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感染的一种类型,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已证实 SLE 病人血清中抗 VZV 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本文目的是阐明 SLE 病人抗 VZV 抗体升高的机理。病人和方法作者采用敏感的 ELISA 法代替补体结合中和试验,检测71例 SLE 病人(平均年龄35岁)、15例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平均年龄53岁)和20名正常人(平均年龄32岁)的血清抗 VZV 抗体,在 SLE 病人中,32例曾患带状疱疹,而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和正常对照者均未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肠淋巴瘤与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珍  徐肇敏  吕瑛 《胃肠病学》2007,12(5):267-269
背景:原发性肠淋巴瘤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其他胃肠道疾病,特别是与克罗恩病(CD)的鉴别诊断较困难。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肠淋巴瘤和CD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原发性肠淋巴瘤与CD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肠淋巴瘤和CD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原发性肠淋巴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CD为35岁。5例(12.2%)CD发生肛周病变,4例(9.8%)内瘘,3例(7.3%)有肠外表现,但仅1例(5.9%)原发性肠淋巴瘤曾有肛瘘。内镜下原发性肠淋巴瘤以回盲部受累多见(41.7%),CD以小肠和结肠均受累多见(48,8%);原发性肠淋巴瘤以肿块型较多见(41.7%),CD则主要表现为溃疡和铺路石样改变,其中18例伴肠腔狭窄,4例瘘管形成。B细胞性原发性肠淋巴瘤13例,T细胞性4例。12例CD表现为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结论:临床上原发性肠淋巴瘤与CD的鉴别诊断较困难,需综合各种检查手段,特别是内镜检查和内镜下对病变部位多点取活检,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肺淋巴瘤的分类、分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1999年-2016年近18年期间病理诊断为肺淋巴瘤的全部病例,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重排方法进行病理分析。结果本组共有肺淋巴瘤病例142例,男女比例1︰1.33,平均年龄48岁。123例(86.6%)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13.4%)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101例(69.2%)诊断为B细胞性淋巴瘤,其中45.6%(46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或边缘区淋巴瘤,18.8%(19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1.9%(12例)为淋巴瘤样肉芽肿病。22例诊断为T细胞性淋巴瘤,其中27.3%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6例),13.6%(3例)为NK/T细胞淋巴瘤,9.1%(2例)为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21例患者临床资料完善,其中64例(52.9%)为原发性肺淋巴瘤,男女比例1︰1.37,平均年龄50岁;57例(47.1%)为继发性肺淋巴瘤,男女比例1︰1.19,平均年龄45岁。在原发性肺淋巴瘤中,96.9%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1%为霍奇金淋巴瘤;在继发性肺淋巴瘤中,78.9%为非霍奇金淋巴瘤,21.1%为霍奇金淋巴瘤。65例手术切除或胸腔镜下肺活检病例全部进行了病理分类及分型,77例穿刺活检病例中有22例(28.6%)进一步分型困难。结论肺淋巴瘤中最常见类型依次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淋巴瘤样肉芽肿病,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淋巴瘤样肉芽肿病是主要的原发性肺淋巴瘤类型,而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是主要的继发性肺淋巴瘤类型。开胸手术或胸腔镜下肺活检的病例易于明确病理分型,而穿刺活检病例中有小部分病例进一步分型困难。  相似文献   

4.
