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根据院前急救流程救治的62例创伤患者的效果,并与2005年1月-2006年12月经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53例非流程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ISS、AIS及失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62例患者死亡2例,死亡率为3.23%;对照组53例患者死亡6例,死亡率为11.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程组在现场急救时间、急诊室处置时间、辅助检查时间、从急诊至确定性治疗科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实施院前急救流程缩短了严重创伤患者急救环节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CRAMS评分评估急诊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急诊收治的153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急诊入院时均分别以CRAMS量表和ISS量表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急诊救治后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RAMS评分与ISS评分,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前指数(PHI),CRAMS及RTS创伤评分(修订创伤记分)应用于地震伤员快速院内检伤分类时,对于评估其伤情危重度的价值。方法:纳入41例芦山地震伤员,均进行PHI,CRAMS及RTS评分,并随访至术后/出院,进行ISS评分。比较各评分与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RAMS评分与ISS评分相关系数为-9.135(因CRAMS评分法分值越高,伤情越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发现RTS评分与ISS评分相关系数为10.3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AMS评分对于地震伤员伤情的评估与ISS评分的相关性好,可用于院内急诊的快速检伤分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为提高该地区创伤的防范与急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03~2014-10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立医院及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27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ISS分值、创伤严重程度、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8.35%;21~50岁的中青年占75.90%;农民工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45.32%;7~10月伤员占67.27%,其中7:00~8:59、11:30~13:59、18:00~19:59为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交通伤占创伤原因的35.97%,高处坠落占25.18%,台风伤占19.06%;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占38.13%;ISS评分为(10.78±2.79)分,重症伤员占35.72%,死亡组ISS评分(22.81±7.52)分;死亡原因以头颈部创伤为主,占35.29%。结论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工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台风伤,集中在7~10月,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但头颈部外伤为主要死因,且死亡病例ISS评分相对较高,故需要多方面加强宣传预防及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层医院急救绿色通道救治严重创伤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召 《临床医学》2006,26(11):47-4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基层医院创伤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00~2004年的156例严重创伤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6例创伤患者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16~25分102例,死亡5例,死亡率4.9%;>25分54例,死亡33例,死亡率61.1%;ISS平均评分(18.7±12)分,总死亡率24.4%,救治成功率75.6%。结论基层医院对严重创伤伤员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可有效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胸腹部创伤病人外周血中自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量法检测77例胸腹部损伤病人外周血中IL-12的水平,35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严重胸腹部创伤病人(ISS评分≥16分)外周血IL-12水平组比轻度创伤(ISS〈16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伤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病人,IL-12的水平较非SIRS和MODS的病人显著增高(P〈0.05)。结论胸腹创伤后外周血中IL-12的变化与创伤严重程度相平行。其检测对伤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创伤后并发SIRS和MODS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创伤患者白细胞介素 18(IL 18)血浆水平的变化规律 ,并评估 IL 18在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发生中的预警价值。方法 对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9月收入院的 5 4例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创伤严重程度 (ISS)评分把患者分成低 ISS(L ISS)和高 ISS(H ISS)两组 ,在入院 1、4、7和 14 d分别采集血标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量 IL 18水平 ,根据病历对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  IL 18在创伤后出现明显的改变 ,在 4和 7d内达到峰值并在 14 d内逐渐下降 ,其改变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此外 ,发生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浆 IL 18水平相对较高。结论  IL 18可以作为一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的敏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改良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R-SIRS)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的相关性.方法 275例严重创伤患者于入院后进行R-SIRS评分及ISS评分,并对它们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SIRS与ISS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全身失控性炎症免疫反应既是严重创伤的结果,又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R-SIRS评分有助于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