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2,17(3):38-38
皮质醇是糖皮质激素的主要激素 ,测定外周血液浓度可作为肾上腺皮质功能推断的指标 ,不仅如此 ,皮质醇浓度的测定还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1 ] ,但因其在血浆中的含量较微 ,定量测定困难。多年来 ,虽然也有用荧光法直接测定的报道 ,因特异干扰及需要荧光比色计设备 ,未能推广应用。近几十年来 ,普遍采用测定尿中 1 7-羟皮质类固醇代谢产物[2 ] ,以间接推断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状态。放射免疫测定法[3] 具有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优点 ,但因采用 3H为示踪物 ,需要液闪测量 ,故国内推广有困难。日坛医院建立碘标的示踪物检测法要求条件低… 相似文献
3.
4.
唑吡坦(zoplpiden)又称"思诺思",是一种咪唑吡啶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和轻微的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是继巴比妥类、苯二氮革类后的第三代镇静安眠药.目前,该药在欧美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唑吡坦在我国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唑吡坦的广泛使用,加上社会竞争等的日益加剧,服用过量唑吡坦导致中毒的患者在临床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迄今,尚未见到适合于中毒患者血液唑吡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本实验利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PDA)建立了一种检测唑吡坦的方法,为临床中毒患者的诊断和抢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唑吡坦(zoplpiden)又称"思诺思",是一种咪唑吡啶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和轻微的抗焦虑及肌肉松弛作用,是继巴比妥类、苯二氮革类后的第三代镇静安眠药.目前,该药在欧美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唑吡坦在我国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唑吡坦的广泛使用,加上社会竞争等的日益加剧,服用过量唑吡坦导致中毒的患者在临床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迄今,尚未见到适合于中毒患者血液唑吡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本实验利用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PDA)建立了一种检测唑吡坦的方法,为临床中毒患者的诊断和抢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浓度及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浆中盐酸氟桂利嗪经硼酸缓冲液酸化后,正戊烷-异丙醇(98:2)提取其原型,加酸使成盐溶于无机相中,再加碱后用二氯甲烷提取,样品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氯仿(9:3:5)为展开剂。氟桂利嗪在254nm紫外灯下呈紫色斑点,Rf=0.54,于CS-930薄层扫描仪上测定,λs=215nm、λg=310nm,线性范围0.3 ̄8μg,平均回收率90.02%。用此法测定了氟桂利嗪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
气功后发现可明显影响血浆cAMP的水平(P<0.05),在站立后受试与安静时受试的比较分析中,亦发现二者均大于休息对照组(P<0.05),并且发现气功的影响比站立的影响还大。气功影响血浆cAMP的水平在实验观察中发现有个体差异,故气功可能是一种根据各人具体情况而不同的自我调整作用。在血浆皮质醇的测定中发现气功组与休息组目前虽无显著差异,但气功对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似乎有调整趋向稳定的功能。故上述结果提示气功的机理可能与激素的第二信使-cAMP及皮质醇的自我调整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判断脓毒症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80例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第1、3、7天清晨6∶00的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n=50)和严重脓毒症组(n=30);按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25)和存活组(n=55);另选同期住院的38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earman's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皮质醇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1)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脓毒症患者第1、3、7天血浆皮质醇与ACTH水平均明显且持续升高(P0.05);(2)严重脓毒症组第1、3、7天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3)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4)Spearman's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皮质醇水平与ACTH、白细胞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呈正相关;(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皮质醇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皮质醇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82.6%。结论:脓毒症患者早期即有明显的血浆皮质醇、ACTH水平升高;血浆皮质醇水平的持续升高提示病情严重,是判断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观察62例癫痫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血清免疫球蛋白及20例癫痫患者血浆皮质酶。发现:癫痫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均显著降低,血清IgA含量平均值显著降低,这些异常改变与服用抗癫痫药物,病程,病因分类及脑电图的异常亦无关。提示癫痫患者的某些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与内分泌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临床护士血浆皮质醇浓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血浆皮质醇浓度与其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 分别取46名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护士清晨8点的血标本检测皮质醇浓度,同时进行焦虑状态量表评分,将结果与40名不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 30~35岁、35岁以上年龄段临床护士血皮质醇浓度比对照组相同年龄段显著下降且焦虑评分增高.结论 长时间的睡眠不规律会导致人体皮质醇分泌减少并与其焦虑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发病过程中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我院ICU收治的5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游离皮质醇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其在感染性休克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与31例非感染性危重病组及2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感染的危重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感染性休克组中生存者的游离皮质醇浓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2.21±0.45)nmol/L vs(1.12±0.48)nmol/L,(0.44±0.11)nmol/L(P<0.05);而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组浓度又高于存活组,(2.69±0.66)nmol/L.vs(2.21±0.45)nmol/L(P<0.05),对感染性休克存活者的分析发现,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随着病情的控制而降低,(2.214±0.45)nmol/L vs(1.52±0.38)nmol/L vs(0.57±0.31)nmol/L(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浆游离皮质醇浓度和病情变化有关,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7,(4)
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Cor)水平变化,分析其与SOFA的相关性,探讨其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作用的评估价值。方法:脓毒症患者55例,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入院24小时内分别检测其血浆Cor、ACTH水平、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按照脓毒症相关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sepsisrelated)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标准对脓毒症患者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血浆Cor水平变化。根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浆Cor、ACTH水平变化;分析Cor水平与SOFA、PCT、LAC、MA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脓毒症患者血浆Cor、ACTH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2)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浆Cor、ACTH水平及SOFA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3)脓毒症患者血浆Cor水平与PCT、LAC、SOFA呈正相关;与MAP呈负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发病早期机体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血浆Cor、ACTH水平明显升高。血浆Cor水平与SOFA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危重早产儿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胎龄将其分为<32周组、32~<35周组、35~37周组,分别为31例、18例、41例。同时,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标准,对早产儿进行危重(NCIS<90分)及非危重(NCIS≥90分)划分。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分别在入院时(日龄≤3 d)、日龄7 d、日龄14 d的8:00-10:00检测血浆皮质醇和ACTH水平。比较各组危重和非危重早产儿不同日龄时血浆皮质醇及ACTH水平。结果 不同日龄时,<32周、32~<35周、35~37周组危重早产儿血浆皮质醇水平均高于非危重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日龄的增长,32~<35周、35~37周组中危重和非危重早产儿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有降低趋势。不同日龄时,<32周、32~<35周、35~37周组危重早产儿血浆ACTH水平与非危重早产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重早产儿血浆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2种扫描方法的对比,探讨CT薄层扫描及窗口技术应用在可疑腔隙性脑梗死检查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经筛选46例疑有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除进行常规检查处,又对可疑区进行薄层扫描加窗口技术应用。结果46例可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CT检查中,有38例可确诊,8例不能排除,在进行薄层扫描(2,3,5mm)及窗口技术应用后,46例均可确诊.确诊率为100%。结论对可疑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正确地运用CT薄层扫描及窗口技术应用,能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正>护肝颗粒由大黄、丹参、五味子、重楼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养血护肝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有效控制其质量,作者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本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1材料与方法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大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2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相似文献
20.
张宜凡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3)
目前,检查吗啡的方法很多,有气相色谱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2]、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法[3]、胶体金层析法[4]以及放射免疫法[5]等,用这些方法测定尿中吗啡,都要经过繁琐提取步骤,有时还需衍生化.本文探讨了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尿中吗啡,在0.1~5 μg/mL之内成良好线性.方法快速、简便、准确,为吸毒者及可疑依赖者进行尿样监测提供了方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