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曾被称为多形性网织细胞增生症、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等.该病主要多发于亚洲及南美洲,有报道中国人T细胞淋巴瘤仅占所有淋巴瘤的10%,NK细胞淋巴瘤也仅约占6%[1].由于该病发病率低,早期临床表现多样,临床易误诊.我科收治了1例以反复咽痛起病的NK/T细胞淋巴瘤,发病半年后方确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肝脾γδ T细胞淋巴瘤(hepatosplenic γδ T cell lymphoma,HSγδTCL)是一种侵袭性结外淋巴瘤,肝脾发病,无淋巴结大,预后差,占所有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5%以下,好发于年轻男性,中位发病年龄35岁左右〔1〕。老年HSγδTCL实为罕见,国内文献报道甚少。由于其发病率低,目前临床和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相似,为了预防误诊误治,我们对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十年来(1994—2004年)所有肠道T细胞淋巴瘤和曾被误诊为炎症性肠病的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资料,共6例进行分析。结果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少见,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和炎症性肠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内窥镜的大体表现颇为相似,内窥镜下的活检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是目前确诊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依据。结论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低使临床医生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由于缺乏特异性检测手段,为了避免误诊炎症性肠病,提高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要注意以发热、腹泻、腹痛、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要考虑原发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可能性。内窥镜下大多表现为多形性、多灶性、弥漫性和不规则性溃疡,要在有特征性表现的部位多取组织块,提高活检的阳性率。肠道T细胞淋巴瘤易并发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诊断不明确时,必要时尽早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外周T细胞起源的恶性侵袭肿瘤,发病率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15%~20%。AITL的发病率较低,目前对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认识较局限。但近年发现,AITL的发病率在亚洲地区呈现上升趋势,因此AITL应该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AITL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年龄为65岁左右,无性别差异。临床表现多伴有淋巴结无痛性肿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重要并发症。作者对患SLE并发较大的脑动脉闭塞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作了系统的研究。对象为经作者诊治的6例和从文献上搜集的24例共计30例病人。所有病例都符合有关诊断标准。 结果 临床特征:病人平均年龄35岁(21~52岁),女与男之比为26∶4。至少有26例(86%)脑血管闭塞发生在SLE活动期,3例在SLE初期,1例在缓解期。发生脑血管病之前SLE的病程平均为4.4年(0~15年)。卒中发作时1例在妊娠期,发作前3例有自然流产史,2例有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髂总动脉闭塞,1例趾坏疽。大多数病人(18例,60%)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12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9例SLE合并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淋巴瘤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结果 SLE合并ML患者共9例,占同期SLE入院患者的0.18%;其中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2例;SLE平均发病年龄43.1岁(24~57岁),SLE平均确诊年龄为44.7岁(29~57岁),淋巴瘤平均确诊年龄为48.7岁(39~63岁),SLE发病到合并淋巴瘤病程均数为3.8年(1~15年)。淋巴瘤病理类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主,共7例,占77.8%(7/9),且淋巴瘤结外受累多见,共7例,占77.8%(7/9)。淋巴瘤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骨髓等部位均可发生,其中胃肠道受累3例,支气管和肺受累2例,骨髓受累2例。SLE合并ML患者中100%出现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发热。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9例患者中6例补体减低,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5例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大于100mm/h。SLE合并ML的患者6例对化疗敏感,4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淋巴瘤消化道受累;2例诊断淋巴瘤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当SLE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持续发热、淋巴结肿大、ESR持续大于100mm/h,乳酸脱氢酶持续偏高者需警惕SLE合并淋巴瘤的可能。当SLE合并淋巴瘤时结外受累多见,SLE合并ML多数对化疗敏感,但消化道受累时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虽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部浸润太部分是感染所致,但也有不少患者与感染无关。这类患者可再分为有急性症状和肺炎的及慢性肺浸润2类。本文报告12例急性狼疮性肺炎(ALP)并结合文献复习了SLE的肺部表现。文献报告SLE的ALP发病率为7.5~11.7%。本组女性7例,男性5例,平均年龄38岁(15~65岁)。结果死亡6例,3例变为慢性浸润。12例中主诉有呼吸困难的11例,胸膜炎性胸痛5例,干咳5例,咯血2例。体温100F°~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vtlaematosus,SLE)以T、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和自身抗体的产生为特征.近年来研究发现B细胞产生抗体呈T细胞依赖,T细胞的活化在SLE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SLE也被认为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疾病[1].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MSC也有多种免疫调节作用,目前许多研究表明MSC对T细胞免疫调节的异常参与了SLE的发病,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此类病人产生多种和大量的自身抗体,则是周知的。SLE抗体繁多,表明此种病人的免疫监视系统紊乱,体液免疫功能亢进。目前认为,免疫反应是反映协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相对比例水平的总和。免疫功能的强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肠道恶性淋巴瘤(PIML)是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常见病变。由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与常见胃肠道疾病相似,因此误诊率很高。我院2001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17例PIML,其中12例曾在院内外误诊,误诊达70.5%。现将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细胞的功能紊乱。SLE通常被认为是一种T细胞异常所导致的疾病,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导致B细胞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随着对B细胞的研究逐步深入,最近有大量研究表明,SLE的发生与B细胞的免疫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包括B细  相似文献   

15.
脑中风是继发性癫痫尤其是中老年人癫痫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脑中风继发癫痫,既往无癫痫病史的病人在脑中风起病时或发病后发生的与此次脑中风相关联的癫痫。它不仅让病人丧失治疗信心,而且进一步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准确地评估癫痫的危险性有助于病人的康复及尽早恢复生活和工作。山西省古交市中心医院1996年8月—2004年6月收治脑中风病人289例,其中继发癫痫40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1.1一般资料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5岁~76岁,平均53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电图正常5例,异常35例,其中轻度异常13例,中度异常1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伴有骨髓中发现分类不明细胞免疫组化联合基因重排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长期发热并骨髓或外周血中有分类不明细胞浸润的患者分离骨髓或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重排检测。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3例、套细胞淋巴瘤(MCL)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ALCL)3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例,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NKCL)1例,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2例结合脾脏病理学诊断SLE;诊断为骨髓转移癌5例;4例未能确诊。结论:联合运用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技术对长期发热并骨髓分类不明细胞浸润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有50~80%发生肾脏病变,而狼疮性肾炎病人约有1/5会在1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曾有报告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狼疮病人,大多数的 SLE 病情活动性是降低的,并经其它学者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这类病人身上得到证实。但有报告提出用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狼疮病人,却更常会出现病情恶化。然而,迄今仍缺乏对这个问题的对比研究。本文对终末期肾功能衰蝎的 SLE 病人,比较了他们在透析前和透析期间的病情活动性,并比较了血液透析和 CAPD 两者治疗时的病程进展情况。病人和方法研究对象为55例有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 SLE 病人,其中男13、女42例,平均年龄28±  相似文献   

18.
T细胞活化是SLE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异常活化的T细胞不仅促进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分泌, 引起组织炎性浸润, 还能促进生发中心B细胞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 导致靶器官损伤。丝氨酸/精氨酸剪接因子1(SRSF1)是机体内重要的剪接因子, 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表达。研究发现, SLE患者T细胞中SRSF1减少, 并与T细胞活化有关。因此, 明确SRSF1调节T细胞活化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肺癌病人支气管肺灌洗(BAL)液及周围血中的免疫调节T 细胞进行了测定。受试者为12例未经治疗的肺癌男病人(平均年龄61岁范围,50~74岁)并以8例无肿瘤的男病人(平均年龄49岁,范围39~74岁)的检测结果作对照。方法:病侧肺的BAL 要求纤支镜的尖端嵌入肿瘤附着的支气管段,健侧肺应嵌入舌叶或中叶支气管的亚段,用生理盐水灌洗后,取回收液分离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并用单克隆抗体(OKT_3,OKT_4、OKT_(?)、OKT_(11))及自动流速细胞测定仪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BAL 液和外周血T 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结果:根据BAL 液的细胞分类(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白细胞)计数,肺癌组与对照组的免  相似文献   

20.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颁布的WHO淋巴肿瘤新分类中认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U)是来源于胸腺后T淋巴细胞的一大类恶性肿瘤。这是一类排除性疾病,它包括除特指的外周T细胞以外的所有不能分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即诊断前需除外T/NK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等。本病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在欧美国家发病率较低,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而在我国及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约占T细胞NHL的50%,占NHL的15%。目前,对PTCL-U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有限,认识不足,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将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的23例PTCL—U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